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经常翻炒,炒多了就易成渣渣。用此比喻大隋灭亡再合适不过了。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1张图片

隋朝的诞生可谓承天象而遂民意,但是顺利的诞生,未必就会顺利的延续,就像是顺利的怀孕,也可能最后难产。

历史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可追溯的内在原因和外在限制。隋朝诞生结束了南北朝近200年的动乱史,隋炀帝接手北周、文帝几代人留下的丰厚遗产,按理说前途一片光明。但是隋炀帝杨广既罪在当时又过在千秋。可以说,隋亡和杨广干系太大了。

杨广其人很有才,眼光独到,大运河更是功在千秋,可惜其人过于急功近利,常年发动战争、广征徭役,使本来在拓拔魏时刚刚有点复苏的农业基础饱受摧残。同时,炀帝大肆败坏北周、文帝留下的丰厚遗产,导致疆域丢失、分裂严重,内外强敌环伺。内战削弱了国力,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攻打隋朝河右,而治下郡县却防御不了;东突厥乘势崛起,把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区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整个华夏面临突厥吐谷浑等N胡乱华的危险,烂摊子与恶劣局势下,人口户口锐减到约200万户。

百姓不管皇帝有啥子理想抱负,碗里连饭渣都不剩了,不跟你作死跟谁闹?一征高句丽,就出现了王薄起义、瓦岗军起义、孙安祖窦建德起义、张金称起义、高士达起义、刘霸道起义等农民起义,后来又有刘元进、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等人的农民起义,而隋炀帝不收拾留下的烂摊子,却跑到江都醉生梦死,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这时候又恰好出现了一个16岁就怂恿自己老子当皇帝的李世民,一时瑜亮,天无二主,唐代隋。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2张图片

其次,隋朝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自身的过于开放性,无论是在隋之前,还是在隋之后,没有哪个国家,封疆大吏拥有如此大的的权利:军权,区域自治权等等。据不完全统计,隋朝75%的军权不在皇帝自己手中,而是分发各个地方政府手里。不得不说这样开放的权利制度体系,导致的就是人人都想当皇帝。至于炀帝本人,那是更加的开放,奔放的不得了。区区三十八年,经历了三朝,准确地讲两朝半,隋朝充斥着暴政淫荡。从隋唐英雄传里我们看到了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连做为老表关系的李渊都开始占地反隋,而我们荒淫好色的杨广皇帝却还醉生梦死在江都,抱着萧皇后可劲快活。他在自己儿子刚刚宠幸过的女人不到几小时就宠幸这个儿子想要的女人,还津津有味的说这么好的女人怎么会给儿子呢?他对自己父亲的女人在父亲没死的时候就开始想办法调戏奸淫,完全没了底线……精彩传说让隋朝在历史长河中虽短但却留下了狠狠的一笔。

隋朝并非命中注定二世而亡。国人喜欢把秦朝和隋朝相提并论,因为这两个朝代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结束分裂重归统一、开创新的政治制度、二世而亡、后继王朝长久鼎盛、修建了浩大的工程。但实际上以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来看,隋朝并没有必然二世而亡的宿命,因为当时面临的形势(客观条件)、采取的政策(主观条件)与秦始皇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

1、登基掌权

开国皇帝在登基掌权之前,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积累,经历了多年的磨练,但正所谓名正言顺,不管你登基前有多大的权势,始终是个臣子,直到清除最后一个劲敌大权独揽才算是质变。如果登基这一看似形式主义的事件没有处理好,就很可能会引起麻烦。比如玄汉政权、刘盆子、袁术、李自成都是死在这一点上,与刘盆子和李自成之类的农民起义自不必比,与玄汉政权和袁术之类的权贵相比,隋文帝运气好的多。文帝上台前以退为进,580年几乎出走扬州,恰好此时北周宣帝病危,杨坚暂缓离京,经过一番筹措成为辅政大臣独揽朝纲,并在宇文氏诸王设的鸿门宴上死里逃生,然后诛杀宇文氏诸王,夺取帝位。文帝上台的朝廷上的主要反对者就是宇文氏诸王,其他关中贵族皆非敌手。秦始皇除掉嫪毐和吕不韦后,也可以独揽朝纲,内部没有其他强大的贵族势力。而袁术称帝时,天下群雄并起,此时称帝就是要当众矢之的的。这一点上,隋文帝与秦始皇都面临一个良好的开局,即登基掌权都顺利消灭了国内的敌对贵族势力。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3张图片

2、统一全国

隋文帝与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就大相径庭了。秦始皇及其前任经过了长年累月的苦战,才灭掉了东方六国。隋文帝581年登基,之后5年一直用心对付北方的突厥,之后587年开始准备,588一年基本就消灭了陈军主力,589年初渡过长江直逼陈国首都。攻下健康后,陈地贵族纷纷起兵抗隋,但隋军基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基本平定陈地乱军,590年冼夫人岭南归降,整个统一过程比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容易许多。差别关键在于统一之后敌国遗民的反应。由于东方六国已经在其故地已经统治了几百年,各国人民深深拥有一种文化与民族认同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国遗民始终暴乱不断,对秦朝统治形成了严峻挑战,秦朝最终也亡于六国遗民。当时有一句口号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各国对秦始皇的仇恨。隋文帝则不然,隋灭陈不是侵略,是使天下重归一统。南朝四国各存在几十年,除了陈国国君之外,其下臣民不会有多少认为我是陈国遗民,你们隋国在侵略我们。对于平民来说,谁统治都一样。对于权贵来说,隋文帝仍使用他们作为郡县首领,与秦始皇迁六国贵族于关中政策完全不同。所以平民和贵族都没有因是陈国遗民而抗隋的动力支持。

3、民生政策

秦始皇兴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大型工程,劳民伤财,弄得民不聊生。隋文帝时虽兴建大运河,但大运河修建主要发生在隋炀帝时期,隋文帝时并没有太过劳民伤财。另外,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并减轻赋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难过,再加上兴建粮仓,遇上天灾时反而可以赈济百姓。所以隋文帝治下的老百姓与秦始皇治下的老百姓生活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4张图片

4、治国政策

两个朝代都废除原先贵族世袭制度,秦朝选拔人才实行军功制,隋朝选拔人才实行科举制,两者都具有进步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政权,打开了普通人进入仕途的通道,为新政府注入了新鲜力量。但是军功制在建国时无可厚非,在治国时就不适用了,因为治理中央和地方需要的是熟悉典章制度、能够应对进退以及专业性人才,能够打仗的将军不一定适合治理一方。科举制在这一点上就比军功制强,而且隋有钱买书读书的其实大部分还是原先的贵族子弟,所以贵族对这一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秦始皇实行三公九卿制,隋文帝实行三省六部制,政府机构分工更加合理,并没有触及贵族的利益,所以都不会遭到各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另外,在废除旧法实行新法上,秦律增加了很多严刑峻法,开皇律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两者截然相反的做法必然带来百姓截然相反的态度。新兴政权能否稳固,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安抚其他利益集团,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秦始皇灭六国遭到了各国遗民的反对,大兴土木遭到了平民的反对,焚书坑儒遭到了文人的反对,严刑峻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等于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都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一归天,所有人都起来反抗秦二世。隋文帝灭陈并未遭到陈国臣民激烈反抗,轻徭薄赋、均田粮仓得到了平民的支持,科举制得到了贵族、读书人的支持,开皇律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威胁新兴政权的宇文氏贵族、陈国国军、陈国地方豪强、突厥都被隋文帝比较轻易的消灭了,没有形成致命的威胁。所以可以认为,隋文帝并没有必然二世而亡的宿命,只是隋炀帝上台后颠覆了文帝的政策,引起了各个阶层的反抗,所以才二世而亡。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5张图片

杨广没资格与秦始皇比。秦始皇统一,留下了强大的帝国。而杨广既是暴君,又是昏君。秦王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度量衡。终结了奴隶制社会,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的强大王朝。极大的拓展了疆域,攻灭了岭南、越地。等等居功甚伟。隋朝:多少英雄想统一天下,结束分裂,结果桓温没做到、庾亮没做到、祖狄没做到、王猛跟苻坚没做到、慕容垂、石勒没做到、高欢、宇文泰、刘裕没做到,杨家这次终于做到了。向南攻灭陈,向北打败突厥、契丹,东向收复琉球,西边打败吐谷浑等等,东北边,与高句丽势力交战,维持了庞大的隋帝国疆域,隋朝应该是自夏以来唐前中国疆域最大的王朝了,人口 890万户(盛唐一朝都没达到隋全盛的人口与财力),隋朝末年,各种大粮仓粮食贮存据说足够大帝国吃50年。

【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酷评】大隋为何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