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0】公司要发展,员工要致富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说:“没有财产权,没有稳定的产业和收入,却能安心,能坚持善良的本心,只有当官的人能做到吧。因为他们有官职,有皇粮养着,当然不担心啊。如果是普通民众,他们要是没有稳定的产业和收入,就很难维持善良的本心。如果没有善良的本心,就会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他们犯了罪后,您又会判其犯法,让其承受刑罚,这就是欺骗和伤害百姓啊。天下哪有仁德的君王坐在朝廷上,却每天干着伤害老百姓的事情呢?”

      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难以保持善心,难以保持善心就会危害社会,危害社会等于触犯了君主之法,得接受处罚。然而,是谁制造了无恒产呢?一国之主。也就是说民众犯罪很多都是君主自己造成的。君主自己有恒产,却不许别人有恒产,出问题了就动用君主的法律,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孟子继续说:“英明的君主让民众拥有财产,必须让其能够足以事奉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妻儿;收成好的年份,丰衣足食,收成不好的年份,也不会饿死。然后,再教化民众走向善之路,民众也比较容易听从跟着去做。如果现在给百姓留下的财产,上不足赡养父母,下不足照顾妻儿;收成好的年份,也过着苦的日子,收成不好的时候,可能还可能会饿死,每个人用全力去救活自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工夫去学习礼仪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人民懂礼仪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用道德要求出来的,而是用财产储备培养出来的,礼节和荣辱是在物质之上的升级,吃不饱穿不暖还能知礼节和荣辱,那是自欺欺人而已。

        孟子继续说:“今天大王您要实施仁政,就得回到这个本源上。五亩的宅基地,屋前屋后都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袄了。再养一些鸡、猪和狗,能够及时喂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吃上肉了。如果是种一百亩的田,您就不要在这个时候征兵,打乱其农时,很多家庭都可以吃饱穿暖了。您再办些学校,教会他们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负重走在路上,因为年轻人会帮助他。老年人有丝绵袄穿,一般百姓也能吃饱穿暖,这都不能王天下,还没看到过。”

      孟子给齐宣王的建议其实很简单,实施仁政才能王天下,前提是民众要有恒产。用市场经济的话来表达恒产,就是保护私人产权。私有产权得不到保障,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就不稳定,这种不稳定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拉低其道德底线,铤而走险,危害社会。这跟孟子之前说的用木棒杀人跟用刀杀人没区别,用政策杀人和用刀杀人也没区别,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一国之主的苛政,民众没有恒产,于是就没有了恒心,大家怀着恐惧去生活,再加上穷兵黩武,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谈何强大,只会走向灭亡,秦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回到公司经营,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要求很苛刻,要让马儿跑,又不给粮草,大家就会用应付的态度来降低工作输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奉献。如果公司的发展是依托于压低员工收入,报表看上去是挣钱的,实则是“亏本”的,亏欠于员工的付出,亏欠于客户的信任,亏欠于社会给予的资源。公司要经营得好,一定是要让员工挣到钱,有恒产者有恒心,员工都挣不到钱,肯定是磨洋工无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带着员工一起致富,这是实施仁政的重要保障。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0】公司要发展,员工要致富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孟子》【10】公司要发展,员工要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