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挑战人的劣根性

《驴得水》这部电影还没看过,但我大致浏览了一部分网络上的评语,有好有不好的,我看过的大部分评价都是说这部电影展现的一群知识分子在一个小诱惑面前一步步失陷,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又是如何的不堪,与他们的知识分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分析后总结一句话:这就是一部被完美编织的挑战人的劣根性的批判作。无论是其中的校长、老师们还是质朴的铜匠,都链接得天衣无缝。

学校校长,一位 “雄赳赳气昂昂”立志要改变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领头羊,表面正直无私,富有抱负,但将一头驴虚报成一名老师冒领薪水的小事上,无原则的放众,之后以人充驴的退缩软弱,再后来为圆上一个谎言一次次的沦陷,妥协。衍生至整个学校的老师都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中,自残相杀,最终导致整个团队朝着自我毁灭的方向航行。他性格里的软弱,无原则的沉默,变相放任行为罪无可赦,罪魁祸首。但这种性格的领头羊随处可见,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封建社会亦或是如今的现代社会。他们思想上都积极向上,立志高远;行动上却懦弱,无能,小事上敷衍了事,大事上毫无原则。表面上和和气气,看着哪哪都不错,背地里啥主见也没有。

周铁男是个愤青,锋芒毕露,充满反叛精神。简单说就是年轻人,初出茅庐,谁都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过,谁都曾有过看哪哪都不顺眼的经历。他是年轻一代的典型教职工,这样的年轻人同样存在于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及现代社会。同样没有特别奇葩的个人特色。

裴魁山精明、务实、小心谨慎,出事必先自保,以实用主义为信条。他是中年人的典型人物代表,经历过社会中的人情冷暖氛围,也碰过灰,吃过亏,熬过苦,受过难。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过程,理解世俗,懂得自保,懂得进退。一样存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地方。

普遍认为比较简单的人物张一曼、吕的水、孙佳。张一曼一心向往自由,罔顾世俗;吕得水质朴却无知;孙佳天真浪漫。他们原本单纯的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却在被搅地一团浑水里受到伤害,同时也反过来伤害着拿着棍子搅浑水的这一群人。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在任何一个时代或者国家亦或者是一个地方,都会存在的一群人而已。差别只在于作者把他们放在一个纷乱的民国时期,放在一个接近封闭的集体里,放在一个知识分子普遍不被重视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待遇惨淡,生活艰苦。

每个人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知识分子,是一群有知识的社会栋梁。他们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学习而成的。而一个人的本性,不是学习了知识后就可以向善的。每个人的本性都会有优劣之分;只不过有了知识并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有些人会慢慢的祛除内心的芜杂劣性,向阳光前行。然而有些人虽拥有了知识,却处在一个灰暗的环境之下,内心的劣根本质有了滋生的土壤,慢慢地,劣根性越长越韧,盖过了知识的理智,他只能走向深渊泥潭,无法自拔。

而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这么一群知识分子,在一个不被重视,物质匮乏的环境里。普通的活着已算幸运,而怎么样继续有价值的活着呢?他们本是立志于边远农村教育,可是农村教育的现实更加不堪,只有寥寥几个学生。他们迷茫了。整个社会都处在迷雾遮掩下,国家朝夕变化,外国人横行于社会。于是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为活着而活着。当他们一群人,目标只为活着的时候,所有的劣根性也都在一步步被完美的设计在电影画面中了。与知识分子无关,只是人的劣根性被占在主要层面上的讽刺批判而已。目的是刺激消费者的脑神经,反面刺痛人们的善良神经,以达到销量的佳作。很恰当的,播放在我们这个人人缺乏刺激的和平稳定年代,在一片人人都在关注女神男神的浅文化浪潮中,这部讽刺作品如当头一喝,敲醒人们的神经细胞,瞬间有不舒服的,难受的;也有拍手称快的。总之它就这么火了,与明星无关,与大牌无关,只是一次在文化上思想上对人们的深层次洗礼而已……

《驴得水》--挑战人的劣根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驴得水》--挑战人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