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你的智人癌


“想象真实本质的特殊意义是最让我着迷的事情。”

——菲力普·戈瑞威奇

“你会像狗一样死去,毫无价值可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

治好你的智人癌_第1张图片

想象。

想象你的大脑被切除了一半,然后塞进去各种辅助设备。想象你已经不理解同情为何物,你的工作是观察,而不是参与。是待在外部,获取所有的系统行为数据,然后推测动机,记录在案。想象这让你很舒服,和你的“基准人类”同胞保持安全的距离。想象当外星人出现时,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因为你突然发现,原来你和你的人类近亲之间那段让你舒服的距离,只是一种可以忽略的误差。

想象你呆在一艘飞往柯伊伯带的星际飞船上。你的指挥官是一个吸血鬼,他们本是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他们有更发达的大脑新皮层和更强大的身体机能,可以同时看到内克尔立方体的两面,可以同时推演所有可能的逻辑路径。他们本该理所当然的接管地球,如果不是因为基督教和十字架的出现。突然看到直角会激活他们大脑中强烈的正反馈而引发癫痫(毕竟自然界哪来那么多该死的直角?)。

想象你的队友:一个隔断了自己大脑,主动分裂出四个独立人格的语言学家,理解人类历史上所有语言的语法和范式,所有形式的形式、递归的递归、隐喻的隐喻;一个挖掉了自己的耳鼻口目,自愿装上一堆感觉扩展设备的生物学家,可以看到紫外线和红外线,可以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摸出细胞的味道,尝到数据的形状;还有一个可以随时把意识连入战斗机器人的军事专家,她最伟大的一次胜利其实无异于叛变。

想象你们的远征是为了应付地球最大的一次危机,第一次出现的外星智慧。可你们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玩具,却还是连试图理解它们的框架都找不出一个。

可你们又真的理解自己么?

这是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Peter Watts的《盲视》(Blindsight)。一本从上到下闪耀着如晚霞般炫目的想象力,又从里到外透着如北海般冷酷决绝的小说。

这书出版前被美国七家主要的科幻出版社中的六家拒绝,剩下那家因为和Watts有合同在先,还是勉强出版了它。当然卖的不好,以至于走投无路的Watts只好在自己网站上把这部小说全文发布了出来,免费献给世界。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开始在小圈子里讨论它,纸版书的销售也开始慢慢有了起色,售罄,加印。它入选了雨果奖,虽然最终输给了文奇的《彩虹尽头》。然后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读它,它被翻译成越来越多的语言,挤进各种各样的榜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也许假以时日,它终将进入经典的行列。

有一个说法,如果你第一次听到重金属时,没有头发倒竖脊椎收紧的感觉,那你一辈子也成不了一名金属乐迷。对《盲视》也一样,有些人就是会不喜欢它,甚至会厌恶它。并且不同于音乐,那些喜欢它的人,还有可能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被阅读这本书需要的背景知识挡在门外,而无法亲近它。它太挑读者了。

这种挑剔主要在三个方面(《盲视》和《三体》第一本创作时间接近,我就拉《三体》系列做对比吧,如有不敬请各位粉丝见谅,那纯属理解偏差,我也是大刘脑残粉):

第一,知识背景。书中世界的科技水平设定非常高,虽然“奇点”尚未出现,但人类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神经和基因改造技术。新的“前沿人类”不断突破“基准人类”的能力范畴。人们还可以选择放弃现实世界,彻底飞升到名为“天堂”的虚拟空间,只剩一具新陈代谢近乎停止的“尸体”。分化开始出现。有人拥抱改变,主动的或者被迫的,有人排斥改变,有人无所谓。就在这时,外星人的到访让这原本你死我活的内斗,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个故事里外星人的设定也够硬够古怪,这样的篇幅里我不打算徒劳的去解释了,如果有缘书中相会吧)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空间技术,都是标配。另外因为涉及许多神经改造内容,Watts本人又是一个生物学家,所以涉及生物学、病理学,尤其是认知神经学等前沿脑科学的内容非常之多,这又自然联系到很多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范畴的论题。对比之下,《三体》全系列基本是在逻辑、物理学和空间技术上展开的,并涉及很少的社会学内容,其他比如类似三体人生物特征的详解大刘就巧妙的削弱或避开了。《盲视》就庞杂多了,基本上,如果你读到“看清”、“弥散”这些词的时候,不能马上反映到这其实讲的是前沿人类的超级“视觉”——包括了可见光、热图、心电脑电等生物特征,辅助设备的数据流等等——读起来就会比较吃力。

第二,文体。我们还是对比《三体》,大刘的写法一贯是走经典路线的,三体是第三人称叙述,线性叙事,“上帝视角”,采用动作和对话,很少的闪回和嵌入。这不仅让故事保持清晰流畅,也让解释背景和设定变得更加容易。另外大刘人很好,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解说,有时怕我们忘记还简要回顾,甚至首次阅读时根本难以想到的特例、边界情况,他都交待到了。

《盲视》完全不是这样,背景既多又杂,作者也无意于停下来解释。加之他的写法还很“现代”,在时间和叙述者上都玩了花招。故事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这个叙述者是一台半人半机器的“观察者”,工作的职责就是解释别的系统的行为。所以不仅他叙述自己的事情时是“不可靠”的,他还经常直接就进入其他的个体(队友、外星人)或系统(飞船、星球),转换视角开始另外的第一人称叙述。“想象你是……”成了书中最经典的一个句式。虽说故事的主线是按时间记述的,但是大量的支线情节都是剪成碎片,用非线性的方式拼接进主线里的。

第三,主题。如果说以上两点只是“技术性”障碍,多花点时间就可以克服,那么这一点就真的是“价值观”差异了,会引起不少人的严重不适。大家经常说《三体》黑,但是大刘不过重复了一个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的观点——“人性”可能是对生存是有害的,是一个应该被超越的东西。《盲视》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不管“意识”是个什么鬼东西,反正它是对生存有害的。如果要发展下去,我们应该超越的不是我们的人性和道德,而是我们的自我。黑猩猩比其他的猩猩拥有更高的智力,但和其他猩猩不同,他们一半时间无法意识到镜子中的自己。也许他们本来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是机缘巧合之下,我们赢了,我们这些智人(homo sapiens)!如果从外部观察,我们这个种族对“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迷恋也许确实到了病态的地步。“智慧”和“意识”是没有关系的两样东西。许多人说这本书“硬”,还不如说这本书“后”(Post-),它不是反思式的,甚至不算对抗式的,完全是釜底抽薪式的。

故事中的吸血鬼说过这样一段话:大脑是生存引擎,不是真相探测器。如果自我欺骗更令人舒适,大脑就会撒谎。不去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真相从来都无足轻重。重点是舒适。进化到现在,你们体验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于它本来的面目。你们所体验的是一个用各种假设构建的模型。捷径。谎言。整个种族无从选择地患上了失认症。罗夏(外星人)对你们所做的一切,你们早就对自己做过了。

“盲视”这个词,指的是由于某些脑功能障碍,视力系统并无生理问题的人看不到东西了,眼睛接收了光线,大脑接收了图像,却不知道怎样去使用他们,但你还是试图用其他方式做出反应,仿佛“看到了”一样。“脑干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你站在路上,突然一片漆黑,但你就是觉得应该向左移动两米,你动了,一秒钟之后,一辆卡车从你刚才站的地方飞驰而过。“意识”也许是存在的,但它有什么用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更是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另一个停机问题,另一个说谎者悖论,在哥德尔的定理一劳永逸的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留下的灰色空间里,《盲视》选择了最黑暗的一种可能。

这也使得这本书从头到脚散发着一种酷劲儿。如果你觉得自己活得太开心,大可以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已然反人类反社会,这书更会让你浑身舒爽。尽管有些地方稍显狂乱,尽管有些科技内容插入的有些生硬,但可能这种全篇类似高烧咳血的状态恰恰是最适合这个疯狂故事的形式。如果说《三体》是宏大的、几何的、阿波罗式的,那么《盲视》就是洞见的、有机的、狄俄尼索斯式的。阅读这本书是一段诡异而美妙的旅程。这样的书不像大刘或者索耶他们的,对扩展科幻文学的阅读人群也许并无用处,但却是有些人深深迷恋科幻的原因。

《盲视》,对于这部科幻小说来说......一言以蔽之就是——全方位坚硬:语言硬、叙事硬、内核硬、思辨硬。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一点「如果你觉得自己活得太开心,大可以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已然反人类反社会,这书更会让你浑身舒爽。」

至于我,看完之后是什么想法,我选择缄默......

炎叶之町

治好你的智人癌_第2张图片
治好你的智人癌_第3张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可获取相关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治好你的智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