祭父亲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八,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过完新年后很平常的一天。可对于我来说,却是很重要的祭日,七年前的今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9岁。

父亲在东北黑龙江林业局退休,退休几年后回到了山东老家,我当时的工作和家仍然在东北林业局,等我接到在山东的父亲病重的消息时,我和妻子马上回到山东父亲的身边,两天之后父亲便告别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现在想来,父亲的一生是艰难而平凡的。我们的祖上虽然是世家,据说在当地还曾经富甲一方,但对于父亲来说,除了让他背了大半辈子的地主成分的身份以外,没有给他带来一点好处。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使得父亲不管是在社会上遇到问题还是与人相处时,养成了胆小慎微的习惯。当时父亲在世时,我们做儿女的有时还嫌他办事缺乏魄力,实际上父亲所经历的世间沧桑,我们做儿女怎么能真正体会到哩。

我们祖上曾经是富裕的家境,据外人说,是败在我爷爷身上的。当年我爷爷抽大烟,把家里的土地全部卖光,把银子放在大烟馆里,随抽随取,家业很快凋零。我爷爷30多岁就去世了,到我父亲时,已经是家徒四壁了,等到解放后划成分时,已经是典型的贫下中农了,那为什么还划成地主了?据我奶奶讲,当时不是没有质疑过,村里的干部说,上边有指标,必须完成任务。他们说,你们现在虽然穷了,当年祖上曾经富裕过,请问这是什么逻辑啊!在那样的年代,谁和你讲理啊!当时虽然划成了地主,以为就是个名誉问题,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后来把家里稍微值钱的一点家当统统给收走了,还给全家人戴上了地主分子或地主崽子的帽子。

我父亲在整个大家庭里是老大,当时也就十几岁吧,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等。当时为了整家人能够活下来,做过小买卖,卖过豆腐,当时大家都很穷,哪有钱买豆腐吃啊!后来又多次到外地出过民夫,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听我母亲说,当时在挨饿的年代,我刚出生没多久,父亲在外边出农夫回来,看见饿得奄奄一息的我,赶紧用在出夫时挣得仅有的一点钱,给我买了几包代露粉,才算是维持住了生命。不愿回忆过去生活的父亲,从来没给我们讲过,更别说有过埋怨父辈地话了,可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怨天尤人,拼爹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后来更大的饥荒来了,我们住的那个小村庄大部分的人都出外逃荒或要饭去了。那时我们一家人,奶奶,叔叔,姑姑都先后去了东北,全家人只剩下父母,我和哥哥四人了。父亲当时看到如果一家四口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可能只有死路一条了。当时我母亲的娘家那边的村庄相对比较好一些,再加上也不是地主成分,父亲让母亲去投奔娘家人,母亲不愿意,父亲在没经过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也去了东北。这可能是父亲一生做得最愧疚的一件事了,也是母亲一直不能释怀的。

当父亲在东北站住脚以后,马上就给家里来了信,并寄回了一些钱,我们得以艰难度日。等到两三年之后,父亲第一次回家,就把在东北挣得所有的钱,把它缝在裤腰带里带回了家,盖了当时在我姥姥村里第一个瓦房。虽然我母亲对父亲自身一人闯东北的事不能释怀,但现代想来,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想一想那个年代,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更有多少男人一人出去闯东北,在外边混得稍微好了一点后,就把老家的妻儿早已忘记或抛弃了,又组成了新的家庭,这样的事情在我身边就有,并不稀奇。

后来我姥姥村上又发洪水又闹饥荒,我父亲倾其所有给我们盖起的房子并没有住多久,我们一家就上东北找我父亲去了。东北毕竟人少地多,日子好混不少,在东北我们一家虽然还是地主成分,但和在山东老家相比,受歧视的程度轻多了,毕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了那么多的历史恩怨与纠葛。再后来打倒了“四人帮”,我们家的地主分子的帽子也摘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先后考上了学并组成了各自的家庭,父亲一辈子沉闷的脸上,才能见到了少有得笑容。

我成长的家庭,是中国典型的严父慈母的家庭。父亲一生不喜欢表扬人,父亲在整个家庭里,特别与儿女的关系上,是一位任劳不任愿的人。最看不惯不爱劳动、性情懒惰的人。对子女取得的成绩喜于内心,但对儿女的错误难以承受,尤其对有的儿子所犯的错误更是耿耿于怀,为这事没少跟没有原则,袒护儿子的我母亲没少吵架和生气。

父亲在他姊妹当中排行老大,是一位很孝顺的儿子,等我奶奶岁数大了上了年纪,一直住在我家,在当时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来没和其他兄弟攀比过,也没向他们要过一分钱,都是我们家默默的承担,能做到这样,当然与我母亲的贤惠与包容有很大关系。

我父亲的这一生,由于历史和家庭的原因,和别人的父亲相比,经历了更多苦难与坎坷,现在想来还让做儿女的心酸。父亲这一辈子虽然默默无闻,在我母亲和儿女的心目中也许不是十全十美的,但确是伟岸的。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七周年了,今天是父亲的祭日,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一直思念着我的父亲,祝愿在天堂的父亲一切安好!

2017年农历正月初八写于济宁来鹤楼14#

你可能感兴趣的:(祭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