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捷径:《成长教育》观影启示录

生活没有捷径:《成长教育》观影启示录_第1张图片
《成长教育》剧照

2018年教师节,我从一个公号上看到一份观影清单,号称是“教师必看的100部电影”。我抄写了一遍片名,一一在我的小米电视上搜藏了,准备慢慢看。其中第80部名《成长教育》,前两天看完《怦然心动》,顺便看了这一部。

剧情很简单,就直接抄网上的介绍吧:

本片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的回忆录改编。1961年,16岁的少女珍妮对父母反复督促她学好拉丁文考上牛津的唠叨不厌其烦,而正在追求自己的男孩又不令父亲杰克满意。一个雨天,珍妮邂逅了成熟男人大卫,对方的风流倜傥和举手投足的迷人气质深深吸引了珍妮。大卫和朋友不断带珍妮出入高档酒吧、艺术品拍卖行和高级餐厅,甚至说服珍妮的父母带她游览梦寐以求的巴黎。灯红酒绿中珍妮迅速坠入爱河,只可惜事实真相却并非梦想中那样美好……

文中的省略号是为了避免剧透而用的,看完就知道了,大卫是个有妇之夫,是个已婚男子。珍妮遇上大卫,存粹是个受害者。

那么请问:是谁害了她呢?

首先当然是大卫夫妇。大卫是个惯犯。剧末,明白真相的珍妮,眼泪掉下来。她去找了大卫的家,迎接她的是大卫的妻子,正要带着儿子出门。这位大卫夫人目无表情地说,又来一个受害者。明知道丈夫不是个东西,她不采取措施,比如离婚,比如送丈夫去治病,比如送他上法庭……她就这样将就着过着,任丈夫不断地出去害人!

然后该追究责任的是珍妮的父母。特别是做父亲的,他的教育很成问题。他先是为了让女儿考上牛津大学而不断给她施加压力。后来,他看到大卫出手阔绰,又会讨他的欢心,就不断降低对女儿的要求,最后支持女儿跟着大卫走。他的理由是:让女儿考个好大学是为了将来嫁得好,现在女儿已经嫁得好了还读什么书?

一双势利的眼睛,一双短视的眼睛,结果就是一出悲剧的结尾。

珍妮的学校在这件事上也有逃不脱的责任。得知珍妮在外面谈恋爱,校长当然也劝了珍妮以学业为重,但居然辩不过被猪油蒙了心的珍妮,反而成功地被学生激怒了,如其所愿开除了她!校长没办法,老师也没挽留住珍妮。同学们呢,都在推波助澜,都羡慕珍妮能提前走上人生的巅峰。这都是所什么样的破学校啊!

珍妮自己就没有责任吗?不,她就是咎由自取。作为各门功课老考“A+”的高材生,她不该生就一副慧眼吗?当大卫和他的朋友骗取黑人的名画古物时,她只是小小的生气一番,哪里有基本的是非观念?面对朋友们的阿谀奉承,她一一笑纳。珍妮的可悲在于没有一个敢说真话的同龄朋友。她把老师的好心劝说当驴肝肺,居然把话说得那么绝,好像她不会回头似的。

为什么会有片中的这群奇葩的人呢?说到底还是社会出了问题,剧情介绍中的“1961年”暗藏着一切问题的答案。具体当时的英国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就不深究了。

好在影片还有个不错的光明结局。父亲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忏悔。珍妮鼓起勇气去先后求了校长和老师,老师收留了她。珍妮在余下的时间里发奋攻读,终于还是考上了牛津大学,凭自己的本事“再去一次巴黎,就像从未去过一般”。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一个人的成长是很艰难的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齐心协力付出。

……

我想我明白那100部电影推荐者的良苦用心了,看电影的确是老师们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至少,比教育部门罗里吧嗦的所谓“师德培训”“业务提高培训”好一些,不多,好100倍左右吧。




 

����l��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没有捷径:《成长教育》观影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