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浩文
近日,昆明市长王喜良在中国植物学会第16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5周年学术年会中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分析论证和科学研判,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在昆选址已经基本确定。
昆明市将依托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科技研发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利条件,打造一个集展览与教育、收藏与储存、研究与交流、带动与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植物博物馆。
而最终选址地,就是此前多次论证的盘龙茨坝片区。
天时地利人和
2年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标志着中国将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无疑为昆明带来重大发展契机。同年9月,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思路,宣布昆明将打造“中国健康之城”。
去年3月,按照LKQ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召开会议,赞同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并同意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各部委表示,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填补了国内空白,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发展大健康产业顺应了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将予以支持。国家植物博物馆正式被提上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点项目议程。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8位,种子植物居世界第3位。而云南境内地形地貌种类繁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是许多重要植物类群聚集地或发祥地,有“植物王国”的美誉。且我省地处多个植物区交错地带,是世界罕见的多种植物区系的荟萃之地,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
昆明作为云南省省会,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城市,且拥有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适宜植物生长,素有“春城”之称。目前,昆明市拥有野生植物1200余种、花卉460余种,花卉产值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达到13万亩以上,天然药物资源品种数量居全国第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昆明具备了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优越条件。且昆明拥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国内顶级研究机构,加之社会各界对植物资源研究、保护、开发的高度关注,为在昆建设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提供了政策、人才等多方支持。
在今年7月举行的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推介会及国际专家咨询会上,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提到,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具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国家植物博物馆的筹建必将为同步建设的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两者将共同助力把昆明打造成为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健康产业发达的“中国健康之城”。
西山森林公园俯瞰昆明城
广纳良谏,学习经验
在确定建设国家博物馆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后,昆明市委、市政府于去年3月召开了专题会议强调,要尽快成立昆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组建大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项目实施提供决策参考;要不断扩大昆明国际大健康的影响力,打响“中国健康之城”品牌。
去年5月,昆明市两办印发《关于建立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领导推进机制的通知》,设立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不久,市委书记程连元率队赴京拜访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力求加快推进2个项目的建设。
白春礼表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中科院将集中“三园两所”的科研力量全力支持该项目的落地,并承诺中科院将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工作,双方做好相关配合。有了中科院在技术科研方面的帮助,使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的落地渐渐明朗起来。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博物馆,有美国哈佛大学的植物博物馆、德国柏林植物园和植物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博物馆等,我国目前一流的植物博物馆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博物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等。而我省也有一家享誉全球的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欲建设世界一流的植物博物馆,借鉴前人的经验势必能事半功倍。
去年6月中旬,昆明市相关领导至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调研。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直属于中科院,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其在规划建设方面的相关经验,对于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次月中旬,每6年一次、至今已有近120年历史的第19届世界植物学大会在深圳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由中国举办。世界植物学大会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彼时来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顶级研究机构的院士,以及109个国家的参会人员齐聚一堂。
借此大会之机,昆明市举办了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推介会和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国际专家咨询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顶级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咨询,专家们以国际化的视野对中国国家植物博物馆的理念、构想、建设、布局、运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一时间,身在北京的程连元除拜访中科院外,还多次拜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还拜访了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专业奠基人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孙筱祥及其夫人。孙筱祥教授为昆明建设世界一流的植物博物馆给出了宝贵的建议:“要打破传统博物馆的实体概念,充分利用云南植物王国的特点,不要把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成为一个单体建筑,建设时必须体会到植被、地形等都是有灵性的“活物”,在植物的配备上不能简单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进行简单的排列和重复,应采取自然群落式的建设,打造一个由建筑、山水、花木园林所组成的艺术品。”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盘龙、西山竞争选址
在昆明市政府与中科院昆明分院持续的共商推进下,详细到国家植物博物馆的性质、需求、选址、功能定位、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立项审批、前期调研、专家队伍、工作经费、推进时间计划、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充分讨论。而选址何处也引发了专家们乃至社会各界的积极讨论。
今年3月,中科院昆明分院主持召开国家植物博物馆选址工作推进座谈会,旨在听取专家们对于国家植物博物馆选址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此前,中科院、中咨公司对盘龙区的黑龙潭、林业科学院等片区已进行过考察调研,加之盘龙区作为唯一参与本次会议的区政府,似乎预示着国家植物博物馆将落户盘龙区。
但今年7月,西山区发布一则海口镇对接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落地海口镇白鱼口的消息,说明西山区也有意争取该项目,有关选址问题悬念陡升。随后,盘龙区茨坝片区的博物馆选址论证会就召开了,而这也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专家第二次公开参与选址研讨。
经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省农业科学院、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多角度分析茨坝片区的突出优势和相对不足,并就国家植物博物馆功能定位、目标定位、远景规划、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配套环境等进行了讨论之后,通过了该选址在建设可行性方面的研究论证。
专家认为茨坝片区包含昆明植物园、黑龙潭公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已经建立起适宜植物生长的生物环境,且植物研究历史深厚、种类丰富,土地、气候等条件优越。盘龙区北部坐落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机构,云南农大、西南林大等十多所高院也位于此地,具备生物科研传统与资源优势,满足建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植物博物馆的必备条件。且片区外部交通通达性好,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具有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基础条件。
但专家也提出了茨坝片区存在的一些缺点,首先在周边城市形象、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且由于黑龙潭周边空间纵深有限,土地较为零碎,还存在管理主体分散问题,比如黑龙潭公园属昆明园林局,昆明植物园隶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加上省林业科学院,三者分属不同主体,要进行统一规划开发也并非易事。
国家植物博物馆把传统博物馆的展陈与活植物的收集、展示与研究,传统文化和大健康产业相结合,建设综合性大型植物博物馆在国内外属首创,此前国内没有先例。加之我省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特殊,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的,因此在批复一年多之后,长期处于研究论证阶段,开工建设较为滞后。
据了解,在选址调研工作开展1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门与专家已对昆明市的9个片区进行了调查。从众多因素出发,最终在盘龙茨坝片区和西山海口片区2个片区考虑。此次通过论证,其实已经说明在盘龙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和茨坝片区存在竞争的西山海口白鱼口片区,位于海口镇北部,距离昆明40公里,是“新昆明”规划中昆明主城与海口镇之间的重要联接地带。在海口片区的最新规划中,明确提出白鱼口片区将规划为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区,成为拉动环滇旅游经济的火车头。但其缺点就是距离昆明主城更远,基础设施等条件欠缺,不便于游览参观。
10月12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5周年学术年会在昆举办之际,昆明市举行国家植物博物馆规划建设专家咨询会, 专家们围绕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管理运行机制、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下一步,昆明市将紧扣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推进建设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