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目的
复盘产品。了解产品的迭代节奏,找到发展迅速和缓慢的阶段,分析背后原因,了解走过弯路等等。
2. 所在行业的了解
2.1 在线音乐行业围绕核心几点不断发展
曲库
1、音乐版权。2014-2016年版权战白热化,但是随着17年新政策的推进,未来版权的流通和共享会更进一步。
2、如今流量明星的音乐资源越来越共享,移动音乐平台扶植原创音乐、培育自有音乐资源显得更加重要。例如云音乐的“云梯计划”
3、音乐综艺节目。
网络平台上播出量破亿的音乐综艺节目也是屡见不鲜,腾讯音娱旗下的全民K歌和QQ音乐分别进行植入合作的《我想和你唱》和《歌手》等节目更是掀起了各大社交媒体的讨论热潮。
音质
情感沟通
有效的品牌沟通,必然会上升到情感层面。网易云音乐坚持突出其音乐评论资源,在北京再次推出网红乐评列车来收割目标用户,同时出版精华评论集《听什么歌都像在唱自己》,力图将自身平台打造成音乐用户的情感载体。相对应地,QQ音乐则出其不意地选择了春节返程时间段输出品牌情感营销,将中国年轻一代节后返程时和家人互道珍重的时刻浓缩成四部音乐故事短片。视频引发了在外漂泊网友的强烈共鸣,上线24小时内,全网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收获用户评论超过3万余条。
泛娱乐化
k歌,直播,短视频
推荐
算法层面和运营层面;兴趣爱好的场景化。
长尾理论
全世界的音乐会超过数千万,然后每一首歌它的时长只有三到五分钟,这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在座的各位都会听音乐,我们每个人听音乐的时候不会花非常多的时间选择或者决策自己应该听一首歌。每个人都会有“歌荒”,不可能每天都反复听偶像的音乐或者流行曲,需要发现更多风格的音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口味,各种语种、曲风、形态的音乐内容都有其受众,有人爱赵雷的《成都》,也有人喜欢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谁也不能瞧不起谁。正是因为此,数字音乐未来的竞争除了内容本身要求同存异外,还要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长尾内容的发现需求。
2.2 在线音乐用户整体画像
40.8%大学本科以上;
58.5%30岁以下(24岁以下29.0%;25~30岁29.5%)。
3. 公司大事件
2013年4月23日,上线。此时的音乐市场早已挤满众多音乐类产品,而且在经过了数年的打磨和竞争后,老牌产品们都已相当成熟。然而云音乐上线后发展速度极快,黑马突围,值得分析
2014年下半年,仅用一年半的时间达到5500万用户
2015年7月14日,网易云音乐宣布其用户数突破1亿,累计产生1.2亿条乐评和2亿次的音乐分享
2018年2月与腾讯版权合作,3月与阿里版权合作,4月与腾讯产生分歧,不合作了。4月与索尼合作。
4. 历史轨迹——还原产品
总体思路:
从日均活跃人数(或类似数据)曲线中,找到迅速上升/下降/平缓等阶段,与版本迭代和运营活动对应起来,猜测原因;并查看相应的评论检验猜测。
需要的数据及来源:
1、版本迭代、评论、排名、评分——酷传,AppAnnie获取数据
名次本身数字量级很小,其变化只能看出大概方向,没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历史评分也如此
2、活跃用户数,日均活跃人数,行业渗透率等——易观指数
(上图来源“易观千帆”,13和18年的数据无权获取。)
版本信息来源于“酷传”,我的账号只能查看ios的历史版本信息,上面的曲线是ios和安卓的汇总。
1、v1.0—v2.0,2013.4~2014.7,1年3个月
探索期——用MVP探索歌单和音乐社交理念;完善基本的听歌和社交功能,留住核心用户
早期云音乐使用前必须注册,在v1.4才增加了游客试用功能,这可能是初期为了提高门槛,筛选种子用户。早期版本主推大牌音乐人DJ,而且歌单功能在v1.2才得到首页展示,且直到v1.4才开始被主推。猜想在MVP(最小可行产品)阶段,云音乐功能的重点曾有过重大调整,从PGC转变为UGC,即变成以现在著名的歌单功能为主
网易云音乐最终确定的切入点是用户间的音乐推荐和音乐社交,采用UGC的形式,让用户来生产歌单,引导其他用户欣赏,并进一步基于音乐社交。
歌单优势:当用户需要尝鲜和发掘好音乐时,推荐算法也不能完整满足这一需求。通过歌单活用人这一要素,对内容进行组织和分发,进而自然激发社交行为,网易云音乐就能对当时用户听歌体验的空白进行很好的补充。
从云音乐的现状来看,这时的探索是非常成功的。
既然确定了UGC的形式,那内容也就成为了重点中的重点。对于社区来说,引入并留住核心用户,逐步促进内容的生产,是初期最重要的事情,这一阶段的目的,便是如此。
云音乐在2.0之前的阶段,迭代重心就是找歌与听歌功能的基础体验。有了大量的找歌和欣赏作为前提,才能发布出优质的歌单和动态,推荐与找歌体验是后期UGC内容产生的保证。先打造高效的找歌功能,快速响应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以此留住尝鲜的用户,云音乐团队用了1年多的时间做这件事,为歌单等UGC内容产出,也为后期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v2—v3,2014.7~2015.10,1年3个月
2014.12~2015.01 突然爆发,显著增长(56.3w——464.8w),2015.01~2015.10平缓增长
维护社区环境,提升音乐社交体验
继续提升找歌、听歌的体验
尝试付费业务
大型营销活动,促使用户迅速增长。
2014年下半年,仅用一年半的时间达到5500万用户。大量用户的进入,给原有的社交氛围带来一定的冲击。举报、私信、黑名单等功能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维护社区环境。
强化了通过歌手找歌下的场景,此时的曲库容量应是达到了一定标准,可以很好支持这个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了。产品也依然在不断提升音乐推荐的效果,加入了私人FM和不感兴趣等相关功能。MV相关功能的改进,应该是对竞品功能的跟进,顺便还能作为针对版权限制的一种应对措施。
歌词分享功能是个不错的创意,收到了不少的好评。活动方面,似乎在LBS功能的基础上,用身边的活动业务尝试,不过现在也找不到这个功能了。借助粉丝经济,云音乐用3元畅听进行了一次付费业务的探索,根据后面的迭代情况,这次探索应该是有所收获的。音乐云盘将移动端与PC端的场景连接了起来,对用户黏度是有帮助,另外面对版权限制,这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应对。核心用户本来就有上网找资源的习惯,用云盘让核心用户更好地利用手上的资源,对于UGC内容的产出也很有帮助。积分商城和用户等级对于核心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会很有益。
2014.12~2015.01 突然爆发,显著增长(56.3w——464.8w)
原因:2014.12,大型营销活动“校园歌手大赛”,运营手段强力驱动的爆发式增长
2015.7~9月,活跃度有所下降
原因:2015.7营销活动“中韩音乐大战”刚刚结束。
3、v3—v4,2015.10~2017.3,一年半
主打个性化推荐,歌单。场景推荐。增加跑步FM,驾驶频道等。
提升音乐社交体验。动态话题,备注名等
2015.10~2015.12显著增长(546——916)
原因推测:由于版本时间统计的是ios系统的,易观数据统计的来源不明,担心有出入。有人说这次增长是7月份歌手大战营销的功劳,这种说法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7月份安卓下载量迅速增加。
但从本文中的易观数据来看,突增点在10月份,v3版本的发布时间,这种情况推测,v3主打的个性化推荐歌单,音乐社交起到了关键作用。
4、v4~v5,2017.3~2018.3.一年
主推:视频功能
继续提升音乐社交(朋友页短视频)、听歌、推荐歌单体验
2016.10~2017.4 显著增长(939——1978);2017.3之后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增长与期间的大型运营活动有关:
2016.7招聘神曲《浙江杭州互联网招聘了》;2017.1“2016专属音乐日历”;2017.3杭州乐评地铁
5、v5— 2018.3至今
探索盈利路线:黑胶vip
音质,听歌体验:鲸云音效
重视视频功能
有意图拓展电台功能(具体分析见000网易云音乐(2)-竞品分析 - )
5. 迭代总结,结论等
1、黑马,值得深入研究
2013年4月23日上线。此时的音乐市场早已挤满众多音乐类产品,而且在经过了数年的打磨和竞争后,老牌产品们都已相当成熟。然而云音乐上线后发展速度极快,黑马突围。用户增长曲线非常合理、优美,且每个阶段都找到了合适的增长点。值得分析。
2、探索期保持耐心,准确定位产品
早期版本主推大牌音乐人DJ,而且歌单功能在v1.2才得到首页展示,且直到v1.4才开始被主推。猜想在MVP(最小可行产品)阶段,云音乐功能的重点曾有过重大调整,从PGC转变为UGC, 即变成以现在著名的歌单功能为主。找到产品定位后,云音乐耐心优化MVP,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积累用户。
音乐社交+歌单推荐。歌单,评论,朋友页,个性化推荐等等,一切功能都围绕“音乐社区”展开。
歌单推荐:能帮助用户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喜欢的歌曲,是一种超预期的体验。同时,成功发现喜欢的歌曲后,会加大评论的概率,促进音乐社交。
3、合理的迭代节奏
云音乐大约1年多的时间就会迭代一次大版本,期间会有约10个小版本迭代。周期合理,对用户的反馈也及时回应。
4、强大的运营
任何一款产品的快速增长,背后都有着强力的运营助推作为支撑。产品的大幅度增长,通常需要在满足需求和市场的前提下,找到合理的增长点,借助产品和内容等优势,用强力运营手段驱动。
5、社区管理
“音乐社区”的理念能高效推进,需要强大合理的社区管理
6、猜测——试图打造“音频社区”
云音乐最近的迭代更加强调电台功能。且是有声书,知识技能,商业财经,人文历史,外语世界等有声读物。且电台的入口很浅。说明网易云在主打此功能。试图打造“音频社区”。
具体分析见000网易云音乐(2)-竞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