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的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苦的日子,没有之一。而我知道,这些并不算什么;我把这些都看成是考验,或者是出来体验生活的一段经历吧。
开头改了几次,思绪有点乱。虽然待在上海的日子并不算长,但所经历的,扑面而来,不知从何说起,又不想平铺直叙;尚且用问答式来回忆、组成我要说的东西。
1.为什么来上海?
就如1年前所想的那样:上海是个充满诸多机会和希望的地方;趁着还年轻,我想去更广阔的地方看看。
父母的顾虑在所难免,也情有可原。
在我的游说之下,父母终于松口,放我走了。有些惊讶,因为他们本来很反对我离开家乡。而来到上海不久再去想这件事时,我忽然明白,如果你坚决要做某事,父母最终会松开手,他们知道,你渴望真正的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万事小心。”带着父亲的宽容与无奈,我离开了苏州。
上海的确很繁华,在大街上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见一个外国人。这里有很多商场,很多公司,还有五湖四海、国内国外的人们,都交织在这个大都市里。感觉每个人都活力四射,自己也被感染着。
来到这里,还学了点对外汉语,了解到一些我所不知道的外国人的偏好和习惯。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和韩国学生,据说老师如果不给他们布置作业,他们会觉得这个老师不合格。这样的小文化很有意思。
在学习的地方认识一个外国朋友Jack,他是我们英语角的外教。他跟我们说,曾经有人对他说,我想跟你做朋友;这样,我可以教你中文,你可以教我英文。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重点是最后一句,他很不喜欢别人带着这种目的来与他成为朋友。能不能学到对方的语言不该是交友的重点,交友讲究的是平等、友好、信任、投缘。
几天前看到一个上海朋友在朋友圈发了条状态,大意是这样的:
她在地铁上听到一个老外在电话上哭诉:“你根本就不爱我!你和我在一起只是为了学英文……”
这似乎令人觉得有些哭笑不得。我顿时想到了Jack的话,这可能是类似的,但后者更令人惋叹。不管地铁上的老外说的是不是真的,都让人警醒:(有些)人们到底是怎么了?人与人之间竟会产生这种“啼笑皆非”的误解或隔阂。毕竟,已经不是个例。
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自己遇到过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不得不说,每个城市都一样,有秉性纯良的人,也有心术不正的人;有尖酸刻薄的人,也有不知羞耻的人。在上海,也不例外。上面的几种人我几乎都遇到了(或听同城的友人讲到其亲身经历或真实的见闻),所以,小气,势利,傲娇等等字眼,不该成为任何一个城市的标签,尤其是在什么人都有的大城市,更无法简单用几个词来评判。
刚来上海的那会儿,还认识了老、中、青三代的上海人,大家一起学习,有的在生活中关照我的,有的会鼓励我,有的会下课后同我一起走回住处,边走边聊。
很高兴认识他们,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不论是做人,行事,还是表达。
这些或熟或不熟的朋友,是我在这儿的最大收获之一。有些人互相加了好友,有些人没加(而且还没有其他联系方式),所以我知道,也许以后不会再见到,因此现在想来,倍感珍贵。
能够体会社会百态,人来人往君子之交,感受这个城市的不同颜色,不断地成长与发现自己,这些收获已经超过了我原本来这里所期待的东西。
2.在这里生活如何?
早晚吃包子,中午“全家”是我家,搬过两次家,是对我生活轮廓的一个概括。
为了省钱,一般就是按上面的模式解决伙食问题。因为公司不包饭,不得不省吃俭用。一天伙食费可以控制在20块以内。一个家乡的朋友在电话里问我,我平日三餐都吃些什么,我实话实说;他听了好像有些惊讶,又很快传来一句话:你还是回来吧;至少中午还可以从家里带饭。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这么讲,我对吃饭的品质真没太大概念了,一直都觉得,跟在大学里差不多,那时候早晚不就是吃包子啊馒头啊什么的嘛,没大差。也不去想吃得苦不苦。就是很满足,只是告诉自己,等挣钱多一点了,就可以吃得好一点。不敢大手花钱的另一个原因是,房租押一付三,手头只剩下写自己以前攒的钱,不想问爸妈要(自大四起,在生活上就没再怎么向家里要过钱,毕业了,就更不想要了),得在下一个月工资下来前用这些钱维持生计。
这里的包子比粥便宜,可以带走吃,也方便省时,便这么度过了这段日子。偶尔和友人说笑笑:我这样会不会营养不良啊?……啊,我想应该不会吧,香菇青菜、梅干菜、豆腐干,这些都是有营养的啊……朋友笑而不答,我们就这么说着,一起笑着。
曾经想过要不要买个小锅自己煮,但自从搬了两次家后,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全家”,在来这里前没什么概念,几乎没去过,而到了这里却成了常客。店里服务员的用语和背景音乐、广告都熟得不能再熟。还是很喜欢它家的盒饭的,店里最物美价廉的就属它了,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忽然发现,自己也过起了之前在“阅读坊”某期节目中所说的“公司-便利店-家”式的生活。中间也没隔多少时间,好巧。
和陌生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吃着服务员给你热好的香喷喷的饭菜,即使互相默不作声,我也觉得,那个时候,内心无比平静、满足、温暖;听不到街道上的嘈杂,只有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
一个人吃完走了,另一个人过来坐下,就这样你来我往,在一间小小的便利店里,进行着平凡而又安心的生活。
3.想家吗?
我以前一直调侃自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很少主动打电话给家里,因为我觉得,我是大孩子了(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所以我称自己大孩子),我也相信,我会照顾好自己,爸爸妈妈可以不用这么担心我了。然而,不是父母,不知父母心。
上个月下旬,我计划第二次搬家,在动身前和之前的一个室友在全家吃午饭。我们聊到了很多方面的事情。而聊到父母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很有共鸣。倒不是说她也像我一样没心没肺,而是,其实我们后来,已经明白父母的苦心,对他们以前与自己的分歧以及我们所认为的他们的那些陈旧观点,都有了一定理解。完全接受他们的观点心里是会有些不爽,但经历了一些事后,你知道,他们只是不想你受骗、受苦,生了女儿的更是如此。他们也并不是蛮不讲理——他们不还是让我出来闯了吗?父母还是心疼孩子、支持孩子的。
就如当初还在苏州的时候,几乎每个工作日妈妈或爸爸早起给我做好午饭让我带公司去。我说别做了,多睡会儿吧,他们说,反正那个点我们也要起了,没关系;吃自家做的,卫生,也能帮你省点儿开销。
两个人聊着聊着,越说越深,我好像听到她有些哽咽,而我自己是哭了。那是来到上海后第一次哭,也是唯一一次。
不想家?
当然不是真话。
只是,也许自己也渐渐变得麻木起来,以为这样自己就不会有太多烦恼。你挂念的,放不下的,当有人坐在你身旁,用挚诚的话语瞬间打破你心底的寒冰,吹开你心头的灰云时,你才发现,不是麻木,而是把心事丢在角落,埋了起来,深到自己几乎不会想起;你也不可能一直坚强,脆弱一面的你,也是真实的你的一部分。能在人前哭,对面的这个人必定是你信任的人或是你爱的人,讲出自己的心声,述说自己的矛盾与苦痛、快乐与幸福,而对面刚好刚好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同时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心迹,这在眼下纷繁的尘世中,成了那一方晴空中的阳光,照入心底。
不管在哪里,同是天涯人,家系心间无需万语千言。不是心寒者,情落心间,到底是无语凝噎。
4.这里的学生怎么样?
后来有幸搬到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附近,对面就是教室,下班及双休日都很方便去自习。也算接触到一点点复旦的学生吧,暂且就讲讲这里的学生。
复旦的学生,很认真,非常认真。
晚上去六教自习,看到不少男生在教室里自习。就算是跟女朋友在一起,也很安静,专心做事。以前听说复旦特别有学习氛围,确实所言非虚。
一个室友说,这里的学生还很谦逊,同时又有自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说,为什么复旦的实力这么强,除了有优秀的老师,还有努力上进的学生,水平怎么会不高?值得敬佩与学习。
5.对工作感受如何?
这块涉及到的因素有点复杂,现在的我,对于工作的看法并不成熟,说出来恐怕有些想当然、片面。所以,暂且不说了吧,待若干年后再讲也不迟(不用担心到时会忘记,那些“想当然”的话已经悉数记录下来了,用来今后随时比照)。
6.对那些想去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说些什么?
如果你不是年轻人,请莫见怪;不同的年龄层,想说的话不一样,姑且把对象定为最熟悉的那一类,你也可以参详一下。
也许就是因为年轻吧,想着要去更大的城市(或别的城市)看一看,即使自己的家乡已经很好。北上广深的人们尚且还有离开家乡去别处闯荡的,我为什么就不可以?
我还年轻,出去看看还来得及;如果累了,倦了,再回家。我就是这么想的。个人浅陋之见。
我更想说的是,不去大城市并不意味着你就绝对不会成功,也不等于安于现状居于一隅。只要过得安乐、走心,待在家乡(或一线以下的城市)又何妨?算不算得上遗憾,这不好说,只能说,或许出城,会经历到更多,成长得更快。去哪里,选择权终究在你手里。如果下定决心出去,请一定要勇敢,照顾好自己,让爸妈放心,同时也记得打电话回去与他们保持联系,相比于在网上看到你的状态,他们更想听你的声音。当然,不用智能手机的父母就更是如此了。
不论在哪儿,即使你的方向还不清晰,都请记得初心,最终,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一定要行动起来。努力去打造你想要的天空吧,一步步,通向青天。
后记:
短短两个多月,却好似此去经年。期待,忧心,喜悦,害怕……这种种的情绪都从心上走过了,就像戏剧彩排一样。
除去写东西时要回忆很多事,否则一个人的时候倒没有以前想得多了。反而是身旁有个人陪你聊着共同的话题的过程中,那些悲伤的痕迹再度显现出来。明明在流泪了,却止不住。
记忆之城里,有的人,他的王国有墙有护城河,不论我搭起多少次石桥,它们都会沉下去。最终被挡在城外。偶尔隔着河,听见有人从门前经过,却看不到模样。
有的是一群人,他走了,你来了,她走了,他来了,你走了,又有新的人走进城中。到最后,我也会离开。你离开我的世界,或者,我离开你的世界。
有一段岁月,总要你一个人走。
有一些话,你我永远都不知道。
没有送出去的信和幸运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找到它们的归宿。
十二姐说:“我现在很少看曾经的日志了,不是不想回忆,而是真的美好,永存我心。”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做到。
不知道,很多年以后,你还会不会记得我。我不敢保证等我老了,老到头昏眼花还依然记得你,但至少此刻的你,清晰地在我脑中。谢谢你曾经来过,一定要幸福。
能看到这里,辛苦了,再次感谢。
2016年3月15日
20:24复旦六教
注:原标题《也许这是些什么,也许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