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埋葬了年轻人的梦想?

房价埋葬了年轻人的梦想?_第1张图片

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逃离北上广”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中西部与东北劳动力人口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经济最发达的这三个城市。

北上广优质的平台资源、宽阔的消费市场、宽松的商业环境、可观的薪酬保障、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元的社会文化,对比中国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对有强烈自我实现需求的80后、90后来说,北上广吸引力十足。

有些人选择北上广,与二三线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环境、岗位需求有很大关系。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中西部和东北部的互联网人才在当地很难找到优质的、有充足发展空间的职业平台,因此选择到北上广发展。这三个城市是互联网三大家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布局的核心区域,资源也多集中在那里。从职业发展、经济回报、区域格局来看,中西部与东北部互联网人才的外流成为必然。

舍与得

任何选择都不可能完美。留守二三线城市,虽在发展前景、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等方面受限不少,但较低的生活成本,放缓的生活节奏,不高的工作强度,更能保证工作与生活的均衡。(某些行业除外,如房地产)

北上广激烈的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工作生态,高成本的生活压力,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主导权,身处其中的职场人幸福感普遍不高。

持续攀高的房价,让背井离乡、奋斗在北上广的年轻人处境艰难。

北上广的薪资空间(对比二三线城市同岗位的薪资水平,以及未来上升空间),赶不上北上广房价的上涨速度,压力层层叠加,让异乡人在北上广的立足之路艰难无比。即使那些已在北上广置业的外地人,多于高位接盘,背上沉重的房贷负担,承受不起离职或失业的风险,家庭资金被占用,财务自由无从谈起。(某些企业高管、富N代、某些官N代不在此列)。

其实可以换一种活法。

一对名校硕士学历的夫妻在深圳打拼多年,家庭税后年收入50万左右,基于二胎后居住条件的原因,考虑购买深圳中心地段的学区房,1000万到1500万的总房价却让人望而却步,女儿入托困难也成为问题。二人最终选择卖掉深圳的房产,回武汉定居,用卖房所得的400多万在武汉买了4套房产,其中三套位于汉口金融中心,一套在华科附近,都是学区房。孩子入托也因家人都在武汉,问题迎刃而解。

有选择离开的,自然也有选择留下的。

这是一场零和游戏?

从个人来说,任何选择,无谓对错,区别在于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留下,看重自我价值;选择离开,看重人生幸福。此时需要的,是放弃的智慧,最怕的,是不懂取舍。

从社会来说,“资本为王”的商业环境在房地产市场显露无疑。资源和人才的过度集中,这种经济的不健全状态,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阶层矛盾又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长远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这个发展很危险——资本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一旦房地产市场崩盘,对整体经济与市场信心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

在互联网经济大规模冲击传统实体经济的大环境下,股市疲软,金融衍生品又在收益周期和资金回报率上,被泡沫的房地产市场远远抛开,社会资金自然选择了流向房地产市场。

对健康经济体来说,实体经济是它的基石。房地产的热潮与互联网的冲击,既是实体经济转型的外部压力,更是产业升级的无形动力。

遗憾的是,不少传统实体行业的商人也加入到房地产的资本游戏中来,希望起死回生。

谁都知道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然而,这个泡沫有多大?是否会破灭?何时破灭?

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在哪里?

房地产市场牵涉到各方主体的利益蛋糕。银行在实体经济萎靡的当下投放了大量资金给地产商、投机客和购房者;政府的财政及官员的政绩压力系于出售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成效;房地产周边领域,如家装、设计、建筑等产业,它们的景气程度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更别说参与其中的购房者、投机客、开发商与销售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压力重重。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又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房地产市场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梦想照进现实

房价正在埋葬年轻人的梦想,断送国家的未来?

梦想是什么?借用一部电视剧的剧名——梦想照进现实,梦想的价值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无论何种时代,梦想的实现,都需经历诸多困难与挫折。虽然成功本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高昂的房价却增加了梦想实现的难度,降低梦想成功的概率。

对唐僧来说,取得西经是他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或许,房价就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那座五指山,抑或,我们正是五指山下的那只孙猴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价埋葬了年轻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