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则仙

逆则仙_第1张图片
逆则仙

图文 | 王學藝

做客朋友在邙山的农庄,其茶室壁挂”逆则仙“墨宝一幅,不知何解?

友言一般人顺应人情世故,笑谓若有“二般”者逆袭事物常规,另辟蹊径能够打开认知另一扇门,使认知推进一种超常规合理境界,可称之谓接近神仙之级别的,此义然也。

这使我即刻想到庄子这货干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逆则仙了吧?

庄子老婆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席地盘坐,敲着盆子唱着歌。惠子眉头紧皱趋前责问,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人家去世你不哭也就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一副开心的熊样儿,这也太过分吧!

庄子回应,生死都是命呀,人生在世太多事情不是以你意志为转移的,生命若昼夜交替,我等个体犹如宇宙间起伏的尘埃,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不解此理,就会囿于周遭情景变化喜怒无常。明白了这个理儿,以理化情,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就人情伦理来讲,亲人谢世,悲伤才是人间正道。而庄子却摆出高兴的样子,这可是于伦理大逆不道的。但庄子却站在了人性普遍规律的高度看世间生老病死,认为死才是人的回归和解脱。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快乐,病痛随躯体终止消失,她不再感知痛楚折磨了,应是值得庆祝的好事儿。

庄子之所以是庄子,人家流芳千古自然有其不同于常人的伟大。纵观既往那些大哲学家、思想家看似都不怎么喜欢女人。像老子、孔子还有释迦牟尼等。在他们视角里女人就是个东西,是唯物世界的一部分,不近女色的圣人们估计普遍不怎么怜香惜玉,也许这是导致庄子心理逆袭的至关重要认知之一。

禅宗也流传着一则逆则仙的故事。

丹霞禅师到北方参学,遭遇上大寒节气,天酷冷。寺院没拿他当回事儿,随便给他挂个单了事。夜半空寂,他冻得瑟瑟发抖,起身把大殿里的佛像、罗汉像、菩萨像稀里哗啦拆下来烧之取暖。

寺院住持闻讯大吃一惊,目瞪口呆质问你在烧什么?丹霞同志头也不抬回答,我在烧舍利子呀。主持断喝,胡说八道,木头像里怎会有舍利子!

你猜人家丹霞禅师如何回敬。木头像里没有舍利子,那多拿几个来烧有什么要紧。佛是保佑人的呀,人都要冻死了,要佛在还有什么用?

寺院住持当场无言以对晕了菜。

想想丹老师所言不无道理,人都不在了佛不就失业了吗,没人供他吃喝玩乐,他不也没了存在的意义?人在佛就在,一条绳上的蚂蚱,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这丹霞禅大师逆天的本事比庄子过犹不及,他们逆天的干法如出一辙,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个对佛如此不敬的弟子最终成为禅宗一代大师。看来要想成仙就得走不寻常的路,想他人不敢想,干他人不敢干。要有顺天理,应人意的超常规思维。没有志存高远的雄才大略,无论怎么烧香拜佛都是达不到如此超然境界的。

在偏重于物质社会的今天,人类贪婪的本性日异凸显着回归青面獠牙之狰狞。奉献与付出的公益精神是人类不断进化的原本,理想世界的桃花源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今早已被赤裸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始本性所取代,为人类,为社会,那些为他人的舍己奉献,大爱无疆者逐渐凤毛麟角,逐步消亡。

有人说杨绛死后无先生,这也是一个无需大师的时代。其实大师早已在每一个人的心目旗帜高扬,人人都是自己的大师,也都在不断做着为物质自我逆袭的举动,至于能千古流芳的估计就微乎其微了。

纵观历史长河,金钱会湮没,思想永长存。物质带来的快感仅是人类长河的一朵浪花。老子、孔子、释迦这些同志才是汹涌汪洋中引导人们走向心灵彼岸永不泯灭的灯塔。逆则仙其实就是在一定维度空间彻悟事物本质后的至真本然。

友人说逆则仙也是物理学的守恒定律,从不同的维度看到的事物和问题也会迥然各异。美国宇航员初次进入太空望着渺小的地球感慨,此生能为人类做点什么!境界瞬间超越了自我在地球上的东家长,西家短,为一己利益相互用尽心机甚至残害厮杀,开始用所谓“仙”的角度与思维去俯瞰我们的家园。

逆则仙”的出处源于张三丰的《颠倒歌》。“说我颠来我就颠,颠颠倒倒有根源,一三三一颠倒颠,三三重叠上九天。九天之上有九真,九真返还化一元。阴阳气数乃造化,顺则生凡逆成仙。”

看似简单朴素的道理其实是人生逻辑规律精辟之大成,浅薄之我也来抖胆喷喷这一己之见的“仙”后感。

飘仙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