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柏林禅寺旧史演义 (第四部)

第四回;     弟子来十方,接入本分事.     玄言播天下,不外“赵州茶”

作者:刘连辰    整理:张辉


赵州柏林禅寺旧史演义 (第四部)_第1张图片

           上文写到“赵州”在观音院的说法传禅伟业,远播海内外。丛林日盛,门徒云集,这时,“赵州”虽年逾八十,而精神爽逸,毫无老态。其禅行,其道力,经过几十年行脚天下的磨炼,早已炉火纯青,进入化境。真是扬眉瞬目皆是道,一机一境尽为禅,其接引众生,更是挥酒自如,全无沾滞。当文远问他“接人”的机锋时,他把众人集合到禅堂,对大家说:“老僧在这里用“本分事”接人,若教老衲随着人的根基去接引他们入道,自有藏经十二部去引,哪用老僧”意思就是不谈玄理,不从理论上去指导他们,叫人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靠实践用力修。有的学人问他“师义是否还修行,怎样修法”?他很轻快答道:穿衣吃饭

          不是吗?你打开《赵州禅师语录》去参阅,就可见到大部分语录的是“扫地”、”“洗碗”“睡觉”“搬砖”“著衣”“吃茶”等等,日长生活本分事,还有赵州童子“赵州城门”“赵州关”“大石桥”,“柏树子”“萝卜头“狗”“芦笋”等眼前的一切事物。他的接人,从不用“棒喝”,而是慈言软语,悲心怜意,使人们在大慈大悲的话语中,学到“大智”这体现了“本分事”接人这种精神,像熠熠发光的宝石,显示了“赵州禅”的特色。因为他与当时流行的禅宗中的“德山棒”和“临济喝”这两种峻烈的接人方式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想深刻领会“本分事”接人这种精神,请看下面“公案”

       天清气朗,和风旭日,在清静的观音院里,老禅师正在扫地。这时,忽然走来一个僧人,恭敬地问老弹师:“师父,清净的佛门之地,会有尘土吗?你还扫它做甚?”“赵州”一边扫地一边说:“灰尘是从外面飞进米的”!他刚说完,又一禅者从一边走来问道:“师父,你这大年岁了,还扫地做什么?柏林净地也会有飞尘”?“老赵州”将身抬起,把扫帚往地

上一戳,哈哈大笑地向问话者说:“你看,又飞进来一个土星儿’,二人听罢,立时“觉悟”,“啊!师父的教导我明白了,观音院本是清净的佛门之地,在这里是没有烦恼的,但是,佛寺里当然也会含有“尘埃”的,也有很多烦恼事情,而被这种烦恼事情团惑,是迷失了本性,就是净地的尘土”,这一则公案是多么平常,可又是多么深刻!

在观音院的柏里,饲养着一只温顺的守门犬,很多徒儿们也常逗着犬玩,犬也驯熟地依恋在这些有佛性,参禅机、的人们的脚下,一天,一个学人指着狗问“老赵州”:“狗有没有佛性”?老禅师看着伏在身边的犬记:“无”!问者接着说:“禅典里常说,一切众生都佛性为什么狗没有”?“因为它有前世业识”。问者无对,又一僧问“赵州”:“狗有佛性没有”?老禅师却风趣地说:“有哇”?那僧人接着手指身边的犬说:“既然有佛性,为什么他投入狗的臭皮囊中呢?”“老赵州”笑嘻嘻地说:“因为它明和故犯呀!后来,两个问者细参详禅师的开示,同时大悟,啊!原来一个同题的答案,往往因回答者的角度而异用人的观点来看,狗当然“有”生存的真理;但是,以狗的立场而言,他根本没有佛性的自觉,所以说“无”。此公案后来发展为赵州“无”字,光照千秋。赵州的侍者文远,常“亲近”在老禅师身边,据单史裁:赵州弹师的传世语录,就是他集录的。他与老师的一侧公案,更是风趣无尽,真理常存,一天,师徒二人,无事闲坐,“老赵州”提议咱二人打赌比谁把自已比喻的越低,谁就算赢。文远说:“好,我再提一个条件做承认输的标志,就是谁输了拿一块饼来吃,以示输者”。议定二人开始比赛。师说:“我是一只驴。”徒说:“我是驴屁股”师说:我是驴屁股拉出的护粪蛋”。徒说:“我是粪蛋里的虫”。师无以自比。忙问:“你在粪里做什么?”文远恭敬地说:“我在里边渡暑假”“老赵州”高兴万分,拿起饼来就咬,表示自己输了。这一则公案的含义是说“道在矢尿”,因为真理无所不在。时过三十年,“赵州”已年过百龄。当时,赵州禅师被丛从内外、诸山大德尊称为“老赵州”有来赵州参禅的就问他:“老禅师,什么是赵州?你能形容吗?”老人说:“能,赵州就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他这是形容什么呢?是形容赵州禅风像赵州城门一样长开不闭,四通八达,从何处都能进入,象金子一样富足的禅“,任你取走,想在这里参禅修行的你就玩味个足足的,看个够你看这些公案,这些禅理,这些机锋,这些明白而又深奥的比喻,不都在表现着“本分事”接人的禅风吗?说完“本分事”,再说“赵州茶”“赵州茶”就是“赵州门风”里的最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各位洗耳,听我慢慢道来

禅宗史上有这样一段的记载。一日,赵州从谂禅师正在院里与徒弟们忙活,忽见一前一后,从外面进入两个远方初到的僧人,“赵州”问在前的一个你从那里来?僧人回答:南岳。“你来过禅院学禅是吗,哪位僧人回答:“来过””赵州”说:随知客师到客堂吃茶去”那人便赶紧进去了,后边的那个僧人忙拜见师父,老赵州又问:“你从里来的”?“台山”,赵州问:“你到过这里吗。”那僧人忙说:“没有到过。”“快到客堂吃茶去,”那位僧人也遵照老禅师的吩咐向客堂走去”。这时,站在师身后的院主觉得师父说的话必有分寸,为了自已更清楚地了解师父的开示,在一旁对赵州说:“师父,怎么曾经来过让他吃茶去,未曾到过的也让人家吃茶去?”老过州一听道向院主大喊一声:“院主”!院主一见师父的表现忙答道:“有,有”“吃茶去!”院主急应:是”,只得遵命而行,到客堂吃茶去了,这就是“吃茶去”公案的始末。后来、在禅宗的语录里形成了一则与当时齐名的“德山摔”“临济喝”“云门饼”的接引学人的法—“赵州茶”千余年来“赵州茶”在禅家史上地位很是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学禅人没有不知道的你看,这段语录的成力,这公案的重要,君不见现世达摩、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近年为出版的《赵州禅师语录》一书题词中也这写道: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共千言,不外吃茶去!”从这里就清楚的看到这则公案的价值了,

         对这公案的内涵,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理解的,学人不论是来过观音就的也好。没有到过里的也好,老赵州都有区别地请他们吃茶。虽然一杯茶只是“平常心”的表现,但确是“赵州禅”的关键所在,正是这样金子根宝黄的学禅真诠,为当年“老赵州”在观音院导引众生的机锋作略,将禅之为禅的活泼,无滞无碍性格表意无遗,正是赵州禅师其人的作略和

“赵州茶”的机锋才接引众生破迷执悟;才使赵州禅风,播扬宇内,时光过得真快,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一日,“老赵州偃卧神床,听山门外人喊马嘶,号角齐鸣。似大兵临近山门。正是:禅床才见禅师卧,山门忽听兵马来,来者何处兵?且听下文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州柏林禅寺旧史演义 (第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