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从拜金教到拜萌教的转变

你或许不知道本届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目前的奖牌数,也不是很清楚奖牌排行榜上中国队是第几名,但你一定不会不知道洪荒少女傅园慧。

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傅园慧以堪比职业喜剧演员、几近“狰狞”的表情和完全不加琢磨、直抒胸臆式的表达,迅速蹿红。

这位史上最著名的铜牌得主,出生于1996年,她在20岁生日时写过一篇文章,她说自己不是个逗比,而是个哲学家。她的人生信条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风格与热度。

这也正是活在逼仄现实里的都市人所梦寐以求的:释放真我。

傅园慧活出了大多数人不敢活的那一面,她在镜头面前毫无“装”饰,无视镜头后亿万观众的眼光和期待,诚实地表达自己,这种稀缺的“傻大粗”精神,其实令人羡慕。

傅园慧的走红,孙杨、宁泽涛落败后观众的反应,也体现着观众自身态度的转变。奥运会的看点,不再仅仅围绕在奖牌榜上,金牌至上的情结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运动员真我风采的追捧。

而仅仅在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上,当刘翔用单脚跳的方式走完终点时,讽刺和指责的声音显然盖过理解和包容。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古训早已有之,奥运赛场当然不例外。过程中竭尽全力,结局时问心无愧,这便是体育精神。

张继科说,“抛开杂念,挥洒汗水,淋漓尽致,专注,快乐,坚持”,这就是人类参与体育的初心,当观众们越来越能包容失败,人们才能越来越真正地享受体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运会,从拜金教到拜萌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