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 Search for Meaning

Man's Search for Meaning_第1张图片
这是我在的第23篇文章

如果不是在得到上反复听到罗振宇等大佬纷纷推荐这本书,我大概永远不会对中文名为《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这本书感兴趣。

这是经历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且死里逃生的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名作。都说苦难诞生文学,奥斯维辛集中营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苦难的代名词吧,这样的背景一下子为这本书赋予了厚重深沉的意味。加上作者本人是著名心理学家,在最绝望最黑暗的地方,他能比其他普通人更容易洞察人性和生命。

这本书的主旨是“意义疗法”,即通过帮助人们寻找意义,来化解他内心的绝望和空洞。这句话很简单,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懂,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世之日都会或多或少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大环境的氛围和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会淹没人们的这一思考,最后还对追寻意义的做法嗤之以鼻。

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对生命这样一个大而空泛的概念的意义做出一番陈述,而是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因为尼采曾经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这里的意义是以让极端情况下的人们能够重拾“内在的力量”而生存下去为前提的。并不是鼓吹“世界很大,要出去看看”或者“追寻内心的平静”等诸如此类的缥缈浮华的概念。

全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内在的力量”这五个字。在集中营里,每个人身上除了编号不同再也没有任何标签,这里的唯一希望就是今天不被送进焚烧炉。当一个在名利场中走过一遭的人最终被送到这个地方之后,除了心底里最原始最本能的求生欲望之外,还能有什么。人们理所当然的用冷漠保护自己,并且将全部的努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保全自己的生命这一件事情上。

然而,作者观察到,如果仅仅只是想要活着,人很容易变得极度自私和极端,从而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于某一脆弱的时间点或者事件上。如果寄主破灭,人将陷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境。只有在极端环境下,仍然能保持内心的某一善念的人,才能平衡外在和内心的巨大差距,最终挺到胜利来临的时刻。这些“善念”就是内在力量的活水之源,就是你在当时当刻找到的终极意义。

在和平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会陷入到彷徨和焦虑的状态中,作者解释这样的状态为“存在之虚无”。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没能在绝望的环境中唤醒内在的力量,所以我们容易对波澜不惊的生活感到厌倦。因为我们丧失了很多东西,丧失了可以作为行为根基的传统,丧失了告诉我们必须做什么的本能,就像没有了指南针。一个人在浑浑噩噩的世界里,难免晕头转向,丧失激情

怎样化解“存在之虚无”,作者论证来论证去,最终还是归结在千百年来重未过时的论点上来,爱。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也是唤醒内在力量的不二法门。爱的层次分为很多种,这是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被歌颂的“美好事物”。在极端环境中支撑人克服困难的“善念”的本质就是爱。它是发自自我最内核的基本力量,和它相伴的还有人的动物性本能。在绝望中求生的欲望就是动物性本能,而为了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而想要必须要活下去就是超越了动物性本能的“爱”。

爱工作也好,爱一个心爱的姑娘也罢,让爱将你的内心填充起来吧。所谓奥义,也就是最平常最简单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Man's Search for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