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斗

公元前493年。这一年,越王勾践二十八岁,丧国的第二年,入吴为奴,卧薪尝胆。这一年,吴王夫差三十六岁,统治这个国家的第三年,挥军入蔡,蔡人哭迁。这一年,孔子五十九岁,游历列国的第四年,道途多艰,离耳顺还有一年。

时吴国如日中天。吴楚交界,淮水岸边,有一换马乘舟之地,道宽水缓,雄鸡唱晓,两国三州皆可闻,曰“大庄”。庄里有一户赵姓人家,主人赵明。赵明有一妻两子,恶犬一条,良田三亩,茅屋三间。赵明未尝从师学文,只识得两字,一字赵,一字明。及二子年岁稍长,为之名,名长者赵日,名幼者赵月。

时孔夫子,由鲁入卫,由卫入曹,由曹入宋,由宋入吴。一日,烈日当空,暑气难耐,夫子一行行于淮水边,遇赵明,夫子拱手曰:“我等行于此,身心疲乏,又值酷暑,不知足下可否赠些水与我等饮?”赵明将夫子一行引入家门,赵明妻沏茶分与众人。夫子借饮茶之机,瞄了几眼赵明妻,虽只是一山野村姑,毫无姿色可言,然夫子早已心潮澎湃。据孔家后人说,夫子见不得一切异性及孔洞状物体,包括蹲在屋前的那条恶犬,和手里的茶杯。然夫子所以为圣人,万世师表,为后世景仰者,在于克己复礼,不从心而动,其艰且难,此不足谓圣人耶?

夫子拱手拜别,出门而东,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在下赵日,此吾弟赵月。我以万物皆生于日,故日重要之极,更甚于月。”

一儿以月重要,更甚于日。

一儿曰:“日出则万物生,日落则万物休。尝闻一花,谓之向阳花,日东升西落,此花亦自东而西,虽半步未敢稍离,争晖以自用。庄北有坡,坡陡无以为田,久之,草木丛生。坡南向阳,树多且茂,坡北为阴,数丈不见一木。再之,去岁河南阴雨连绵数月,颗粒不收,万民哀鸿。九州大地,茫茫四海,上至生灵神鬼,下至浮萍草芥,皆赖以为生耳。”

一儿曰:“何以谓人?何以谓牲畜?人之出于牲畜者,盖有心灵也。心灵者,明辨外物,内省自身也。知父母恩,明忠孝悌,行大道者,乃为人。若只知口腹,为之生,为之死,则与草木牲畜何异?西山有狼,每至月半,时月如银盘,夜如漆,狼群聚于山顶,望月哀嚎,其声可悲可叹可敬可慕,乃至村之犬亦附和不止。凶残如狼者,尚能为月所感,何况人乎?再者,自日东升,众人皆忙于田亩,故无暇体悟生命奥义。然月出之时,亦是你我内省之时,得以追思古人,畅叙幽情,叹人间大义。此乃月救你我于俗务,施灵性于众生。此恩不可谓不大。”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夫子大笑而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小儿辩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