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政在民不在朝,深彻变法方大治(三)

郿县私斗案如何处理秦国老氏族——君臣争论法治人情相悖

郿县的威名,在于它是秦国的“名将之乡”。秦穆公时代的三大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都是郿县人。孟西白三族的嫡系虽然居住在都城栎阳,但郿县留下的旁支家族在百余年间繁衍生息,也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孟西白三族鼎立,几乎就是大半个郿县。

卫鞅却对这样的事早有预料,到达郿县在展开对百姓的救援同时对新法如何立威已经有了谋划。

第一道,命令赵亢带领县城驻军步卒二百人并沿岸民众,立即抢修渠堤。

第二道,命令车英带领铁甲骑士,到戎狄聚居区缉拿所有罪犯,不许一人逃匿。

第三道,命令各县将新法颁布三个月期间,公然聚众恶斗的罪犯全部押解到郿县。

秦孝公警觉地意识到,变法能否成功,目下正是关键。他相信,以卫鞅的洞察力,卫鞅如何评判目下的大势,他也想看一看,卫鞅又如何处理这场民意危机。如果卫鞅没有处置这种普遍危机的能力,秦孝公倒是愿意早日得到证明,以免在更大的危机来临时因信任错失而造成灭顶之灾。毕竟,卫鞅没有过大权在握的实际阅历,掌权之后能否还像论政时候一样深彻明晰,还需要得到验证。正因为这样,秦孝公深居简出,丝毫没有过问变法的进程。正在此时却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私斗抗法活动,秦孝公正想看看卫鞅会如何处置这次危机。

我们来看卫鞅上书秦孝公的书信和秦孝公回卫鞅书,来进一步触及这两个为大秦帝国奠定百年基业的君臣之间的关系。

卫鞅拜会君上:郿县私斗,乃刁民乱法与秦国痼疾所致。

臣查,其余郡县亦有乱法私斗者三十余起。

治国之道,一刑,一赏,一教也。

刑赏不举,法令无威。乱民不除,国无宁日。

臣拟对犯罪乱民按律处置,无计多少。

本不欲报君上,朝野但有恶名,臣一身担之。然法令初行,君上当知,臣若有不察,请君上火速示下。臣卫鞅顿首。

秦孝公看完后沉默了,虽然卫鞅说不计多少,但是秦孝公还是大致知道了,但是郿县私斗参与人数三千以上,首恶主犯当在五百以上,加上其余郡县犯法之人。

孝公:泰山该压还得压!秦自穆公百里奚以来,百余年治国理民,信奉的就是一个仁政,那百里奚在时,秦国连一座国狱都没有,从那以后,秦国朝野就认宽仁之政,否则,老甘龙何以能长期领国,不管谁说人治如何不好,可是秦国经历了几代昏君都没有灭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啊!先父献公打了二十多年仗,百姓还是没有乱,虽然穷,可先父爱民爱兵这是有口皆碑,老百姓还是愿意留在秦国。如今变法,我当然是义无反顾,可也得慢慢来啊。上手就杀七百多人,血拉拉一大片,老秦人还不得炸了锅。法不爱民,无以立足!

一次性处决如此多的老秦之民,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但是如果不依法行事,等于秦国变法失败,就要回到老路上等待灭国。变法虽有风险,但卫鞅认为风险与亡国相比,此险值得一冒。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大政在民不在朝,深彻变法方大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