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ght写作打卡--W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inlight写作打卡--W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很多人看完后,对松子的人生充满了同情、怜悯、愤慨,或者鄙视,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者还有其它更为复杂的情愫。

如果松子在临死前有机会回顾自己的一生,她会如何来描述、定义和总结呢?

“我叫松子,从小和父亲、妹妹、弟弟生活在一起。但我很少和他们聊天,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至少看上去是这样。我更很少看到父亲的笑容,至少那笑容只对体弱多病的妹妹。也有例外,就是当我做鬼脸时逗乐了父亲,尽管只是刹那,但从此我找到了与父亲、长大后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我遇到过在我眼中闪闪发光的人,他点亮了我的青春,虽然因为我的离家出走而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但我又遇到了充满潜力和幻想的未来作家,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他偶尔会粗暴地打我······”

还是这样:
“我有着被忽视、被背叛、被利用的坎坷、不如意却充满斗志和希望的一生,我从未后悔过那些让我恨过、爱国、争取过、错过的一切人、一切事······”

还是说: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又或者是:
“生而为人,何谓正确?”

··· ···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对他人的人生置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解读和反省自己。电影用喜剧化的色彩,甚至带着某种喧嚣的热闹气氛,放映着松子的一生。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松子一直笑着呀!想笑,面部肌肉却动弹不得,毕竟松子的经历搁自己身上怎么都会揭竿而起呀!也不能去指责松子父亲没有给到松子起码的关注从而引起松子不幸的开始,因为松子父亲是爱着松子,只是没有以松子所能理解和期待的方式罢了。更重要的是,松子成年后完全有机会也应该有这个能力去修复自己童年经历带来的创伤,而松子没有,只是不停地在循环和重复童年的经历,面对的具体对象和事情变了,可松子还是那个松子,心中所期从未变过,实现所期的方式也从未变过,思考问题的方式更没有变化,所以松子人生中的关键人物虽不断更新,而人生却没有因此而更新。

电影或许放大了人性的内容,但松子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很多人真实的缩影?我们不满于当下,却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变自己;我们有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却从来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自觉······所以,无论还有多少个明天,其实都在重复着昨天,重复着今天。如果松子可怜,寄希望于无数个明天的我们又有何不同。

或许松子自始至终都是快乐的,哪怕这种快乐在他人看来是麻木的,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她是很多人的“上帝”,救赎他们是她的使命,以此为乐。但上帝视角只有一个,凡人却有无数个。如果爱能救赎他人,还要救赎自己,爱必须具备与其浓烈程度相当的胸怀和能力。不然,于他人,是不能承受之重。当支撑的激情低于支撑的能力时,伤害已产生,除了逃避远离,相害相杀,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还会有其它的结果出现吗?

生而为人,我们都得承认和接受自己爱的局限,能力的局限,我很抱歉不能完全以你所期的方式爱你,但我祝福你,也请你祝福我。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即便爱你,我也要以理性来避免相爱却相杀的悲剧出现。

生而为人,原生家庭既然无从选择,面对和接受童年带来的一切,时常和童年的自己对话,安抚好那个脆弱的、受过伤害的自己,原谅那个并非教育专家的父亲,放过那些用不当的方式爱你的家人,也放过自己。让自己在前行的路上多一份轻松,多一份力量,多一份豁达,毕竟,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从而一辈子都在重复一种生活。

生而为人,我们都很抱歉。

稻盛和夫曾说,“作为人,何谓正确?”放大自己的格局,不执著于那个观念中的“唯一正确”“唯一见过”“唯一知道”“唯一想象”。世界很大,活法很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或许会有抱歉,但求不愧于心,不负于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inlight写作打卡--W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