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

一、什么是创意?

创意可以是以日常的观察分析结果为基础,由某个点激发,通过联想与推理,得到与众不同的新方案。

如果抛弃观察、解构的基础,却向往“天马行空”的结果——这必然导致创意的雷同,或者经不起推敲。

寻找创意的起点

需求分析:打算解决什么问题

方案再生:把已有的事物用各种形式包装一下再推出

叛逆-颠覆思维:鞋子是否非要是一模一样的

科学推论:基于基础法则,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发展规律,预期未来,并且推论现在的决策令其符合未来的目标。

制造创意的过程

观察:在平时有目的、有意识观察或者记住什么东西,在你需要的时候,就会拥有很多可选择的道路。

解构对象: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开来,才知道每一个部位都承担了什么责任,优缺点是什么。只有知道怎么分开,才知道怎么组合,剥离是创造的前提。

联想:事物关键词与关键词的继续联想,随机两个事物有条件地联想,两个维度的联想(时间、空间),要超出常人的预期,你首先的足够的发散。

重组再创造:

打乱组合,把结构的部件打乱重组。

替换,用其他部件替换

增删,增加或删除条件

创意的结果

如果已经拥有的一个创意,需要用最严厉的标准去挑剔它,找出它的各种毛病,并且完善它,确保这个创意的可行性

二、用户画像

为什么要用户画像?

凡产出,必有对象;凡对象,必有群体。

如果无法概括则尽量真实

随着项目的推进,画像会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品细化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多次争论,画像是其中一种尽量避免毫无目的口水仗的方法。

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工作?

当我们有一个大致的市场方向与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够开始这个工作。当然只能在案件发生之后才开始给“目标”画像

怎么画像?

画像的核心是寻找或虚构一个尽量真实的用户记录他的各种信息。这是为了让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喜好对用户行为的臆想。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去调整我们的用户定位,但是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起点,才能进行与纠错。

步骤一:划定用户群

用户所在的时空

用户与他接触的人群

用户所在的环境

用户完成什么任务

用户完成任务使用的工具

视频会议产品的用户群——

30~40岁;跨国公司员工中层以上管理者,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国内用户位置为一二线城市;人际关系主要为同行、同事、统计;最长待的场所是住处、办公室、咖啡馆,偶尔出入健身房、约会场所;年收入20万以上;爱好看书、运动、喝茶、听音乐、旅行;持有设备包括笔记本、pad、智能手机;进行视频会议的工具有APP、web。

根据这个用户人群,我们需要多找几个符合条件的用户谈一谈,确认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是否又实用类是软件的场景,之后反复调整之后再确定。

步骤二:线索与推理

在我们规定的用户群体内,去寻找某一个符合这些条件的真实存在的人物,观察他生活中的一切,并且忠实进行记录。收集线索应该可管理型,达不到分析推理的时候,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判断欲望。

尽量多找一些用户,以及选择不同类型的用户样本(但还是在规定的用户群体内)

线索筛选:

关联用户、事件、时间、场所,可以寻找目标用户共同的行为模式。

关联用户、场所、工具、时间,可以寻找用户完成任务的习惯。

关联用户、时间、场所、消费,可以寻找用户的消费习惯。

步骤三:提取总结

在未来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频繁考虑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这个时候用户的故事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

用户画像:包含用户的基本资料,背景,职业,以及与产品相关的细节

用户故事:假设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包含环境变化,工具,行为,对象等。

验证结果:用户画像与故事的验证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我们不能臆想目标用户的行为,应该从用户哪里得到尽量真实的结果。因为,用户画像与故事只需要确认调研来自符合标准的目标用户,并却过程可靠真实。

思维方式:由大入小(先想的尽量全面,然后不断删减,知道无法删减,然后深入雕琢。

局限:用户画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结论并不是“正确的答案“,因为分析有很多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尽量尊重早期的调查结果,并且通过每一阶段的用户调研与测试不断补充优化,可以匹配以更加直接和科学的定量分析方式。

三、任务与流程

为什么要做任务与流程?

因为设计一款产品是一个以需求为起点的推理结论的过程

对任务流程的树立,就是帮助我们接上“需求“到”创意“之间的那条逻辑线,然后我们着手把一个想法扩展成为一个产品,一个平台,一个系统。

什么时候开始这项工作?

提出一个核心需求:

什么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务

Lay 15:30 在 咖啡馆 使用 手机 完成了 开会 的任务

它摒弃了 Lay之外的用户,15:30以外的时间,咖啡馆 之外的场景,手机之外的工具,开会之外的任务。这句话帮助我们寻找最重要的核心

在确定需求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完成对任务与流程的梳理,最终目的就是帮助用户,完成核心用户。

怎么做任务与流程?

从本质思考产品,避免从表现出发,东拼西凑出一个徒有外表的空壳,在未来执行的过程中,不得不去填补各种漏洞

以逻辑推演流程

步骤一:拆分任务

a) 基于真实场景:用户如何完成这个任务?

角色任务:我们看整个任务过程,会发现除了用户自己之外还有很多角色参与其中,不同角色的任务完成才是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张图片

b) 任务是否必须

初步的任务整理后,我们需要审查这些人物是不是必须完成的,问一个问题:“这个任务是必须的吗?如果删掉会怎么样?会影响用户完成这件事吗?“

最后获得一个最精简的任务流。

c) 检查任务的先后顺序,或者合并某些任务。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利用时间。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2张图片

d) 转化成为线上任务

对任务进行分解,融合,交换会产生无数种可能性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3张图片

步骤二:任务流程推理

a) 角色和行为:“谁“ “做什么”

每个子任务由若干个行为来完成,而一个行为由“谁”“做什么”构成。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4张图片

核心人物的角色行为

此时我们再次梳理任务流,我们发现现在的流程过于复杂,发起人提交主题之后还需要其他用户确认时间。

我们把用户“小明”带入其中,小明每天要开多次小型会议,经研究,小明开会过程有三种场景:

第一种是已经组织好会议,仅需要一个线上的会议室;

第二种是临时会议;

第三种是从头组织会议。

这三种会议都在“开会”任务部分重合,但是第一/第二种使用场景出现得更频繁一些。任务可以进一步简化。

审查核心与再次决策

通过前面的画像,我们发现用户最频繁的使用场景是直接开始会议,或者线下组织完成后线上开会并保留记录。

通常举行远程的小型会议,流动性强,快速组建工作,讲求效率而不是严谨的管理与流程。另外由于远程会议的技术与沟通限制,用户无法进行大型的、人数较多、时间较长的会议。

于是,我们将原有的方案,进行删减,最后认为下面这套方案更加合理。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5张图片

行为类型:操作和判断

操作:提交一个申请、填写一段评论,都是一个操作。

判断:是对某个条件是否符合进行判断,它只有两种结果“是”和“否”

进阶: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是对产品优化一种思路。是对产品需求针对性的扩展衍生。

必要条件“参会人与发起人是好友”的必要条件和解决方案如下:

发起人的好友已经登录:如果好友没有登录,系统通过短信或推送消息发送会议信息。

发起人的好友也注册:好友如果没有注册,系统调用用户通讯录或微信等发送注册邀请与会议信息。

步骤三、串联时间画面

流程转化元素: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6张图片

元素化页面: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7张图片

四、界面

什么是页面设计?

完整的页面设计包裹内容设计与人际交互两个部分

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

什么时候进行页面设计?

我们在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内容结构

怎么设计页面原型?

所有一切都讲围绕着内容展开。我们一起梳理产品有哪些内容模块?用那些页面来承载产品内容。

内容结构的梳理

整理内容结构时,首先考虑把核心任务重的几个重要节点的内容作为重要模块,如任务开始、任务结果。也可以把任务进行的重要条件作为重要模块(如果不完成这个条件会中断任务进行,不如让用户提早完成这个条件。)另外附带的必要内容也可以整理到一个模块中

以会议案例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核心任务模块:我们的核心任务流程是开会,开会流出的页面作为一个内容模块

任务结果的模块:核心任务完成之后通常会产生一个结果,用户参加会议就会有会议记录。任务结果通常是产品的价值所在,我们可以把“会议记录”作为一个内容模块

重要条件: 在我们发现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成为好友,才能添加你为会议成员。作为核心流程的前提条件,我们“好友”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模块

附带内容:个人中心、设置中心,放置一些不太常用但是必然需要的杂物。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8张图片

各模块详情:

页面模块:我们要设计一个简单易懂的内容结构,并且把结构中重要的几个页面整理、设计出来。它们通常是一级页面(模块首页)与衍生页面

开会模块:这是有核心流程中的页面构成的模块,梳理过程中,还要考虑核心任务能不能更加快速开始,从而精简流程。

会议记录模块:会议记录列表是用户频繁查看和操作的页面,所以要首先考虑页面列表及其展示形式

好友模块:好友列表当然是最重要的,页面中还应考虑加入搜索和添加好友的入口。

个人中心模块:如果有一些个性化的内容与设置,就要好好整理一下个人中心

衍生页面: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9张图片

注意事项:比如会议记录列表页,后期会议过多,每天不同的无法良好的区分和安排时间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日历类似的呈现方式。

页面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展示页面

展示页面,也叫首页。一般承载内容不会太多,出现在展示页的一般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必须慎重悬着。

由于手机屏幕的局限性,排列的方式受限较多,尤其要注意突出重要信息。

比如商品展示图片。文章推送展示标题。

如果用户是以热度为挑选的主要依据,那么我们大概可以突出点赞数,收藏数等。

a) 用户喜欢的

产品早起为了吸引用户,迎合用户的喜好不会出错

b) 主要任务的

如果没有用户完成任务,产品目标就无法达成,促成用户完成任务对产品来说是最核心的事情

c) 可以赚钱的

团队需要资金来运作,提高成交转化率在后期将成为产品要务。

常见的展示页面

产品首页/模块首页

首页是用户进入的第一个页面,有它来传达“我是谁”是最快速有效的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0张图片

个人资料:产品要有人情味,就应该把个性信息充分展示出来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1张图片

商品详情:用户消费是冲动的,我们的任务是勾起用户购买的冲动。配上购买相关的操作能发挥最大价值

2、列表页

列表页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用户找寻的目的、找寻的页面。

当你的产品的同类信息过多,需要寻找某一个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查找功能。

搜索、某种排序、定位等各种方便用户寻找到自己要找的信息的方法。

找寻的方法

a)排序

排序是最基本的找寻方法,其他找寻的方法也都建立在排序的基础上,毕竟两个以上的选项总要分个先后顺序

按字母、热度、价格等排序方式,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b)分类与标签的概念

分类有层级,比如一级分类下有二级分类,是依据商品的属性,通常物品只有一个同级的分类,比如性别,你不可能是女性的同时是男性等。

c)分类与筛选的功能

用户还需要很多其他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通常用户使用筛选功能是为了得到更加精准而准确的结果。所以把用户会考虑到的其他范围因素放到筛选内容中。

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分类是对全部内容的区分,筛选是对部分内容的交叉

d)搜索

用户如果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关键字搜索是非常便捷的

搜索过程中用户对关键字未必记忆深刻,所以搜索需要一些辅助过程,

比如:搜索的历史记录,输入字的近义词,相关信息等。

列表页的特点

同类内容:列表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平级的,列表的本质就是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便于查找,所以我们很少在一个单纯的列表页中同时放置两个不同的内容。

规则排序:列表是“找寻的页面”,在找寻的任务中,按照某一个顺序排列是最重要的查询方式,所以规则排序是列表的特色

包含全部:列表必须包含某类信息的全部,告诉用户有终点。比如:微信搜索添加好友“你大爷”,微信会提示:“该用户不存在”

3、正文页

正文页的目的

a) 查找

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时会较为仔细,通常在大量信息中寻找,比较低效。所以预见用户想要查找什么信息并且突出显示是很贴心的设计,但是如果无法突出,那么简单的辅助功能如筛选查找之类的也很有用。

b) 注视

我们会被某些东西吸引并长久的注视,我们反复看同一片区域是因为它有吸引我们的地方,或者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的内容。我们知道用户大概会在这个地方停留下来,并且试图理解什么内容,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他停留得更加舒适。

如各种复杂的数据表,用可视化的图表设计会更加友好(比如数据报告)

c) 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输入与转化的过程,用眼睛阅读的内容,被头脑转化成信息。当你阅读生涩的内容时,速度会放缓,因为头脑需要消化信息的是时间。读书的场景是最常见的缓慢阅读的场景。阅读需要一个沉浸式的场景设计,为了理解,我们需要大段时间,中途最好不要被打断。

所以大家阅读电子书的软件,大部分只有内容本身,其他的按钮或者信息基本本隐藏需要你按特殊的方式点击才会出现,就是为了不要打断用户的阅读。但是留下时间是因为,防止用户不得不离开产品去查看时间。

d) 快速浏览

短小、简易的信息便于理解。浏览的页面要突出信息重点,并且使用便于理解的元素提高浏览效率。

通常,标题高度概括整片文字的内容,在设计中突出标题与图片弱化其它元素,这是非常搞笑的信息传达方式。

4、功能页

功能页的核心是让用户准确、顺利、快速地完成任务。

功能页应该注意什么

a) 可控

让用户知道他能够控制一切

比如:任务可以选择停止,恢复,结果可以删除,可以重新开始灯。

b) 拆分任务

当你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你会得到自信,自信是你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最强动力和正面激励。

所以我们需要把比较复杂的任务,拆分为简单的任务,让任务越来越小,越来越简单。

c) 时间逻辑

比如你向一个嫌疑人询问他的不在场证明时,他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流程地向你叙述当天发生了什么,但是当你要求他倒着再回忆一遍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时间顺序,是我们排列时间的本能,也是最便于理解与记忆的方式

比如:会议流程,我们让用户先设计会议方案,然后发布会议通知,但是如果倒过来,先通知大家开会,再设计回忆方案,就太奇怪了。

所以过程中,我们有意的加入先后顺序的概念,如:第一步、第二步、早中晚、前后等文字暗示。

d) 看到并操作

功能页优先考虑人的活动,一切为了操作方便

e) 尽量仅有两个角色

功能操作过程中,只能有产品与用户两个角色,即便在产品的主题流程中有无数角色参与其中,也要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进程不可控。

情景一:用户发起语音聊天,产品告诉用户发起成功,下一步骤会另外通知,这是有且仅有两个角色的事情。

情景二:用户发起会议,如果产品告诉用户必须在线等待其它成员同意才能继续,这就是变成了多个角色之间的事情。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进程不可控。解决方法是尽量回到一对一的状态,或者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限制时间。

5、辅助与特殊页面

欢迎页

想一下我们的产品与用户第一次见面应该是什么场景?

手机应用的欢迎页大概会承载如下集中内容。

a) 功能/服务介绍

b) 气氛营造

c) 操作手册

d) 优点?缺点?

e) 你?或者你的所爱

比如,你在追求一个养宠物的美女,你是表现的你那里狗粮品种丰富,还是表现我对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热爱呢?告诉我,你爱的是狗?还是狗粮

f) 价值观还是兴趣

价值观趋同比兴趣能够更加迅速的引起共鸣。

比如同样爱旅游,你爱穷游,我就爱豪华奢侈游(谁提莫跟你体验生活)。

过渡页

过渡页通常出现在产品每次打开,重要场景的跳转,或者防止让用户觉得跳转太突然时。

产品打开和引导页不同,用户第一次打开产品后引导页就不再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每次的过渡页,过渡页就像熟人间的打招呼。你知道打开的是他的。(当然了后期插入什么广告什么鬼的)

场景跳转

在重大场景跳转时给我们心理准备,或者做心情的转换,大概类似“前方高能!”的意思

比如:最后战斗开始前的过度形式是倒计时。

………

加载页

加载页出现时因为三方技术问题:网络速度、计算速度、传播速度

加载页有如下两个特点

a) 不确定时间

这是网络情况决定的,如果使用场景的网络状况不稳定,那么就像堵车一样,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结束,或者突然间道路关闭。

b) 不确定结果

我发送了一条命令,服务器计算之后可能完成任务,也有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这个命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c) 备用事件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我们总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比如:下载视频可以让手机自己完成,用户去做点别的事情毫无影响。或者加载页的时候做一个小游戏玩一下。

d) 跟踪进度

我如果无法控制你到达的事件,起码你可以告诉我你现在到哪里了。

沉寂式页面

不要打扰我,比如前面说的阅读,大多数的沉寂式页面是没有手机自带的状态栏的。如:看视频的时候,亮度,音量,快进,后退,都是没有出现的通过手指可以直接完成

6、回答问题

a) 目的:这个页面为了谁和为了什么目的

b) 内容:这个页面有什么和有多少(增删改查等)

c) 模块:收纳了那些内容

d) 数据:内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e) 运营:人的工作是谁做的和做多少

7、页面数据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一定有迹可循

推理事件的过程就是对结果的逆向追溯。那么我们如何逆流而上。

数据推理

用一个简单的页面来举例页面数据的流向: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2张图片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3张图片

五、沟通

如何撰写文档:

说人话:清楚直接的白话文 文档。尽量保证现有的团队成员,以及未来可能加入或者接替你工作的人都懂得它在说些什么

控制版本:用版本管理自己的文件,因为你将会有很多的修改,如果不按版本发布,直接覆盖,发送给同事后,在沟通的时候对不上号是一件很让人心塞的事情。

把文档当作一个产品来维护升级,让用户能清楚的知道你改版的文档每次修改的内容。

原型文档:

我们之所以要用原型代替PRD文档是处于“程序员/设计师都不喜欢看文档”的原因,于是我们将原型和文档混合在一起了。

修改记录:

未来一定有频繁的修改,并且每一次修改都要通知所有干系人,所以一定多花点时间把每一个修改的内容记录下来,一面沟通不畅。

版本记录:记录所有文档的更新记录

修改页面内容:记录每一个版本,修改的内容在哪里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4张图片

页面结构

产品的页面结构梳理,告诉团队成员产品有几个内容模块,并且每个模块包含了那些页面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5张图片

全局说明:

可以应用大部分页面的规则,不需要再页面中反复说明。我们通常把这些重复说明的内容整理出来放在全局说明中。

如图所示: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6张图片

字符限制:

字符限制可以统一放在一张表格中,如果你的产品有后台编辑功能,那么前台设计结束之后,还要整理一份后台编辑时的字符限制,以防止后台编辑超过字数导致前台页面不兼容。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7张图片

核心任务流程:

为核心人物制作标准的流程图之外,最好再以界面的形式绘制一下跳转的前后关系

a) 流程—预约会议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8张图片

b) 流程—临时会议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19张图片

原型文档撰写:

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_第20张图片
弄了好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普 | 产品设计基础(可能是最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