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作为一个一直写日记的人,开始试着在上写字。不是为了所谓的求功心切,只是想找一个写字的地方,不想闭门造车,在这里也可以看看别人都在写什么。思考自己的文字与别人的差距。

写了几天文字,开始觉得肚子里的墨水被用光了,想到鲁迅先生的写作建议之一就是,写不出来的时候就不要硬写。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写不出来东西,为什么我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

为什么我会词穷?

阅读量不够。

我从今年伊始到现在,只看了寥寥几本书,而且现在大多数已不记得读了哪些。唯一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卡耐基口才术》,因为写了书评并做了思维导图,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唤醒心中的巨人》在读中,已经用了几周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肚子里墨水少,因为输入少。大多数时间花费在碎片阅读上,已不记得看的大多数文章。接下来贯彻我的读书计划,两个星期一本书。

动脑能力不够。

没有思考的过程,思想就没有升华。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一团浆糊。不成系统,怎么利用。看的书其实也不少,纸质的,电子版的。之所以看了像没看一样,就是因为缺乏思考。因为觉得别人看书好快,自己也一味追求看书的速度,没有领悟到书本的内涵,深入思考书本的结构与主题,以至于脑子里并没有太多可输出的东西。所以,之后不要害怕花费时间,不能将读书看做是一种标签。有没有读书,把书读好,这都是自己知道的。不能愚人愚己。所以,之后,在保证看书的量的同时,也要保证书的质量。

时事关注不够。

关注时事,不是浮躁。一个人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一些时事热点,大都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自己肯定是要思考的,而不是一味从众,跟着各种时评思路走,要多问问自己别人说的对不对,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前段时间的疫苗之殇,网上的思想立场十分明确,但是却很单一。有人要么太极端,要么太无视,觉得和自己无关。当然不是说,让所有的新闻,成为自己中断学习,泡在网上的借口。选择性的关注,选择性的思考。

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没人看。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文章自然也不怕别人不看。曾经自己在当读者时,不也是挑挑拣拣,毕竟谁也不想浪费时间。记得当时轻狂,有时看到枯燥的文字,还会心中暗想:这种文章都能出现在推荐里,可能的文章质量不行嘛。现在每每写出被拒的文章,就多了几分对能入选专题的文章的尊重。对于一些文章开始好好研读,对于一些作者开始简单了解。发现,他们大都是有故事的人,也都是有着很强的知识基础的人。我的文章没有人看,和我这个作者是脱不了关系,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多练习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多琢磨写作技巧等。质的蜕变也是需要量的积累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牛人都是一点点进步的。不期速成,只望功不唐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期速成,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