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龙江的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中,因位于鸡冠山之西而得名的鸡西市算得上是鲜为人知。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因煤而兴的城市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冬季弥漫的烟尘和呛人的煤烟味。
诚然,鸡西人也有拿得出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俄界湖兴凯湖,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开发北大荒留下的文化遗产八一农垦大学…
如今,八一农垦大学已内迁至大庆,唯有兴凯湖和虎林要塞还在延续和充实着鸡西人为数不多的骄傲资本。
令人遗憾的是,兴凯湖也好,虎林要塞也罢,与骄傲都扯不上半点关系。实际上,这两个地方都是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由于这个缘故,当得知同属黑龙江省管辖虎林和东宁两个日军要塞为谁是二战终结地而争议不休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无聊,第二感觉是悲哀:谁是二战终结地就那么重要吗?试问这两个要塞哪个是为中国服务的?哪个要塞又是中国军队攻陷的?既然都不是,干嘛还吵得理直气壮和不可开交?这不成心让日本和俄罗斯看咱笑话吗?
事到如今,我不清楚虎头和东宁两个要塞的争吵是否有了权威定论,我只知道虎林要塞的管理者显然更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不仅在宣传资料里不断固化这一说法,还在要塞遗址竖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林要塞”的纪念碑。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先后三次到过位于虎林市虎头镇的虎林要塞。每一次都会到陈列馆里听导游解说,每一次都会到阴冷的地下要塞走走看看。
虎林要塞被日本关东军吹嘘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北满第一永久要塞”。 这个由日军逼迫10余万中国劳工耗时6年筑成的要塞依山而建,与前苏联隔江相望,是当年日本关东军防备和进攻苏联的前沿阵地。
虎林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宽30公里,由5个山头阵地组成,各要塞地下交通壕脉曲折数十公里,各阵地可相通。
当年,为了在虎头镇建成可以独立作战半且年不被攻破的要塞,日军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隧道里,指挥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室、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电话总机房等应有尽有。而在要塞工程外围,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各自形成可以单独进行攻防作战的设施。
不仅如此,日军还在虎头要塞配置了强大的火力,运来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炮——40cm榴弹炮,每发炮弹重1吨多,最大射程达20公里。
关于虎林要塞为何成为二战终结地,公开的宣传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1945年8月6日,苏联红军挺进虎头,日军动用了所有武器顽固抵抗。
8月15日中午,日军从收音机收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播音,但守卫要塞的日军指挥官却命令关掉收音机,继续垂死挣扎。苏军采取了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8月26日下午3时30分,要塞被攻破,虎头日军守备队仅剩的53名官兵被苏军活捉。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终于在虎头落下了…”
说句实话,对于虎林要塞到底是不是二战终结地,我真的不是很在意。我所在意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当年日军对修筑要塞的中国劳工的残酷杀害,二是如今那只巨虎雕塑的头部朝向。
据记载,当年参与修筑要塞的10多万中国劳工,不仅要在日军枪刀的威逼下从事非人的劳动,并且最后结局极其悲惨,不是被累死、饿死,就是被集体屠杀。
要塞完工后,日军以举行庆祝宴会为名,将数百名中国劳工集中在猛虎谷的洼地里,用酒肴欺骗劳工说是犒劳他们。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重机枪喷出了火舌,宴会现场顷刻化作血腥的屠场,尸体堆积将洼地填平。
转眼70多年过去了,那些冤死的劳工,至今一定还不瞑目吧?
让中国劳工们死不瞑目的,也许不只是侵华日军的惨无人道,抑或还有后人的健忘和软弱?至今矗立在虎林要塞一侧的巨虎雕塑就是例证?
这个巨虎雕塑确实是个大家伙,具体多高没有记清,反正头颅高仰,造型威猛,号称“亚洲第一虎”。
搞这个巨虎雕塑的真实用意,可能与开发旅游有关。虎头镇么,总得有与老虎搭边的景致,那就来个巨虎作为标志吧。
听知情人讲,当年竖起这个巨虎标志时,虎头是朝向国境之外的,巨虎双眼越过界江乌苏里江,远眺那片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
后来,对方提出抗议,说此虎朝向有虎视眈眈之嫌,不利于两国友好交往,要求纠正。
具体过程已无人说清,反正后来虎头来了个180度的大回头。
如果事实如此,我很无语。
但愿这只是个传说。
天高云淡 2013年1月7日18:28于沈水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