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容斋之三:高守信还是杨思勖,谁是唐朝第一统军太监

【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 第九梵天,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额,这标题貌似有点标题党,但还真的不是……

起这个标题的缘由是,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有一篇《唐平南蛮碑》说玄宗时的高守信时第一位带兵出征的太监。原文如下:

成都有唐《平南蛮碑》,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刺史杨盛颠为边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以讨之,拔其九城。此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肃宗以鱼朝思为观军容处置使,宪宗用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议事讥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盖有以启之也。裴光庭、萧嵩时为相,无足责者。杨氏苗裔,至今犹连“晟”字云。

解读容斋之三:高守信还是杨思勖,谁是唐朝第一统军太监_第1张图片

根据《平南蛮碑》的记载,在唐开元十九年,也就是唐玄宗年间,南蛮的一个部落酋长杨盛颠作乱。唐玄宗派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去讨伐,攻取九座城池。就此,洪迈评论说“唐肃宗用鱼朝恩做监军,唐宪宗用吐突承璀做招讨使,被人讥讽让太监掌了兵权,却不知道这事儿是从高守信这儿开始的”。

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可以肯定的是,唐朝使用中人(也就是太监,当然,那时的叫法不同)来带兵,高守信绝非第一个。在新旧唐书的《宦者》列传中,都是以杨思勖作为第一个的。

解读容斋之三:高守信还是杨思勖,谁是唐朝第一统军太监_第2张图片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记载:“开元初,安南首领梅玄成叛,自称“黑帝”。与林邑、真腊国通谋,陷安南府。诏思勖将兵讨之。思勖至岭表,鸠募首领子弟兵马十余万,取伏波故道以进,出其不意。玄成遽闻兵至,惶惑计无所出,竟为官军所擒,临阵斩之,尽诛其党与,积尸为京观而还。“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记载:”杨思勖,罗州石城人,本苏氏,冒所养姓。少给事内侍省,从玄宗讨内难,擢左监门卫将军,帝倚为爪牙。开元初,安南蛮渠梅叔鸾叛,号黑帝,举三十二州之众,外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据海南,众号四十万。思勖请行,诏募首领子弟十万,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繇马援故道出不意,贼驴眙不暇谋,遂大败,封尸为京观而还。十二年,五溪首领覃行章乱,诏思勖为黔中招讨使,率兵六万往,执行章,斩首三万级,以功进辅国大将军,给禄俸、防阁。从封泰山,进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邕州封陵獠梁大海反,破宾、横等州,思勖又平之,禽大海等三千人,讨斩支党皆尽。泷州蛮陈行范自称天子,其下何游鲁号定国大将军,冯璘南越王,破州县四十。诏思勖发永、道、连三州兵,淮南弩士十万,袭斩游鲁、璘于阵。行范走盘辽诸洞,思勖悉众穷追,生缚之,坑其党六万,获马金银钜万计。卒,年八十馀。”

相比高守信,这位杨思勖可谓战功赫赫,而且杨思勖后来官拜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这远非高守信可比了。

洪迈说“此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说明他认真读过新旧唐书,既然如此,怎么会忘了杨思勖这位唐朝第一统军太监呢?

或许是洪迈的一时疏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容斋之三:高守信还是杨思勖,谁是唐朝第一统军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