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有啥底层规律

我的专业有啥底层规律_第1张图片

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里提到,学习最关键的是要学底层的规律和方法。自己在大学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底层都有些什么呢。今天特来探寻一番。

我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具体的研究方向是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受力分析,以确保设备在设计的工作年限内,各个部分都能承受住可能出现的各类载荷,不至于发生什么损坏和危险。

总的来说,进行这种受力分析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前人提出的经典力学模型。比如分析一座桥,就可以将其简化为一根两端受支撑的梁,桥墩越多,梁下面的支撑点就越多,分析起来当然也就越复杂。再比如一座高塔,可以将其简化为一根竖直且下端固定的梁,然后把可能受到的载荷施加上去,最后分析梁的变形、内部的应力水平等等。当然载荷一般也需要进行简化,如风力可以简化为随高度变化的推力,地震力可以简化为不同方向上的惯性力。这样的力学模型很多,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会比我这里讲得更加复杂。

另一种方式是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一座桥,那就在模拟软件中建一座桥,可以和真实的桥一模一样,但也需要考虑时间、人力成本,进行适当简化(比如桥栏杆相对于桥本身重量要小得多,基本不影响整体受力,那就可以考虑略去)。然后同样,在软件中对这座桥施加载荷与支撑,最后分析计算它的震动、变形、应力等等。

现在看来,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在对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简化、模式化。只不过,计算机建立的模型看起来更接近真实,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几乎可以无限的逼近真实情况。但终究不是真实,是经过我们理解、提炼和等效处理了的。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基本都是如此:先抓主要矛盾,排除次要因素,然后用一个模型把所有主要因素联系起来,这些因素中肯定有已知也有未知,同时找出需要满足的限定条件(载荷、支撑等),最后分析求解我们所关注的未知量。

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数学上解方程的过程。简化模型就是一个数学方程(组),对应某个物理场景,载荷、支撑等等就是方程的边界条件。模型合不合理,边界条件找得对不对,直接决定了方程能否求出正确、有意义的解。

这其实就是长久以来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剔除现实世界里纷繁复杂的表象,努力看清事物运行的轨迹,然后用一个尽量简单的“方程式”来描述这个被深藏的轨迹。牛顿的F=ma是如此,爱因斯坦的E=mc^2也是如此。

回到前面提到的经典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两者的相同点是在提炼、简化“真实”,而不同点也是非常鲜明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其实是朝着与“简化”相反的方向在努力,是在尽量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尽可能考虑更多更复杂的现实因素。这是计算机非常擅长,也越来越擅长的事情。

从自己的专业一下扯到了这里,就此打住吧。算是读完书后,一次小小的尝试与思考,有没有用,也不管了。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专业有啥底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