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研读:高俅

为了学习写小说的技法,决定研读水浒传。水浒传版本:金圣叹版。


话说故宋,哲宗皇帝在时,其时去仁宗天子已远【这一句写时间,写法很“搞事”。一般写时间,都是直接写的,比如,今天,昨天,星期天等,但是这里却使用了一种对照的写法,很妙的。仿写一句:话说十年前,美国经济年初增速大涨,距离上一次金融大危机已过了三十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这句写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严谨的叙事步骤。】,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富一代如果是艰苦奋斗而富的,往往不容易败家;等到了富二代,则渐渐败家了;等到了第三代,则家败甚速矣。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大约就是这个道理。浮浪破落户子弟,这个设定点明环境对人的影响,细节满分。】姓高【高者,高高在上也,高层也。】,排行第二【学校里的老师,大约只记得两类人,一类是成绩特好的,一类是成绩特糟的,中间的往往没印象。家里也是一样,多个孩子,老大老幺管得多,中间的管的少。当然这里排行老二的意思是,除了皇帝,便是高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排行老二。】,自小不成家业【养不教,父之过。】,只好刺枪使棒【这是一个伏笔。后文逼走王进,就是借这个由头。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最是得好脚气毬【三句,一写不好,二写好,三写最好,这个写作层次是值得注意的。】。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第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与上一句话的最后一句是因果关系,因为最好脚气毬所以人叫作高毬。小说是一句接着一句写出来的,看时不觉得,自己写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接,所以要引起注意。第二,京师人直接叫他高毬,衬托出脚气毬技法之高超,也是很妙的。第三,换种写法:京师人口顺,便都叫他作高毬。可以体会体会。】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这句话金圣叹有评:自去毛旁,自立立人,而人允之,奇绝。在姓名上作文章,这很显然是一种技法,鲁迅就经常用,比如孔乙己,阿Q等。这种技法有名字吗?或许可称之为,姓名技法。另外请特别注意,这句话是插叙。】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这句子的两个分句形成了对比,不知道为什么,对比总是能产生一些深意。很显然,对比是一种技法。仿写一句:这人在学校读书时,门门功课都是第一;等到踏入社会赚钱,却始终穷困潦倒。】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在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注意因果承接。】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因果承接】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承接性很强,转换非常自然,而且这一句对柳世权的叙述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段总结:这一段开头写时间的那个句子,说是对照,似乎很不准确,跟后面的对比很不一样。仿写的金融危机的句子,给人的实际效果,实际上是在读者的心中设了一个预期,让读者开始期待后面金融危机的到来。这很显然也是一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预设技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这实际上说的是伏笔。技法总结:预设技法;伏笔技法;姓名技法;对比技法。另外就是关于叙述顺序的。叙述顺序无外乎三种,顺序,倒叙,插叙。考虑到文中倒叙肯定都是插叙,所以叙述方式实际上应该只有两种:要么是顺序;要么就是插叙。另外就是关于叙述视角的。叙述视角也是有三种,第一视角,第二视角,第三视角。第二视角用的极少,可忽略不看。第一视角,个人以为大概是很难写长篇的,因为第一视角局限性实在太大了。所以一般而言,长篇小说基本都是第三视角。水浒传很显然,全篇都是第三视角。最后就是关于句子间的承接的,一般来说,因果承接故事性要强一些,当然不可能都是因果承接,尤其是在一个故事开头的时候,第一个事件基本上都是偶然事件。】


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因果承接】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仔细看这个偶然事件是如何写的,因拜南郊,所以大赦天下,这是一个因果环。当引入一个偶然事件的时候,给这个偶然事件一个原因,能够使可信度大大提升。这是一个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偶因技法。仿写一句:小明昨夜看了世界杯,今早上班便迟到了。】那高俅在临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量要回东京。【因果承接】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是亲戚,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投奔董将仕家过活。【上一段对柳世权的叙述起了作用,所以柳世权写书札依旧不突兀,说到底,还是因果承接。】


当时高俅辞了柳大郎,背上包裹,离了临淮州,迤逦回到东京,迳来金梁桥下董生药家下了这一封书。【辞,背,离,回,来,下。六个动词,只有一句话,却让人感觉发生了很多事,当然实际上也的确是很多事。小说写作,动词尤为关键,需要注意。下作为动词,一般应该很难引起注意吧,举个例子:下雨了。】董将仕一见高俅,看了柳世权来书,自肚里寻思道:“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著他?若是个志诚老实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儿们学些好;他却是个帮闲破落户,没信行的人,亦且当初有过犯来,被断配的人,旧性必一肯改,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第一:上一句写高,这一句写董,注意是如何转换的。第二:自肚里寻思,这是一段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现代小说很少用。水浒传中大量使用了这种心理描写,现代小说基本上奔着改编影视剧去的,不会大量使用这种心理描写,而是采用一种镜头式的语言。第三:这一段心理描写,写得很妙,董判断高俅去留的依据,完全是根据是否对孩子有好处来判断的。前面第一段的时候,作者写了两处,一是高俅是破落户子弟,二是自小不成家业。破落户子弟是强调环境的影响,而自小不成家业,则是养不教,父之过。这两处与这里的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这里显示得很明显。第四:注意作者具体是如何表达的,很显然,这是一种对比,但是这种对比与先前总结出来的对比不是同一种对比。先前的对比是在叙述高的时候总结的,都是现实的描述,但是这里却是一种假想的描述。所以对比技法便有了两种,现实对比技法,假想对比技法。仿写一句: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中睡着了,梦见自己裹在温暖的被子里,旁边坐着一位美丽的妇女,正在给她讲着睡前的童话故事。】待不收留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当时只得权且欢天喜地相留在家宿歇,每日酒食管待。【这句话与前面的心理描写是一个整体,很妙,因为结果是留了高俅,但不直写,而是先反写,然后再到结果。这是一种技法,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技法,小可以到两句话,大到整个小说,都是普遍使用的,不仅是这部小说,所有小说这个技法都可以说是核心技法。这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反写技法。仿写一句: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我统统拒绝。】住了十数日,董将仕思量出一个路数,将出一套衣服,写了一封书简,对高俅说道:“小人家下萤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小苏学士处,久后也得个出身。足下意内如何?”【先是一段心理描写,是一种反写,似乎并不会收留高俅,但第二句则相反,收留了高俅,第三句则再次反转,踢走了高俅。反写技法一旦采用,就可不断地反写,正写,反写,小说的波折也就是这么产生的。】高俅大喜,谢了董将仕。【叙述主体切换】董将仕使个人将著书简,引领高俅迳到学士府内。【叙述主体切换】门吏转报。【叙述主体切换。这里可以仔细体会一下的,董派个人引高到学士府,然后门吏转报,实在是太细腻了。前一句高大喜,大喜也是这样。这并不是技法,只能说作者实在是心思细腻。写小说是个细腻的活啊!】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了来书。【叙述主体切换】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个人情,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欢喜这样的人。”【苏与董有一定的对照的。董,考虑的孩子;苏,考虑的自己,想做个顺水人情;后面一句话则是考虑了现实的实际情况。董,苏,小王,这三者的地位是越来越高的,但是做人的层次却是降低的。董是堪称典范的,因为他考虑的孩子,这是根本问题。苏考虑他自己,但是至少他还是知道客观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按这趋势,再往上,恐怕就是不知道客观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了。地位越高,越是退化。作者处处用心。】当时回了董将仕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苏,虽然只考虑自己,但是很懂实际情况,而且办起事来也是干净利落的。】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踢俅,完。】


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用两尊皇帝衬一太尉,点明太尉地位之高。也有另一层含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也是一种技法,衬托技法。仿写一句:这是白胡子第一队队长,马尔多,外号:不死鸟。】他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一见小苏学士差人持书送这高俅来,拜见了便喜;随即写回书,收留高俅在府内做个亲随。【臭味相投。这里有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相当于一个总因叙述,第二个分句是顺承过来的,而第三个分句则是后续的收尾。有层次,很细腻。】自此,高俅遭际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上一段已叙述完毕,需要开启另一段故事了。日远日疏,日亲日近。按道理讲,应该是,日远日疏,日近日亲。日近日亲为什么会变成日亲日近,因为平仄,古人讲究平仄,疏与亲都是平声,念起来不顺,所以颠倒了一下顺序。】忽一日,小王都太尉庆诞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专请小舅端王。【偶因技法。目的实际在于引出小舅端王这个人物。】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现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端王地位最高。董,苏,太尉,端王。这四者分别是,低层,中层,上层,高层的代表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这叙述与对高俅的叙述如初一则,而且端王玩乐远超高俅。自不必说,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小段总结:董,苏,太尉,端王,这四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做人的层次是成反比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并没有讨论。作者的想法跟孔子是一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这样便能解决所有问题。孔子在春秋时候并不受欢迎,因为这个主张太理想化了,不切实际。人不修身,不齐家怎么办呢?孔子并没有什么应对措施,而人不修身,不齐家乃是孔子所处时代的常态,所以孔子的主张自然就不会有人搭理。水浒作者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意思是明显的,无论从高俅的出身,破落户子弟,自小不成家业,还是之后的董的关心孩子,都表现的很明显。董,懂也;苏,书也。作者的思想或许可以概括成,家庭决定论。水浒只是描写了乱本身,并没有试图去深入探讨乱的原因,所以学水浒主要学技法。话说回来,水浒的技法要是都能学会,基本上绝对是讲故事高手了。共勉。】


当日,王都尉府中准备筵宴,水陆俱备。【叙述主体转换】请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对席相陪。【叙述主体转换。注意这种句式,叙述主体转换了,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太尉,太尉这个主语在后面,但是前一句的主语是都尉府。(总感觉这里面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似的,但无法抓住。说的通俗点,这个句子没完全搞懂。)】酒进数杯,食供两套,那端王起身净手,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偶因技法。但凡偶然事件,必有因由,作者深知此道。】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预设技法。不落手看了一回,道一声好,读者心中自生预期。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满足预期呢?嗯,似乎读者好像就被愚弄了,小说家容易被打。由此可见,预设技法就是要满足预期,如果不满足预期那就是另一个技法了,后面碰到了再说。】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却不在手头,明日取来,一并相送。”【叙述主体转换。镇纸与笔架是配套的,这个设计很妙。】端王大喜道:“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金圣叹有评,说是赞狮子极矣,笔法妙不可言。这与狮子有什么关系呢?金圣叹也是有些呆气。狮子与笔架是配套的,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呢?很明显,就是要派人去端王府,这才好引出高俅去端王府发迹。细想之,镇纸的笔架与狮子不在一处,其实是很巧的,一般来讲这一套的东西应该都在一处的。端王不赞笔架,都尉不好接口说要送笔架,这故事怎么进一步发展呢?端王和高俅的人物刻画可以说之前的直接叙述已经完成了,重点本来也不在高俅身上,高俅只是个引子,端王就更不用说了,后面基本上见不到了的。端王解手,看见狮子,引出笔架,端王赞之,自然就有后面的送笔架,这就可以引出高俅了。】王都尉道:“明日取出来送至宫中便见。”【铺垫完毕。这一段无高俅,却完全是为高俅进宫发迹做准备。奇绝。】端王又谢了。两个依旧入席。饮宴至暮,尽醉方散。端王相别回宫去了。【这结尾收得很干净利落,很有节奏,很有层次,堪称完美。】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龙笔架和两个镇纸玉狮子,著一个小金盒子盛了,用黄罗包袱包了,写了一封书呈,却使高俅送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顺滑无比。送狮子与笔架,上一段作了一整段铺垫,到这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前面已经叙述过都尉喜爱高俅,而高俅出入亦如家人一般,这里派高俅去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高俅领了王都尉钧旨,将著两般玉玩器,怀中揣著书呈,迳投端王宫中来。【顺滑的动词,整齐的分句。】把门官吏转报与院公。【细节】没多时,院公出来问道:“你是那个府里来的人?”【这里多了一院公,是前几次所不曾有的。如果没这院公,叙事似乎很难圆润。】高俅施礼罢,答道:“小人是王驸马府中特送玉玩器来进大王。”【这句子按现代汉语是一病句,加一个字就行了:小人是王驸马府中人特送玉玩器来进大王。】


院公道:“殿下在庭心里和小黄门踢气毬,你自过去。”【院公与高俅的这两次对话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很难接的顺。】高俅道:“相烦引进。”院公引到庭门。高俅看时,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条;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逼门相伴著蹴气毬。【外貌描写。头,身,腰,足。无论是最前面对高俅喜好特长的描写,还是对动作的描写,又或者这里对外貌的描写,都很讲究层次。利用层次,会让人产生“多”的感觉,实际上却只用了一句话。这大概也是一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层次技法。】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侯。【这句话是铺垫,与伏笔不同,伏笔是要在很后面发挥作用,一般有较长的间隔,但是铺垫不一样,紧接着就发挥了作用。前面端王狮子那一段整个都是铺垫,然后紧接着就发挥了作用。所以铺垫也是一种技法,铺垫技法。】也是高俅合当发迹,时运到来;【这一句是作者插入进来的一句话,是一种评点,有一种开启下面故事的作用。似乎也是一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插评技法。】那个气毬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著,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金圣叹有评,奇想奇文,淋漓跳跃。呆气又发作了。】那高俅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金圣叹有评,奇想奇文。呆气。】端王见了大喜,便问道:“你是甚人?”【前文有,高俅大喜,谢了董将仕。】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亲随;受东人使令,送两般玉玩器来进献大王。有书呈在此拜上。”【金圣叹有评:姓名不作一句出。这评论就灵气的很了,圣叹。前面的狮子与笔架也是一样的手法,都是一套两样的东西,只说一半。但是狮子笔架有所不同,狮子笔架,笔架是关键,很像抛砖引玉,这大概也是一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引玉技法。这里的问话却不一样,应当要回答姓名的,但是没回答,如果回答了呢?后面就难再问了,对话难以进行下去了。一次对话最好就是一个关键信息,不然的话,信息太多一次对话就完了,这故事没法写了。所以这大概也是一种技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分说技法。】端王听罢,笑道:“姐夫直如此挂心?”【玩笑话。这里的叙事顺序,先是高俅立着,接着插评,球,高俅,端王,高俅,这里必是端王,后面又是高俅,端王。这个连环套不能断。一来一往,有来有往,这就是节奏。】高俅取出书呈进上。端王开盒子看了玩器,都递与堂候官收了去。【狮子笔架,完。】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却先问高俅道:“你原来会踢气毬?你唤做甚么?”【以端王开始。回合一般三五个吧,如果太多可能会令读者生厌。】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胡乱踢得几脚。”端王道:“好,你便下场来踢一回耍。”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样人,敢与恩王下脚!”端王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踼何伤。”高俅再拜道:“怎敢。”【端王,高俅;端王,高俅;端王,高俅;共三个回合,这种对话很妙,我们早就知道高俅踢球很厉害了,但高俅就是推迟,吊人胃口。】三回五次告辞,端王定要他踼,高俅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千呼万唤始出来。前面总结过反写技法,这与反写技法是一样的吗?似乎并不同。这种对话的摇摆,如果也是一种技法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摇摆技法。】才踼几脚,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鳔胶黏在身上的!【三次摇摆,一个定句,这句是顶峰。】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这句话是结果。】次日,排个筵会,专请王都尉宫中赴宴。【这句话是后续,开启另一段故事。】


却说王都尉当日晚不见高俅回来,正疑思间,只见次日门子报道:“九大王差人来传令旨,请太尉到宫中赴宴。”【承接上一句。】王都尉出来见了干人,看了令旨,随即上马,来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马,入宫来见了端王。【注意一系列动词。】端王大喜,称谢两般玉玩器。【细节。】入席,饮宴间,端王说道:“这高俅踢得两脚好气毬,孤欲索此人做亲随,如何?”【自然过渡。】王都尉答道:“既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宫中伏侍殿下。”【意料之中。】端王欢喜,执杯相谢。二人又闲话一回,至晚席散,王都尉自回驸马府去,不在话下。【王都尉,完。收尾干净利落。这一整段都是一个过渡段。这一段很平淡,与上一段形成了对比,上一段是关键段,很精彩。如果将段看作一个场景,场景的起伏也能够形成节奏。】


且说端王自从索得高俅做伴之后,留在宫中宿食。【话题还得回到高俅来,先引入端王。】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随,寸步不离。【再叙高俅。】未两个月,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偶然事件。金圣叹有评:大书玉清一号,以吊动天罡地煞也。】登基之后,一向无事,忽一日,与高俅道:“朕欲要抬举你,但要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金圣叹有评:一向无事者,无所事于天下也。忽一日与高俅道者,天下从此有事也。作者于道君皇帝每多微辞焉,如此类是也。圣叹附体。同样是偶然事件,但却很自然,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细节】后来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金圣叹有评:没半年间。这个夹批还行,注意到一个小细节。端王皇帝,完。高俅,完。】


【高俅总结:

写高俅共用了十段:

第一段:先是介绍高俅。其次发生了一件事,高俅被逐出京师。

第二段:高俅投奔柳大郎,遇赦,回到京师。

第三段:高俅投奔董将仕,被踢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踢给小王都太尉。

第四段:高俅被小王都太尉收留。小王都太尉庆诞生辰,专请端王。

第五段:端王发现狮子,小王都太尉送笔架。

第六段:高俅送笔架。

第七段:高俅踢还球,端王收笔架。

第八段:高俅踢球,端王大喜。

第九段:端王设宴请小王都太尉,索要高俅。

第十段:哲宗皇帝晏驾,端王上位。高俅高升。


高俅人物的整个叙事的波折:

逐出京师(反);回到京师(正);

董收留(正);董踢走(反);

苏收留(正);苏踢走(反);

小王都太尉收留(正)(这也是结束);

庆诞生辰端王出现,接着索要笔架(过渡事件);

高俅送笔架,踢球,端王大喜;

端王设宴,索要高俅,高俅进宫;

皇帝晏驾,端王上位,高俅高升;

(很显然,后面自过渡事件以后,与前面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种大的叙事,前面是在波折中前进,后面则是直达。所以对大的这种叙事方法,可以做一个总结,前面的有波折的,或许可以称之为,波折叙事。后面直达目标的,相应的可以称之为,直达叙事。对高俅的叙事来说,特点是:先波折,后直达。)

设个小题目。总纲:有一个穷鬼,五年前,年收入不过1000元;五年后,年收入超过了1000万。这个总纲与高俅发迹差不了太多,感兴趣的可以用上面总结的先波折后直达的叙事方法做做故事大纲设计。


写小说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写总纲;第二步,写大纲;第三步,写场景。这三步,写总纲是最容易的,任何的影视剧漫画都可以做参考,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总纲,然后仿写就行了。比如,海贼王:路飞当上了海贼王。肖申克救赎:肖申克成功越狱。第二步,写大纲,也不难,同样可以概况总结,比如前面总结的高俅的大纲,然后仿写,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真正难的,是第三步,实际只有第三步写出来才是真正的小说,才具有小说的形式。而场景怎么写,这需要研究。主要还是学习,先看水浒具体怎么写的,总结一些经验出来,然后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思路,来作为自己写的思路。不然的话,具体开始写的时候,根本无从下笔。这些对具体写法的总结,我将它总结成技法,名字都是随便起的,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

技法总结,共十一个:

姓名技法:在姓名上做文章。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总是要设计人物名字的。


预设技法:预设技法通过在时间上引入人和事,能够使作者提前知道某些事,使读者产生一些心理期待。比如,五年前,小王和他妻子还没有离婚。仔细看这个例子,讲故事的人所处时间是之后的,而故事发生在以前,也就是现在的人讲过去的故事。这种预设引入后来的事,讲的是过去的故事。同样的可以引入过去的事,讲现在的故事。比如,现在是2018年,距离08年金融危机已过去了十年。那么是否可以引入未来的事呢?也是可以的,比如,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讲的故事就是现在的事,但是引入的事却是未来的事,故事人如何能知道未来呢?所以这种预设能够产生一种魔幻的效果。


对比技法:对比有很多种,比如是与非,善与恶,假想与现实等,对比总是能够产生一种深意。用在直接叙述上,多半用于人物的直接描述。比如,这个和尚看起来慈眉善目的,没想到竟是个杀人狂魔。


反写技法:要达到一个目的,先反着来,会产生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爱情公寓里面到处都是,比如,你眼神可真好,请问你是不是瞎了啊!


摇摆技法:摇摆技法与反写技法不同,摇摆一般是两个人产生的,而反写一般就是一个人,而且反写就一次,而摇摆是多次,能够摆来摆去,一般大约三五次。摇摆技法很吊人胃口,是个很有用的技法,而且使用的也非常多。


衬托技法:是一种间接写法,一般用于人物。不直接写对象,而是写周围的事物。比如写一个女子很美,先不写这人美,只写她的丫鬟很美,最后再引出这个女子。这种手法也很常见。


铺垫技法:故事要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写这个条件就是铺垫。比如海贼王第一话,小路飞去买鱼,遇到了镇长,就引出了镇长这个人物,之后这个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前面都没有机会引入这个人物,但是后面又要用,所以要铺垫一下。路飞买鱼,这事件跟打酱油是一样的,所以这件事就完全是一个铺垫。


偶因技法:设置一个偶然事件的时候,给这个偶然事件设定一个原因,能够使这个偶然事件的可信度大大加强。例如,这人从十岁开始就坚持买彩票,终于在他二十二岁那一年中了头奖,奖金500万。彩票中头奖概率实在太低了,偶然性太高了,可信度几乎为零,但是加这样一个原因以后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可信度大大提高了。


引玉技法:通过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引出另一件事物或者另一件事。比如,去年清明节回家扫墓,傍晚的时候下车解手,在青草中竟然看见了一只黑狐狸。我悄悄跟了过去,草比较深,没跟多远就跟丢了,正当我准备往回走的时候,突然瞧见一墓碑,由于背对我所以看不见写的是啥。我这人好奇心重的很,拨开草便过去了。走到墓碑前一瞧,差点吓死我了,那碑上竟然写的是我的名字。


层次技法:从多个角度或者多个层面来描述一个事物或者一些动作。例如,小王揣了手机,拿了车钥匙,锁好门,下楼发动车便直往北京赶。(这个例子与文中对照一下,就能发现,动词不能随便选,物品也不能随便挑,这里面其实是有讲究的。这个以后再研究。)


分说技法:对话中使用,有多个信息表达,一次表达一个信息,通过多次对话来传递所有信息。这个技法很常见,基本上算是基本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浒传研读: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