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故我行?

       

        我听了罗胖(罗振宇)讲王阳明,提到他提出的心学,以及有名的”知行合一”,那知行合一到底是啥呢?能帮我解决心中的苦闷吗?

我知故我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王阳明给我指明了一点,世事是你怎么看,他就变什么样,事情虽然没有变化,但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去看,便有不同的意味。这也是埃利斯《我的情绪为何被他人左右》所说的A+B=C模式,A是事件,B是认知,价值观,心态等,C是感受和行为。因为认知不同,即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感受和行为也不一样。也是所谓“相由心生,话由心生”是一样的。

       

          而这个认知,其实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同一个道理。我发现很多人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并不一样,看到知行合一,有人便会说,理论跟行为要一致,但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呢?有多少人是说一套做一套,这又是为什么呢?罗胖(罗振宇)理解的是,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来驱动更正确的行为。这点跟朱熹的理论一样,但朱熹是将知和行分开了。反过来,所有的行的目的,都是要提升自己的知。提升知这件事,罗胖说是特别难。这就开始接近“知行合一”的精髓了。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知。


        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培训,第一天的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学习知识比较难,还是行动比较难。当时我选了知识,因为我是先听了罗胖对王阳明心学解说,当时认同提升知比较难(说明我仍没有好好理解“知”的内涵)。然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你知道跑步可以锻炼身体这个道理,是不是很容易?但谁能天天坚持去跑步,难不难?哦,当时大家都觉得学习知识确实比较容易,但做起来比较难。我也是这样觉得的,然后在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去验证,确实是要做到所认知的事,比较难。不是还有一句俗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所谓的知,真的只是一种浅显的认知吗?是对一句话的认同,一个道理的点赞?其实并非如此,王阳明的知,显然是一种高格局的认知,是人内心价值观和良知的体现。也可以这样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这个人做出什么行为,就说明这个人的认知在什么水平。认知不是一种空谈。


        那要如何提升自己呢?就回到罗胖所说,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这个知其实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格局,才能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行为也是在做选择题,选择这样做,不选择那样做,除了环境的影响,归根结底就是被自己的认知所驱动。而认知的核心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是人的品性、修养、知识体系的组成,也可以说是受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制约。如果一个人的格局、眼界短浅,那他所做的事仅是着眼于眼前利益,如果一个人有高远的情怀,悲悯天下的胸怀,自然会有更远大的理想。


        所以为什么罗胖说提升这个知非常非常难。确实是如此,去年我换了一个工作环境(受情绪影响,以致于我有一个机会重新去审视自己,以前认为非要如此的东西,我发现其实并非必要如此,即是说,我发现为什么会导致自己内心困苦,心态不平衡的东西,绝大部分是源于自身。认知到不足那就改呗!我发现并非如此简单,有些浅层的我能改变,但那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人生观,固定思维模式,在我想要改变时,行为已经早早做出来反应,假如我想改变时,便会全身都觉得不舒服。那可说明一点,这个认知,我还没有真正提升到位。


        也许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到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于是我拿起了日本大儒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套装共3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知故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