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第三道题

   

云端上的第三道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从成都飞回海南的旅途中,偶遇一位大叔,戴着眼镜,眼睛里写满文化,我坐在他旁边,他正高冷得看着他那三星手机上的英文报,我顿时来了兴趣。

     我是一名大一刚结束的学生,而他,虽然并没有直接问他是干什的,但是交谈的信息整合来看,他是国办航空通信部门的某位大吊,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具体读到什么学位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在2000年研究生毕业,和一个年纪与我爸相仿的人交谈,原本飞机上无聊的两个多小时,过得如同白驹过隙。

云端上的第三道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得不说,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还是在于能面对面的交流。和他的两小时交谈使我受益匪浅,他和我说他学生年代的故事,他说最使他难忘的就是那个整天来回于学校和美国之间的专业课老师,而原因是那份只有三道题的试卷。

        他和我讲,那张试卷的第三道题使整个考试持续了3个多小时,老师也因为没有学生交卷而无奈延长时间……他在说着的时候仿佛年轻了20岁,口沫横飞 也不管坐在旁边的我,但能使一个看起来高冷的大叔有这样的情绪波动,这个故事一定很触动他,于是我继续听着,他说那道题占了整张试卷的百分之70,题目大概是这样:A、B两城市无通信,请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下策划一条完整通信线路,并说明设置原理(两城市之间有高山、海洋、森林)。他说,这不起眼的一道题涵盖了课本上每一章,每一节,包括有时上课提及细节,如果上课落下了任何一节,都不能圆满的回答这道题,正因如此,当时的挂科率达到百分之80,而最后因学校调节,将及格分数定在43分才让大部分人不至于挂科。而他当时考了78分!

       

云端上的第三道题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从开始谈话知道我是一名学生开始,就强调我,无论别人怎样,自己都要先把学习搞好,不能因为看见别人站在高处而自己也想跳上去“一览纵山小”这样急于求成结果只会是摔得外伤内损。学习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有选择的权利。



       而他和我说那第三道题的原因是,他在接触现在学校所培养出来的所谓“通信精英”时,这些学生对于他提问的一些基础问题的原理时回答的马马虎虎,他说:“他们只知道出了问题后怎么做,而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理是什么却不知道”。是啊,学习的事如果只是盲目解答而放弃追求原理,又怎么会进步呢。他的老师把课本所有基础加重点考了个遍,甚至还结合了人与自然关系这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让没基础的人现出原形,让基础扎实的他突破了题目答案完成创新。所以他和我讲了那张试卷的故事。

       正是如此啊!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知道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忽视了问题的根源。这样的心态无法给教科书上增添新的内容,也就是无法进步。


       

云端上的第三道题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第三道题带来的思考是深沉的,也有力的论证了他给我强调的要打好基础,上课不同科目上我用心程度不同,带来的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认真听的课,能跟着老师走,明白老师传达的意思,而考试的思维也就是老师的思维,所以认真听课通常能猜出老师要考什么,自己也真真正正学到了知识,而那种临时抱佛脚的事通常也就蒙混过关,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端上的第三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