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试作准备

八上诗词赏析十首

(下星期考试,把这些涉及到的三分题贴在这里!)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首联“望”字点题,“薄暮”交代了时间,“东皋”点明了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一词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颔联中与“薄暮”相呼应的一个词是“落晖”。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远景,静态描写,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人,是近景,动态描写。

4、“采薇”一词引用典故,表明诗人希望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和颈联所描绘的画画,并说说这画面有什么特点?

所描绘的画面: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特点:这两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6、结合全诗说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已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 吊古怀乡 之情。

2、诗中写登楼所见景物分明的一个词是“ 历历 ”,草木茂盛的一个词是“ 萋萋 ”。

3、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 愁 ”。

4、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如何表达“怅惘之情”?)

5、诗的前两局以神话起笔有何作用?

诗的前两联,均是先说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6、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日近黄昏,长江烟波浩渺,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王维出使的季节是春天,最能反映这一季节特征的一个词是“归雁”。

2、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表明形只影单的情状,也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的一个词是“_____单车”。“_属国__”是诗人的自称。表明此行目的的一个词是:“问边”。

3、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蕴十分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诗人用 “征蓬” “归雁”比喻自己,既叙事,又写景,寄情于景,传达出漂泊无定以及愤激抑郁之情。

4、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 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

5、颈联刻画塞外风光。写景炼字极其传神。一个“ 大 ”字写出沙漠茫茫无边的景观;“ 孤 ”“__直__”两字写出景物的单纯洁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 “__长___” 字写出黄河杳无尽头。一个 “___圆__” 字用平实的笔法写出落日形态,给人温暖而又苍茫胡感觉。

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的。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诗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7、尾联运用典故的一个词是“ 燕然 ”。

8、尾联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诗人被排挤出朝廷感到愤激抑郁、失意,见到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听到前线大捷,变得慷慨达观。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写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

2.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5

、自选一个角度来具体赏析颈联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感情。

(示例:①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写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得澄澈明净。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写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江上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喜悦开朗的感受)

6. 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题目中的“ 春 ”字为着眼点,以“ 行”字为线索。

2、“初平”两字写春水初生。短语“云脚低”传神地写出了白云贴近湖面的情景。

3、“最爱”两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短语“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争 啄 ②一个“争”字,说明还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一个“啄”字,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字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早春之景,生机勃勃。)

6、“几处”“谁家”能否改为“处处”“家家”?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景色,颈联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说说你的理由。

(“渐欲”说明花儿初放,还未盛放,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8、《钱塘湖春行》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三联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喜悦的感情。)

(六)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代表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的一个词是“车马”。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核心的一个词即全诗的诗眼是“心远”。

3、道出感觉与处境之间辩证关系的一句是“心远地自偏”。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趣。“望”字则更有目的性,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5、试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

这两句诗既叙事,又写景,语言朴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传神地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6、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意?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具体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忘言”是领略到“真意”的表现。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七)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字表现国都沦陷,到处颓垣残壁,让人怵目惊心;“深”字描绘出杂草丛生、满目凄然之景。

2、颔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3、全诗章法分明,颔联中启下的一个词语是:“恨别”。

4、颈联中表达诗人对妻儿强烈思念的一个短语是:“抵万金”。

5、尾联中“白头”为愁所致,尾联中“搔”字形象写出了诗人焦虚忧愁的动作,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更短”“不胜簪”是愁的程度。这些细节生动刻画了一个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爱国诗人形象。

6、前四句统在“望”字中,视线由近到远,视野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7、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8、本诗尾联中“搔”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9、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示例一: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流泪惊心。

示例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世,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10、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一词渲染了大战开始前的紧张氛围;一个“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

2.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

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从修辞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示例: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4.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5.发挥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并简要赏析。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照看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场面。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玉龙“活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舍身报国的决心。

7、 李贺写诗,善于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黑”“金”“燕脂”“紫”“红”,加上秋色、霜色等,

不但鲜明而且浓艳,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渲染了战争的悲壮惨烈。

(九)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诗的前两句一写兴感之由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这是一首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东风”喻指机遇。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久为人们所传诵,赏析其妙处。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经过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的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史识,还曲折的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5、“铜雀春深锁二乔”中“锁”字有何妙处?

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那藏娇之意,写出来曹操的得意气概。

6、杜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怀古之情?

(1).不以成败论英雄 (2).古时英雄成功带有某种机遇

(十)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2.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3.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4.“路长”、“日暮”两个词道出了诗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5.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6.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弱女子,能有什么用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什么用?

7.说说“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的表达作用。

诗人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鄙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8.近代学者粱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

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但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考试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