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创造机器人吗

在电影《机器纪元》里,机器人学会了自我复制和创造能力,代替人类成为新纪元即“机器纪元”的主人。

从常识和逻辑上理解,机器人的所有执行和处理过程,均严格按照代码和算法既定的规律进行,不存在创造性和情绪等人类特有的智力特征。

然而,我们看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经在艺术领域,例如作曲,画画等领域崭露头角,甚至还能写宋词等基础性的带有创造色彩的活动。

Sony的科研人员利用他们官方的一个叫做Flow Machines的软件,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13000多份乐谱,包括其中丰富的旋律以及和弦的分解。这样,软件便能自己合成一段段新的旋律。

许多年之前,在一次讲座中,人工智能先驱侯世达为台下音乐专业的师生播放了两首作品:一首来自肖邦,一首来自机器创作的“伪肖邦”,并让他们判断哪首是真肖邦,他们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来自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三位学者创造出了生成宋词的算法,写出的宋词让普通人一眼难以辨别是机器还是真人作品。

机器人创造机器人的可能性:

根据文章《一款简单却威力无穷的创新工具》的分析,在创造活动这种看似随机和无序的智能活动背后,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存在通过软件实现列举,检索和进一步执行的可能性。

例如机器人程序中输入5种不同功能机器人的程序,并配备制造机器人的原材料,零配件,软件自我调试能力;

另外通过人工智能,大量的数据训练,获取在不同场合或不同领域内的机器人特征值,例如军用机器人,民用机器人等特定场合的参数,那么将特征值等参数和功能机器人程序进行组合,则存在机器人自我组装和创造的可能性。

当然实际的过程远远复杂于上述的简单分析,但是从逻辑和技术进步角度分析,机器人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可能性无法完全否定。

机器人会有情绪么:

人类情绪具备一定的复杂度,即情绪有其随机性,变化的不可预知性等特征。

然而随机过程的概率计算模型,布朗运动的扩散方程等数学分析工具的使用,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的应用,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大量人类情绪模式和反应特征,甚至基于反应模型进行随机性组合,机器人同样存在情绪化特征的可能性。

例如学习愤怒之后的反应,机器人会学习反抗,暴力动作和语言攻击等行为模式。

学习开心之后的反应,机器人会有拥抱,跳舞,唱歌的反应模式。

当然,机器人的情绪化和人类的情绪化可能存在着质的区别,即机器人的情绪背后的逻辑可能更难琢磨。

但是既然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如果机器人具备武力或机械攻击的能力情况下,如何避免机器人对人和财物,环境的破坏性情绪反应,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的一门新的课题。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十分担忧,提到智能机器人最终将对人类带来一场灾难。他警告称,机器人进化速度非常快,远超过人类,它们的目的是不可预知的。此外,之前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智能机器人像核武器一样具有毁灭性。

近期,联合国一份研究报告警告称,恐怖分子正在“积极寻求”获得人工智能武器。同时,欧盟也在准备制定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立法草案,涉及到机器人的社会安全性等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给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供学习情绪反应的机会和空间,是否需要限定机器人动作的范围和条件等等。

例如不能对人执行伤害性动作,那么机器人就首先需要辨别什么是人,什么是伤害性动作,什么是非伤害性动作,例如拥抱这种动作,对于一个受伤的病人而言,可能会导致骨折或其他伤害性后果,这种情况下,机器人的动作辨识算法需要更加复杂,而复杂化放大了软件故障和被恶意篡改的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人能创造机器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