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

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_第1张图片
下一站去哪里?

过年出国度假,在转机等待的时候,无意中和几个好友闲聊。大家纷纷开启了吐槽和自我反省,A说坐不住的我居然能忍住写了一年的材料;B说收拾屋子竟然翻出来2013年的Todolist,发现当时信誓旦旦想要做的事,今天居然还没有开始;C说的话,却莫名搞得我有点焦虑和惶恐。

C说,我在准备年底总结和各种实历统计报表填写,不知不觉当上科长已经三年,常常为了各级传真电报的通知,录表录到晚上十一点,回家孩子都睡着了,再走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想想单位的架构导致任职瓶颈限制,突然感到害怕起来,预感到自己三年五年后还在这里录表,怎么办?

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_第2张图片
迷茫

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在体制内的时候,惧怕的是外面的艰辛,惧怕的是未来的自己慢慢麻木,进而习惯了这种重复的生活。诚然,随着待遇不断变好,工作相对稳定,体制内又重新变成了择偶的首选。因此,有些时候还安慰自己别折腾了,许多人还不如咱日子过得好。

我无奈又心酸的发了个握手的表情过去,身在体制外的我不也有似曾相识的体会么。别说毫无波澜的生活,就是地铁或公交上都能见到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可以知道他在哪一站下车。下班的路上也会知道哪里会堵车,会大概堵多久,又在几点到家,就像那种流水生产线一样,有这固定的流程。

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_第3张图片

我想,我们真正怕的不是这种一复一日的生活,而是这种年复一年忙碌却机械的活着,害怕内心那点残存的梦想和向往在这种平行的发为何重复中被彻底磨灭,从而渐渐迷失了自己。有时我甚至想,这条生产线会出点什么故障,也能在这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泛起点涟漪。

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_第4张图片

曾经一度不明白为什么有个年少成名的学长敢直接辞职去读书充电,当时还觉得他有点傻,现在想起当时他说的话:“只是觉得不想反复熬三四年等待下一轮才能提拔,我还是
想过最具真实感的自己,也只有离开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现在忽然有点懂了,也佩服他毅然决然的勇气。

外人看到的永远都是职级提升的光鲜外表,体会不到内心等待的孤独与苦楚。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说“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离开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看到了自己3年、5年乃至20年后的样子做了及时止损的决定,不想再重复以往的生活,虽然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而且一路荆棘。

之前看过一个名为“今年你做过的最正确的一笔投资是什么”的调查结果,第一名是“似乎没有呢,这样想来好难过”。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 慢慢地在蹉跎的岁月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昨天的钟,不是遗憾做哪件事失败了,而是根本就没做过这件事,然后年终总结时唏嘘不已,和去年、前年对比时又满眼羞愧,原来人真的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老同学聚会时问“最近怎么样呀”,最心酸的回答往往都是“还是老样子呗”,什么时候才可以抬头挺胸自信满满地说“我最近做成了XX”。

青春和时光呼啸而过。2018年,希望我们打破这种年复一年的僵局,跳出懒惰的舒适区,做自己欢喜成长的事情,拥有那种自信满满神采奕奕的生活,不会再蹉跎岁月。

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_第5张图片

走自己的路,赏自己的景,哼自己喜欢的歌。哪怕是想一脚潇洒地踢开路边的小石头,也没什么不可以。

不用被世界定义,愿你活出自我,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分享《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辞职,你到底在顾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