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32李萍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 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 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这封家书中曾公向父母汇报了自己对于考差的看法。“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考而得之,不过多得钱耳。考而不得,与不考同,亦未必不可支持度日。”“男只求平安伏望堂上大人勿以得差为望。”跟健康的身体比较而言,其他都是次要的,人没有健康的身体也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回看我自参加工作以来这些年的忙碌,身体状况也不是太理想,我也在想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人能想清楚自己的来路、去路、归路太可贵了,说白了就是要认清自己,从心出发,做自己!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60史翠萍】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这封信极短,信中只言二事。一事:张姓医生可以治好曾国藩癣疥,二事:曾国藩考差不求,只求平安。读到“居然”一词,心有所动。那年自己曾因过敏十分苦恼,不知为何初冬时节双眼遇寒肿胀,遇温肿胀略消。大夫说是免疫力下降,要补这个,又吃那个。吃药,进补,保暖好很长时间症状才稍有好转,焦虑烦躁的心情不足与外人谈,何谈饮食起居如常。而今看到曾国藩笔下“居然”二字,感受到曾国藩当时内心的五味杂陈。人活着内心总有不平静的时候,有时候会被某种东西牵动着。读这段话,我妄自揣测,曾国藩其实对考差一事内心有所及,只是此时他恐不便于陛见,有恐堂上大人过于期望,调整自我心绪,考与不考,结果无关紧要,只求平安。让自己在平静中养病,在静心中蓄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很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间,一切顺其自然,让我们用平常心看待生活,看待该来的和不该来的一切!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49井艳丽】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此家书曾公告知父母一个主要的观点:考差,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只求平安!多么豁达的思想,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为了考试,为了做官,很多做法已经特别极端了!大家都应该读读经典,读读圣贤书,学习智者先贤的大智慧。以平安为重,以读书增长智慧为要,以平常心面对得失。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23于慧玲】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从此书中看,曾公的病情是恶化了。刚刚换了个医生,包一个月治好。我们知道,这个病时轻时重。轻的时候以为快好了,过段时间又恶化了。不仅在身体上折磨人,在精神上也很磨练人。这个病还影响到了曾公的考差。如果病持续不好,就没有办法考差。身体不能承载,一切都是妄谈。而这个物质身体的保质期只有几十年,相对于人的精神来说,真的是太短了。往往人觉得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可身体已经走到了老迈,不得已就要离开。人在病中,往往思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真应该趁着疾病没有损害精神的时候,作好一切包括最后的准备。学者张宏杰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一生。他一生被病疾缠身:30耳鸣,35岁皮肤病而困扰一生,36岁开始戴老花镜,59岁一只眼睛失明.......。然而在这看来又苦又短的一生中,他从未停止自省其身,将自己的精神锻造得炉火纯青。人到一定年龄,会羡慕长寿之人。而随着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增加,生命的长度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进程中,我们把自己的精神雕塑得怎么样。每个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的人需要的很长时间,有的人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如果完成了,我们也就不在乎生命能活多久。应时而生,应时而去,也就来去自由了。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53闫松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 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 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这封信比较短。
信的第一小节,做自己的病情。曾公患有廯病,想不去考差,得一医生,包治好病,如果得好,便去考差。对考差的态度,因生病变得无所谓,只求平安。
当人在生病时,尤其是重病。就会想以病情为重,只要病有好了,这一切做好,在拟定之时,才会体验身体是重要。
此时曾国藩看来,参加考试并不是很重要。只要身体健康,则一切都好办。
这也是生活中人们普遍的人生态度。当生病时,健康变成了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不去追求了。然而一旦恢复健康,便又忽略了身体,追求很多身外之物。钱财,官位都不是重要的。
据记载,三十五岁起(道光二十五年六月起),他又得了皮肤病。身上大面积长癣,“其色白”,遍布全身,“大者如钱,小者如豆”(29),奇痒异常,抓烂作痛。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判断,曾国藩的皮肤病很可能是“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严重的皮肤病除了让曾国藩浑身难受外,还严重影响他的体力与精神。在给朋友陈源兖的信中,他更是这样描述疾病的痛苦,
虽然想尽办法,寻遍名医,但皮肤病还是伴随着他也折磨着他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天。特别是战争期间,每当军事不利,他身上便“癣痒异常,手不停爬”,以至于搔得浑身出血而仍不止痒。“左腿已爬搔糜烂,皮热作疼。”有时双腿血肉淋漓,“两脚皆烂”。
咸丰七年(1857)家居期间,因为被皇帝解除兵权心情不佳,他又开始患上失眠症。这一症状也跟随了他一生,从那之后,直到去世,他每天少则通宵不眠,多则不过能睡三四个小时。
以如此孱弱的身体,承担起挽救国家、填海补天的大业,曾国藩的艰难竭蹶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平定太平天国战争中,曾国藩自述“心已用烂、胆已惊碎”刘体信在《苌楚斋随笔》中也说:“先文庄公尝云:文正平生才智已尽用于剿平粤匪,及至剿平捻匪,文正精力久已消耗。”多年的辛苦与操劳导致曾国藩严重早衰。中年之后,曾国藩的日记显示他常年身陷各种疾病当中,比如脾胃不好、胀肚、牙痛、腹痛、多汗、咳痰、腰痛、脚肿、眩晕、疝气、肝病……他自己感叹“几全身皆病矣”。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二日,曾国藩在日记当中叹息说:
夜,倦甚,精神委顿之至。年未五十,而早衰如此,盖以禀赋不厚,而又百忧摧撼,历年郁悒,不无闷损。此后,每日须静坐一次。
说自己早衰,说自己年未五十,精神已然极为“委顿”。四月二十一日记中,四十八岁的曾国藩又感叹自己的身体如七十多岁的人。
写字写得多了些,就感觉特别疲倦,眼花而且疼痛,脚软,不能站立,说话也不能大声。简直虚弱得像七十多岁的人。因为身体天赋本来很差,又多年有各种疾病和忧患跟随。同时对自己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但是能力跟不上,所以感觉非常困苦。
虽然如此,曾国藩仍然没有向困难低头。我们前面说过,同治八年(1868)十一月十三日,曾国藩曾作《自箴韵语》,全文是:
心术之罪,上与天通。补救无术,日暮道穷。
省躬痛改,顺命勇从。成汤之祷,申生之恭。
资质之陋,众所指视。翘然自异,胡不知耻。
记纂遗忘,歌泣文史。且愤且乐,死而后已。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02田丽维】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记内容】
记癣病治疗及考差之事;记写信原因。
【记想法】
曾公并不把考差之事当作最重要之事,认为考差而得,不过多得钱耳。考而不得,也能够支持度日。并且每年考差之人很多,所中者并不多,很多人多次考而不中。曾公反复重申考差之事,就是为了让家中老人不要把考差之事看得太重,免得最后失望。四弟在信中已言癣病之事,曾公又担心堂上大人们不放心,所以又写信说明。考差与否和癣病治疗,都是为了让父母放心。这是曾公至孝的表现。我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在外,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家中老人都会牵挂惦记,无一刻不玄心,无一时不牵念。所以,很多孩子为了让父母放心,常常报喜不报忧。但是,那家的父母又不懂得孩子的这一份心思呢。所以,不说不等于他们不惦记。曾公选择事无巨细地汇报,生什么病,到什么程度,请了什么医生,治疗到什么程度。当父母知道所有事情的所有情况时,惦记的心才会稍微放心的吧。
【时光记】每天上下班都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车上。早晨状态较好,一般要听樊登两书,大概两天可以听完一本。晚上回来比较疲惫,状态也不好,所以选择放松,听京剧。其实,对于京剧,我知之甚少,也根本听不懂。可是,因为时间久了吧,听节奏的时候觉得熟悉,听唱腔也觉得喜欢。有时候,寂静的背后是喧嚣。有时候,热闹的后面是寂静。我听剧的时候就会觉得世界宁静,一切安然无恙,心下无纤尘。这也是极好的事。
感谢家里因故障断网。长夜未央,可以心无旁骛地看一点书。
感谢午间的阳光。有点刺眼睛,但是心里会有光亮。
感谢快递员。他只是问了该问的问题,说了该说的话,他只是很憨厚地笑。我心里就知道他一定是个很好的人。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16吴晓英】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39曾国藩家书阅读记录
4,随书成长
(一)知识积累
考差
(二)经典语句
男只求平安,伏望堂上大人勿以得差为望。
(三)学习心得
1,有病乱投医:曾先辈癣病久治未能痊愈,请医多人,真可谓有病乱投医,好在又有一张姓医生,“包一个月治好,偶试一处,居然有验。”危难之时显身手的人,会被称为“雪中送炭”。其实人生亦 如此,走对了路,遇对的人,如同久病之人投对了医,快速治愈、快速成功。而在此之前,正如久病之人一样,四处寻医,找路。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成功的喜悦一定会收获。
2,考差:曾先辈一边为官一边考差,这是父母亲人的厚望,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罢。但他不执着,顺其自然,“考而得之,不过多得钱耳。考而不得,与不考同,亦未必不可支持度日。”这是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中国有“无孔子无英雄之进取,无老子无英雄之守成。”的道理,万事不可强求,否则灾难易至。既然如此,只待“巳日乃革之”。
3,为孝:”男只求平安,伏望堂上大人勿以得差为望。”一句话道出了先辈孝敬亲人的理念与仁德。平安为福,是亲人对子女最大的期待。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身体都不能保全,何谈奉养双亲,保平安健康才是基础,先辈病体长久不愈,是他无法正常事事的一个结。为此深感不安,告慰亲人,以期亲人不为所累。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1杨秋惠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11月6日星期三,共读第157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廿五日致父母书第389-390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读此封家书,想起妈妈的口头禅:回头看看,还有不如咱的人,知足了。曾公书中希望堂上大人不要太寄希望儿子得差,一是提到因患癣病,如张姓医生能治愈,就去考差,如果不愈,就不去考差;二是表明自己对考差事的态度,即不考或不得差未必不可支持度日,况终身翰林屡次考差而不得者亦常有。曾公不仅自己有不考或不得差的心里准备,也让父母堂上老人也有个心里准备,可见曾公凡事考虑周全,能看开放下,并非常善于替父母着想,孝心无处不在。这里对我们也很有启发,荣誉地位每个人都想拥有,比如职称的晋与不晋,晋上与否,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就应量力而行,全力以赴又完全不纠结于唯一的结果,不盲目攀比,得知欣然,失之泰然,一切顺其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