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读《诗境浅说》四

檀林读《诗境浅说》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姑取三首为读者告,亦窥豹一斑也。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 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则无此状也。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近人凌霄诗“离情从此如春水 随着扁舟日夜生”,意境与此略同。李诗以简括出之,凌诗虽蕴藉多姿,而较弱也。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前面《诗境浅说》中俞陛云先生的解读或有不妥,但所解释的句法非常到位。

老杜《旅夜述怀》也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入大江流”​,当从李白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翻出。 我觉得老杜的诗句更有神韵,这两句大笔勾勒,造出一种雄浑浩阔,但又寂寞空旷的意境,真有“涵盖乾坤”(宗白华语)的大气象,老杜在这里运用了以壮景乐景反衬悲苦之情的笔法。而李白在写《渡荆门送别》时,与老杜写《旅夜述怀》的悲苦心情完全不同,与杜甫停舟细视的视角也不同, 李白是飞舟瞥视,虽然是去国离乡,但豪情万丈,因此才有一种自由奔放, 神彩飞扬之感。 与这两句相似的大气象景句还有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本讲继续学习律诗的另一种句法(不同于标准的起承转合,而是起-承-递进-合):首联以宏壮的视角将诗题高高扬起;颔联和颈联再做铺陈,从多个角度充实首联的景句;再欲罢不能时,逼出尾联再扣题(有如俞老所说之“图穷匕见”)。

本期作业是仿照此律作法作一五律,用层层递进的景句​做铺陈,最后高调扣题做结,题目不限,韵部不限。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檀林读《诗境浅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