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件系统接口

  • 文件结构
    • 目的:便于程序理解文件内容
    • 文件结构有
      • 无结构:文字流、字节流等
      • 简单记录结构:线性、固定长度、可变长度等
      • 复杂结构:格式化文档、多媒体文件等
    • 由操作系统、程序决定了文件结构
  • 文件类型
    • 文件类型一般由扩展名决定
    • 扩展名又称为后缀名,是标识文件类型的一种机制。
  • 文件属性
    • 文件名:唯一,便于记忆
    • 文件位置:设备上文件位置的指针
    • 文件类型:文件的格式
    • 文件大小:文件当前大小
    • 保护:读、写、执行等访问控制信息
    • 时间、日期和用户标识:保护、安全和使用跟踪的数据
    • 文件属性保存在目录中
  • 文件操作
    • 创建文件
    • 写文件
    • 读文件
    • 在文件内重定位
    • 删除文件
    • 截断文件
    • 打开文件
    • 关闭文件
  • 文件需要的数据结构
    • 打开文件表:跟踪打开文件
    • 文件指针:指向最后一次读写的位置,每个进程1个
    • 打开文件计数器:打开文件次数(调用open次数)
    • 文件存储位置:文件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位置信息
    • 访问权限:每个进程的访问权限
    • 优点:
      • 方便文件共享
      • 提高文件存取效率
  • 逻辑文件
    • 文件呈现在用户面前的组织结构
    • 又称为文件逻辑结构
    • 逻辑文件决定了文件访问方法
      • 顺序访问:文件信息按照存放书顺序一个记录一个记录的依次访问
      • 直接(随机)访问:可以直接定位到文件的某条记录进行访问
    • 顺序文件
      • 访问方式:顺序访问
      • 依次访问时间,不能直接跳转到文件的指定位置
      • 优先:节省存储空间
      • 缺点:访问效率差
    • 直接文件
      • 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 直接通过计算得到需要读写记录的位置,直接跳转进行文件读写
      • 优点:访问效率好
      • 缺点:浪费存储空间
    • 索引文件
      • 基本方法:为顺序文件建立索引表
  • 文件控制块
    • File Control Block(FCB)
    • 存放操控文件所需的各类文件属性信息
      • 文件名
      • 长度
      • 创建时间
      • 存放位置
      • 访问控制权限
      • ....
    • 类似一个索引项
  • 目录项和目录
    • 目录项
      • 存放一个文件的各类属性
      • 有的系统中等同于FCB
    • 目录
      • 包含着所有文件信息的节点集合
      • 根据文件名检索文件的桥梁
      • 目录项的有序集合
    • 目录文件
      • 目录组织形式
      • 目录作为一个文件存在于文件系统
  • 目录和文件
    • 每个目录项中存放了文件在存储设备的存放地址
    • 目录和文件都驻留在存储设备
  • 目录相关操作
    • 搜索文件
    • 创建文件
    • 删除文件
    • 列出目录
    • 重命名文件
    • 跟踪文件系统
    • 打开目录
    • 创建目录
    • 删除目录
    • 遍历目录
    • 读目录
    • 切换目录
    • ....
    • 这些操作和文件本身无关
  • 文件检索过程
    • 文件检索是一个遍历目录项的过程
      1. 打开目录文件
      2. 从磁盘导入该目录文件的1个物理块,该块包含若干个目录项
      3. 根据文件名遍历内存中的该块,如找到则结束
      4. 判断该目录文件是否还有物理块没有读入,如果是转2;否则,结束。表示该目录中没有此文件名的文件
    • 目录项由于经常变化,一般不排序
    • 平均遍历目录项数:(1+n)/2 (不包括文件查不到的情况)
  • 目录性能
    • 物理块:内存和存储设备数据交换基本单位。一个物理块一般为4KB、8KB和16KB等
    • 目录性能:读入尽可能少的物理块(耗时少)
    • 如果
      • 目录项大小= ds bytes
      • 目录中最多文件数 = n
      • 物理块大小 = b
    • 那么
      • 目录文件大小 = ds x n bytes
      • 目录文件需要的物理块数目 = ds x n / b
      • 检索一个文件需要平均读入的块数 = (ds x n / b +1) / 2
    • 因此
      • 降低 ds => 降低读块数
      • 降低 n => 降低读块数
  • 目录结构的设计目标
    • 效率
      • 快速定位文件位置
      • 提高文件访问效率
    • 命名
      • 方便用户使用
      • 同名的不同文件
      • 不同命的相同文件
    • 分组
      • 文件分组(子目录)
      • 兼顾效率和方便性
  • 单层目录
    • 所有文件在同一目录中,只有一级目录:根目录
    • 根目录:一个文件系统最顶层的目录
    • 优点:结构简单
    • 缺点:
      • 检索效率差(目录下文件过多)
      • 不能有同名文件,一个文件只能有一个名称
      • 不能分组
  • 双层目录
    • 每个用户有自己的目录结构
    • 目录下的目录
    • 缺点:
      • 无法分组
      • 同一用户不能有相同文件名的文件
    • 优点
      • 不同用户可有相同文件名的文件
      • 比单层目录提高检索效率
  • 树型目录
    • 双层目录的扩展:2层->N层
    • 特点
      • 检索效率高
      • 可以分组
      • 允许重名
    • 当前目录:工作目录
      • cd/spell/mail/prog
      • type list
    • 绝对路径
      • 从根开始的路径名
    • 相对路径
      • 从当前目录开始的路径名
      • 提高检索效率
  • (有向)无环图目录
    • 文件共享:不同目录中的文件指向同一个物理文件,也就是它们的内容相同
    • 树型目录不能实现文件共享
    • 解决方法:图型目录
      • 无环图目录
      • 通用图目录
    • 无环图:有向边无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文件系统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