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自己的每个选择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定期的封闭式团体学习小组。因为有些小伙伴会迟到,影响了学习的质量,所以由老师牵头,学员们来讨论最多允许迟到的次数,然后举手投票表决。这时候,有意思的现象就出现了。

一开始有1个学员支持1次,3个学员支持2次,3个学员支持3次。因为两次和三次的支持人数打平了,所以,大家重新投票。再次投票前,有几个学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个“老好人”学员原本投了2次,他说:“既然有3个学员投了3次,大家轻松点也好,不要因为担心迟到感到有压力,那我改3次吧。”有个“学霸”学员原本投了1次,她说:“每次有人迟到然后进来的时候,我都感觉学习气氛会受到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为了保证学习效率,我觉得迟到还是尽量少点。所以,我还是支持最多允许迟到1次。”

然后大家再次举手投票表决允许迟到的次数。最后1个学员支持1次,2个学员支持2次,3个学员支持4次。有几个人的支持次数没有变,有几个的变了。

觉察自己的每个选择_第1张图片

这几个把支持次数变了的小伙伴,他们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那位“老好人”是因为想要迎合大多数的意见,就从2次改成了3次。还有一位小伙伴是因为有个她崇拜的“权威”投了3次,她想要去讨好“权威”,所以她也从2次变成了3次。有一个小伙伴因为认同“学霸”说的迟到会影响学习效率,但又感觉学霸说的1次对自己来说太严格了,所以从3次变成了2次。

没有把支持次数改变的小伙伴,他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学霸还是坚定地要保证学习效率,所以坚持1次。而坚持2次的那位同学,他说:“我一贯的风格就是“中庸”,取中间值,这样让我感觉安全。”坚持3次的其中一位同学说:“我就是想让自己感觉轻松点,越轻松,我越不容易迟到,越被管束,我越容易迟到。”坚持3次的另一位同学说:“因为我住得很远,所以,允许迟到的次数对我来说多多益善。当然我会尽量让自己不迟到的,大家放心。”

大家投票决定允许迟到的次数,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小的选择。但小选择后面,其实有每个人深层的决策机制。通过觉察自己每一个选择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有哪些等等。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觉察自己的每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