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印象

去了一趟荷兰,短短三天,有几件事印象十分深刻。

从圣彼得堡飞阿姆斯特丹,一下飞机,先去洗手间。进去后,习惯性的先挂包,就看到侧门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有数个木质圆形挂钩,非常简单的设计,却充分照顾到了包的轻重和人的高矮。心里先暗暗赞了一下。

到了酒店,进得房间,迎面看到床后的背景墙整体被设计成了一副画,微波渺茫,灯塔独立,很有意境,疲惫的心情为之一畅。待到洗完澡,抬眼往浴室镜一望,心里又是一赞。浴室镜中,脑袋所在的一块方形始终没有被雾气笼罩,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脸。

三天很快过去,要离境了,因为在莫斯科的经验,已经做好了在机场要排队等候的准备,提前三个小时就到了机场。然而,从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出海关到通过安检到达登机口,不到半小时啊!真的不是因为人少,候机厅里乌泱乌泱全是人啊!是因为打印登机牌、托运行李全是自助,旅客自己就是机场工作人员。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替代了人力,真正的机场工作人员既少又清闲。重要的是效率和旅客体验度,心里不由得又是一赞。

因为公务,了解了一些荷兰的教育。心里很艳羡。

先说说成绩吧。荷兰共有13所研究型大学,根据2015-2016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排名,有12所进入世界二百强,仅次于美国、英国,位于世界第三。据2016年QS大学学科排名,荷兰农业全球第一,环境科学、建筑、化学工程、传媒等9门学科位于全球前十,有60门学科位列全球前50名,131门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荷兰有37所政府资助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质量在欧盟国家位居前列。2015年,荷兰被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为基础教育最成功的十个国家之一。

再说说在那里留学的中国学生的感受吧!他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导师科研能力确实一流,而且导师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的专业,热爱科研,对自己的研究、对学生的训练认真负责。

最后探究一下如此成功的原因吧。荷兰的学生小学毕业12岁就分流了,家长根据老师的建议和孩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学。荷兰的中学不分初中和高中,而是分不同学制,对应不同类型的大学。学制六年的精英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型大学;学制五年的普通中学毕业后进入应用技术型大学;学制四年的职业中学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据测算,每年仅有20%的学生进入精英中学,而约53%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这样的的教育制度遵循了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的学习能力天生是有差异的,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过度教育是社会和人力资源浪费;良性的社会运转需要的是不同层次的人才。

然而分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荷兰能顺利推行分流制度,是因为荷兰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荷兰通过征收高额个人所得税,调节后各个职业的收入差异较小。2013年OECD 国家的平均基尼系数为0.32,而荷兰为0.28。比较收入最高10%的人群与收入最低10%的人群的差异,荷兰是全世界五个收入最为均等的国家之一。例如,荷兰2016年公布最低工资标准税后约1300欧元,作为“社会精英”的研究型大学毕业的博士,刚工作的税后收入也仅约1800欧元。较小的职业收入差别,为家长和老师客观讨论什么样的未来适合孩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校方和父母在“择校”问题上的出发点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更多考虑是否遵循了孩子的天性,符合了孩子的兴趣,发展了孩子的天赋,即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找到自己的长处,做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事情,通过成就个体从而成就社会。

荷兰国土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九。一个社会的制度设计如果能充分发挥个体的兴趣天赋,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那这个社会一定是个和谐、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荷兰工作的同事说,荷兰人最大的特点是“求真务实”,从短短几天感受到的生活琐碎细节和社会制度设计来看,诚哉斯言!

2017.6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