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从演讲小白到演讲爱好者

30天的演讲课程结束,我拿出了开营第一天录的自我介绍又看了一遍。那个时候我应该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在线视频演讲直播,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因为演讲,会变成线下分享会的人气之星。

一个人做出一个决定,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虽然我在2017年的计划上列下了要学习演讲这件事情,但我想象的是自己花个一年的时间,慢慢听点课,慢慢写写稿子,慢慢来。当然这也的慢是有代价的,当你发现你有一天要上台,却发现自己因为太慢,还没有准备好。

龙兄一句“如果只掌握一个技能,就能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改变,那就是演讲”,我心动了。2017年我要搞定演讲,要快,要密集,要从畏惧者变成爱好者。

我每年都要尝试一些自己不曾做过的事情。比如练字,唱歌,学PPT…这些都是可以一个人默默就能完成的事情,闷声出活。但是演讲,却是要撬开你的嘴,丢掉你的脸。

我喜欢讲话,我觉得演讲这件事情我可以试一试

我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讲话的,曾经有一些小伙伴会推荐我做主持,去辩论,被夸过口齿伶俐,嘴巴利索。于是入职不久,我就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个辩论赛。虽然唇枪舌战,但是却被对方一辩一个娓娓道来的“奇葩说”式开场陈词,杀得逼格顿时低了一档。

那个时候,我以为只是自己文采不敌对方,后来学习了演讲才发现,对方辩友运用了很多演讲的技能,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这样的稿子,不仅仅是文采好,而是一系列演讲技能的输出,乍一看似乎简单,里面却蕴含了深厚的功力。凡是能习得的,就是可以办到的。所以,学习演讲这件事,我干定了。

721原则倡导学习占10%,实践占20%,反思和总结占70% 。

演讲必然不是一场沉默的修行。学习让人豁然开朗,一下子解密了优秀演讲者的秘密。但是很多时候,成功的秘密一直都是公开放在那里的,能去把这秘诀捡起来使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这一环节,就是实践。在1月份报了喜马拉雅上的龙兄的课程,学到了很多的演讲技能,满心欢喜的做下了笔记,心里的感觉是豁然开朗。但是转而到一次线下分享,发现自己的演讲虽然流利,效果却还是不理想。这就是欠缺实践的表现。

前文提到的对方辩友,是TMC演讲俱乐部的会员,每周参加演讲,这样的实践当然和零基础小白不一样。所以第二步,练习练习练习。随着不断练习,很多初级的问题会不断暴露出来并克服下来,你可以达到一个基本还过得去的水平,即听起来还流利,内容也算清晰的程度。

可是,渐渐的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瓶颈,仿佛每天的不同话题的演讲,都是文字不同但是风格相似的重复。这个时候,我们的反思和总结环节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这个过程在第二步中也是比不可少的,只是那个阶段,每天练习给我们带来的新知就很多。当你觉得自己不能进步时,停下来,再次温故下自己所学,分析下自己历次的演讲,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演讲,邀请别人来评价你的演讲,就会发现自己演讲中可以提高的问题。

“你没发现你讲的内容很散,听众无法一下子get到你的观点么?”

在我自己对着一篇演讲侃侃而谈,自己讲的很爽的是,冠军导师跟我说:“我不知道你想讲什么。”什么,我都讲了半天了听众居然没听懂我在说什么?!当时我就惊呆了。此时的我正沉浸在各种互动、讲段子、搞幽默这种自己爽的演讲中。导师将我一棒打醒。是哦,我好像一直很贪心,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没讲透,似乎是在东拉西扯,又都讲的不痛不痒。演讲不是闲聊,你得有自己的主题,学会聚焦。如果一个人练习演讲的话,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怪圈吗,如果要保持清醒,逻辑绝对是我们的好伙伴。给自己定一个主题,所有的段子、幽默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一次只讲清楚一件事情,这样的演讲才会更有力量,让观众get到你的点。

听众想听什么?

在我第二次复盘自己的演讲大作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演讲很没劲。故事普通,情节一般。我带着疑问去问了我的导师。她又是一语中的:“听众想听什么?”哦?这个角度我居然是没有考虑到的。是啊,观众想听什么,讲他们想听的,才会有劲。观众想听什么呢?他们想听对自己有用的干货分享,想听触动人心的故事,想听让人幸福愉快正能量的内容。
如何制定一个好的演讲主题?瞄准你的观众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发现会演讲的人,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经历来说服你,打动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么?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更多是,是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可曾记得自己上一次感动是什么时候,可曾记得上一次幸福的笑是几时?不是他们太敏感,而是我们太麻木。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从摆脱宅,让自己出去经历这个世界更多美好的事情开始;从摆脱麻木,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细腻的小事开始。

经历了几次线下聚会,陌生人之间,如何吸引注意力呢?第一次聚会的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是大牛,主持人会讲,侃侃而谈,从金融到投资,分享的小姐姐会讲,足迹遍布大千世界,他们的演讲泛着光,他们的头上有光环。我觉得自己普通的不行,平淡的见底。虽然当时,我凭着白羊座的冲动,一把上去霸占了一回舞台,轮到我讲话之前,我一直按着自己的手掌心,据说这样能缓解紧张,心跳就不会那么快。讲完,得到了很多的鼓励。散场后的自由谈话阶段,我最多就是一个倾听者,听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分享,我去倾听,去附和,这也许就是当初适合我的谈话角色。

一个月以后再次见面,我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分享者的角色了。大家对我的演讲的评价是“有范”,会来请教我演讲和学习的方法。虽然我觉得一个月我依旧普通,但是也许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已经发生了,也许是讲话时的从容,自信,也许是直面知己缺点并进行纠正的坦然。
到这,我还真信了这句话:
如果只掌握一个技能,就能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改变,那就是演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天从演讲小白到演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