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公开课

仲达无对头,处处皆师长。

与给予我希望的人为伍,才使我的人生必然精彩!

在继《琅琊榜》之后,我又疯狂迷恋的另一部大剧——《大军事司马懿》,且不管剧情如何,对于司马仲达的喜爱是让我迷恋的主要原因。从了解、深入、到成为三国迷,我也一路成长,对三国人物的喜爱,也随着自己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发生转移。回顾这个过程,就是从一开始的英雄崇拜主义,刘备到诸葛亮,再到曹操,再到荀彧,到孙权最后到了司马懿,真是三国都游历了一遭。整个过程也便是自己对世界认识的轨迹,从情怀迷恋到才智崇拜,又到权谋惊奇,忠肝义胆周顾大局,最后就是崇尚敬畏,这便是现阶段想象中的我,保持敬畏之心,而司马懿的形象就很好的满足了我的想象。可能与外界对司马仲达的评价不太一样,我竟然解读出来的是敬畏,而且是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之后的联想,这脑洞开的简直直破天际呀,也值得您往下阅读给个赞,哈哈,不脸求赞。

核心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仲达无对头,处处皆师长。当然这句话是我杜撰的,在真实历史中不他是否说过这句话,反正在电视剧中是没有出现过,只是一句话烙进了我的心,“仲达是没有任何敌人的,一路上有的只是师长”,那一刻我的心颤动着,这不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该有的认知嘛?在成长过程中,不管是我们身边充满善意的、恶意的,对立的、统一的,都能够从他们的行为模式中学习,最不济被坑了也还有“吃亏是福”的鸡汤可以补补身子嘛。所以一定程度上为了满足对目标的想象,我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司马懿,本段又讲述了终身学习,可能你又要好奇,敬畏和终身学习跟公开课到底有毛关系啊?且听我道来,看我一路成长。

对于公开课的概念从11年才开始慢慢建立认知模块,从一个毫无讲台经验的菜鸟,到苦练技能,积攒经验,到现在稍微能够自如的站住讲台,我觉得是时候阶段性的回顾这一路的成长,提升认知,为下一阶段的加速进步稍作姿态调整了。

成长成熟的一个标志之一,可能就是更清晰客观的面对自己,我在逐渐正视我的所谓“自我”,而这点在公众视野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为了自己所谓的“正义”,做了所谓“对的事”,而输了世界。通过公开课这一媒介,对自己工作三年以来的行为变化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行为变化往往根源是认知迁移了,所以,我谈的还是认知。

大学时候的公开课,一开始是那种微格教学,七八人一小组,大家轮流上讲台,以自己最初的状态面对彼此,羞涩与兴奋中,我们开始练习,慢慢熟悉之后大家也放开了,嬉笑中也在大脑建立起自己对教学的初步认知。我们经历着一个初学群体的第一个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那大家就都无所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经历“我好你不好”,“你好我不好”的阶段,我们开始感知自己和群体的差异。以自己的性格选择的是前者,我不断追求自己在群体中的“优越”,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自己进步了,缺也因此禁锢在了这里,我忙着表现,忘了真正应该追寻的东西不是“好看”,而是“真的好”。

13年经过实习半年,我们又带着对教学的新的认知回到校园,开始准备大大小小的讲课比赛,我开始感受到“你好我不好”的压力,感谢我的恩师黄永明教授帮我渡过那段时间,在理论课后的时间里,黄老师一节一节的帮我听课,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让我对教学这门技艺有提升了一个台阶,加上自己这种好强的性格,我一个人跑到无人的教室,用手机一遍遍的录像,一遍遍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一点点的改进。这个过程经历的时候痛苦极了,却在过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欣慰感,经过不断的强化,我开始迷恋这种“自虐”的成长节奏,但内心最深层的需求还是对“优越”的追求,这样带来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意见”,尽管他提出的是非常可观中肯的建议。这点在工作后的前两年中也在影响着我,而这两年经历各种大小公开课的过程,也是自己逐渐认识到这点的过程。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一次公开课就是一个台阶,也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我开始意识到这点。

长城的初中三年绝对值得我纪念,只谈教学的话,那就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幅幅熟悉的画面,王叔叔(王国霖老师)、先哥(王学先老师)、艽皇(张艽老师)、男神(杨继伟老师)、建建、潇潇等等,我的回忆烙着你们的足迹,谨以此篇献给在长城教学中伴我成长的数学教研组。

现在进入高中教学又是一个新征程,面对的是同样可爱可敬的教研组师长们。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新同事前亮相,但对于高中教学却不是第一次,对于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在12年,感谢高中母校------保山一中,那段美好的时光,感谢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人李文华老师,还有无比惋惜不久前才离世的刘大荣老师,您活在了您万千学生心中,活在我的笔下,致敬致敬!

今天上完公开课后,我们在点评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那份听不得不好建议的情绪竟然完全没有了,每个人发出的言语竟是我不断吸收的养料,我竟然在享受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一个词“敬畏”,比起“谦虚”“谦卑”这类务虚的词,我更喜欢“敬畏”一词,而“低调”又是一个非常狭隘的定义,只能被我归入工具策略一类里,我再把“敬畏”当成一种美德去指引自己,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给自己制定的13种美德一样,我也在收集和筛选着自己的清单。在我从“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中,这算是第一个被正式纳入的美德。

“我好你不好”、“你好我不好”都不是我想要追求的,但这是人生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还好我知道了这点,那么接下来的路,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真正自由之路了!

一次公开课,一段告别,一个永别,一个美德,一种提升,一个开始!我记得葛平星组长对我的评价“如此年轻,如此认真,你的人生必将精彩啊”,不知道您能不能看到这里,但最后我想用感谢您结尾。

与给予我希望的人为伍,才使我的人生必然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