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1,悲观主义

认为生活是不快乐的,而且也没有最终的目标。宽泛地说,悲观主义者是料想事情最终会最糟的人。康德(他根本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追随者,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历史上的悲观主义者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存在主义

20世纪的一种哲学运动,在法德两国通过海德格尔、萨特和其他一些哲学家的著作而展开。它的基本主题是人的自由和责任、既定规则的缺乏以及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3,法西斯主义

认为国家有权控制个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原因在于国家是最重要的,个人只居次要地位(有时也称极权主义)。

4,功利主义

—种道德哲学,主张我们的行动应该为了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幸福。

5,功能主义

这种理论把精神事件等同于大脑中某些特定的过程,而且其他媒介(如计算机)中的类似过程也会产生类似的精神表现。

6,禁欲主义

一种严格自律和节制的哲学。主张尽可能地拒斥人世间的舒适、奢侈和快乐。

7,绝对主义(伦理学中的)

正确的道德标准只有一种,它适用于一切社会。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严格意义上不算。

8,快乐主义

一种关于好的生活的概念,它认为快乐就是最终的善。

9,类比主义

相似,比较。类比论证说,两种事物在某些关键的方面相似,因此可能在其他方面也相似。

10,乐观主义

认为人类的未来是乐观的,可以把控的,通过人的努力,我们的理想和美好向往一定能够实现。

11,怀疑主义

以芝诺为发端,以近代的笛卡尔为代表,认为一切都可怀疑,一切都要重新评估。没有怀疑和批判,社会就不会进步。

12,伦理利己主义

人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

13,伦理利他主义

人应该为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14,心理利己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人总是为自己的私利而行动的,即使他们看起来像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那也只是表面现象(比如当一个人向慈善团体捐款时,利己主义者会说,这个人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体验到一种正直的感觉)。坚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凡人都是自私的,他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15,心理利他主义

这种观点认为,人“天然地”就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行动的。人生就是奉献,只有服务于他人,我们才能幸福。

16,神秘主义

相信人可以通过一种非常特殊的直接体验来把握某种根本性的宗教真理(上帝的存在、宇宙的统一性等),它与日常的理解有别,与理性也相抵触。神学或中国的玄学,以及印度的灵修者,他们发展到最后都有可能走向神秘主义。

17,实证主义

这个词以前被用作经验论的同义词。在最近一个时期,它被用来指由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的一种看法,即只有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句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西方现代比较先进的哲学流派都带有一定的实证主义印痕,比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哲学思想。

18,相对主义

认为不同的社会在其基本的伦理价值上也是不同的。文化相对主义认为社会实际上是千差万别的。伦理相对主义则是一种更为激进的观点,它认为在某一个社会被认为是正确(或错误)的东西仅在那个社会才是正确(或错误)的。

19,行为主义

精神事件不存在(或它们不具有科学意义上的重要性)。我们用心灵方面的名称(疼痛、感情、动机)所称谓的东西实际上是行为的样态,它们被误认为是内在的、“幽灵般的”的事件。认为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行动,而不是做梦或思考。

20,虚无主义

认为一切都没有任何价值,活着就是一场幻梦,因此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感受不到生命的动力和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