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242】学习的知行合一就是登堂入室

【闵子侍侧,訇訇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弟子们侍立在老师旁边,气质表现各有不同。闵子骞是訇訇如也,恭敬而正直的样子。子路是行行如也,刚强而勇武的样子。冉有和子贡是侃侃如也,善于交谈而风度翩翩。

       孔子看到他们不同的气质,内心非常快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惧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意思说,君子有三种快乐,称王天下都不算。一乐是父母都安在,兄弟姐妹都齐全;二乐是上不愧对天,下不愧对人,做事光明磊落。三乐是得到了天下的人才来教育他。孔子的乐就属于第三乐的范畴。

      对于子路,孔子做过很多次评述,认可他的勇武,但是也一直担心他的命运,“不得其死然”就是孔子对子路的预测,意思说不知道他会碰到什么不测。后来,子路果然死于卫国孔悝之难。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人要改建长府,闵子骞说:“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吧,怎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平时很少说话,但是一出口就一语中的。”

       长府是藏货财的府库。毫无来由的改建他,价值不大。鲁人可能是指鲁昭公,也可能是指季氏,这实际上不重要,重要的是改长府后面的深意,无论谁改,可能都不能达到其所欲想的作用,所以闵子骞微言阻止这样的举动,只是没有明说后面的深意不能起作用。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说:“子路,你把琴弹成这个样子,怎么能在我们下呢?”子路弹琴,不和雅颂。孔子就是定乐之人,当然不能忍受子路这样的弹琴。孔子曾经评价舜的音乐是尽善尽美,因为舜位是禅让来的,没有杀戮;周武王之乐,是尽美,没有尽善,因为是通过杀戮夺的天下。子路一身勇武,肯定很难弹出尽善尽美的音乐,可能带着杀戮的狂躁融于音乐,让人听了未必舒服。但是孔子埋汰子路就算了,其他小师弟们对子路也不尊敬。孔子就说:“子路已经登上求知的殿堂,只是还没有深入到更精深的境界,你们这些小子,还没有入门呢,还不赶紧学习。”

       闵子骞、冉有、子贡和子路各有自己的特点,孔子乐的是能够因才施教。唯独子路这个弟子确实让人揪心。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习不仅是知识和行为,更多是认知的变化,心灵的升华。因此,孔子一直不太认可子路的认知,从子路勇武但缺乏理智表现来看可知一二。

       无论教育还是生活,“尽人事,听天命”,子路可能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就是秉性使然。我们一直推崇的知行合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难的是行,实际上难的是知。因为我们没有领悟到真知,所以难以促成真行。知和行本为一体,为了后人能够理解清楚知和行的关系,故而分离来解释。知得透彻,行得坦然,想必孔子说子路已登堂未入室,就是这样的出发点吧。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242】学习的知行合一就是登堂入室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242】学习的知行合一就是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