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

看到这则新闻,以及关于事件的愤怒,是在微信公众号「简族」7月23日的文章中。文章标题为「17岁女孩冷静面对中年猥琐司机性骚扰,遭直男癌网络暴民质疑侮辱」,作者简浅。

新闻的背景其实很简单,7月21日,微博一17岁的女孩小美爆料,7月3日晚使用某打车软件叫了一辆出租车。在车上,司机边开车边以养生按摩为借口,对小美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猥亵,抚摸其身体,并威胁她不准动。

小美强忍害怕,发微信给自己的朋友求助,并偷拍下了照片留存证据。照片中,司机将手放在小美的胸部、大腿处。抵达目的地后,小美的朋友将司机拖出车并报警。后警方对实施猥亵的司机处以10天拘留。小美在微博上爆出了她偷拍的司机实施猥亵的照片证据。

引起简浅愤怒的,不是出租司机,也不是某打车软件公司的处理方式,而是「热心网友」们在新闻评论页面的评论。本来我一直不太知道「直男癌」这词是什么意思,通过这篇文章,也算是搞明白了。

我直接粘贴一些「直男癌」网友的评论吧: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1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2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3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4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5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6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7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8张图片
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_第9张图片

不知道看完这些你什么感受。当然我也怀疑此新闻是推手来黑某打车软件的,但这新闻是真是假,与这些人的评论内容无关。这种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物化、凡被强奸必婊子的无端仇恨,到底来源于什么?


有个现象很奇怪,我们几乎在所有的新闻评论、QQ群、社区论坛、微信群中,都能够看到这样的人,可见「直男癌」在人群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放眼生活中,我们身边却几乎看不到他们。

只有一个结论:人们在网络上的发言与平时的言论是不一样的,甚至性格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别。人们更愿意到网络中,匿名的发表一些诸如暴力、色情、歧视和辱骂的语言,以发泄生活中隐藏的不满。

如果网络和现实没有任何联系,其实这倒也没什么问题——就如同所有人都去参加一场面具舞会,舞会中的人们互相嘲笑辱骂,各自发泄,然后回到现实老老实实做人。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很紧密,人们在网络世界不负责任的言论,会实实在在的影响现实世界中的受害者——他们有的因为网友的谩骂陷入深深的抑郁、有的轻生自杀,连一些案件的判决都会受到网民言论的影响甚至成为冤假错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现实世界集体向虚拟世界移民的过渡时代,我们既没有抛弃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也没有领取虚拟世界的ID,我们既没有放弃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也没有承担虚拟世界中的责任。

还记得上一次我在留言中批评一位文章作者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谩骂时,他回复给我一句:「傻逼吧你,这叫言论自由,懂不懂?」

我们常说的「言论自由」,一般是舶来于美国。

关于美国的言论自由,我读过印象最深的书是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深刻的讲述了美国对于「自由」与「规则」、「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言论自由」与「威胁诽谤」这一系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深刻矛盾的探求。

书中说自是书中说,拿出来说事总会被人嘲笑秀才遇上兵。

所幸我有一位很聊得来的朋友,叫Allen Zhong。他在美国学习了5年,在纽约、华盛顿、俄克拉荷马、德克萨斯、加州和洛杉矶都生活过,学习法律和资本运作的他,也和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接触。

今天想起写这篇文章,我就经他同意,在微信中和他进行了一次关于美国言论自由的对话,并把对话的内容摘录到这篇文章中。以下是我提出的几个问题(加粗字体),和他的回答。

以你在美国生活的经历,美国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在哪里?比如我说黑人就没权力当总统,比如我说我的邻居偷东西,这些话语该怎么承担责任?是否可以拿言论自由当做挡箭牌?

美国言论的确自由,但是有一些是禁忌千万不能说的。 例如种族歧视,这是大忌,如果你说了几乎生存不下去了。因为美国的立国根本就是自由,包容,你搞种族歧视就是反对美国立国之本。特别在911以后,反恐已经成为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言论自由没错,但是一旦涉及支持恐怖主义等敏感言论,绝对会被FBI、CIA问候的!

当然,还有一些威胁他人的言论也是不可以的,自由不代表没有规则,例如美国法律中有一条曝光他人隐私啊、约会信息等言论,如果对象是个公众人物就OK,如果普通百姓就是侵犯隐私,也是受到监管的。

总之,言论自由也不是什么都能说,而是按照法律来 。举个例子:有个中国留学生最后一学期快要毕业了,因为一门课程很难,复习了很久,最后在facebook说上如果这都过不了,我就杀了老师,结果没等着考试结果出来,就被学校开除了。因为那个学校正巧有亚裔学生杀死老师的历史。

也就是说「言论自由高于一切」是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误解?

当然是误解。你进海关的时候试试说那些禁忌的话题,都不让你进美国的。

那么美国对于暴力、威胁、色情等网络匿名言论,是什么态度呢?比如女孩被强奸后,网上一边倒的评论是穿那么暴露,明显是女方勾引男人,导致女性受到二次精神打击?

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网民比较理智。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美国的网站大部分是实名制的,你说了话要负责任,包括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比如你说的问题,女孩被强奸,其他人在网上抨击她,结果女孩自杀了,那么女孩的家人完全可以起诉这些网络暴民。这些人绝对会受到法律制裁,即使是匿名,也可以通过IP地址追查。

另外,美国人基本都有信仰,一般不会那么思考。大多数人都会同情和帮助受害人。攻击受害人与他们的道德体系不符,宗教信仰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那么如果不是在个人社交网站,而是在新闻评论页进行评论,也可以这样追溯么?

当然可以。

那如果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在美国发表类似的言论,也没有引起女孩自杀这样严重的后果,没有法律纠纷。会面临什么呢?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用言论自由来为自己辩解呢?

法律上不会。但是其他人会骂他,举报他,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会疏远你,这个他们看的很重。甚至他发表言论的网站也会封禁他的ID。

封ID?这都不属于干涉言论自由?在国内网站删帖封ID可是会被网民骂死的。

国外的网站封ID属于网站公司自己的经营行为。因为乌烟瘴气的言论多了,大家都不会来了。比如facebook,Twitter,都可以删言论,没有干涉言论自由这回事。

美国的网站没有一个中心组织,没什么领导要求,但是公司会维护自己平台的名誉。比如有恐怖分子用Facebook联系,后来Facebook就严查这些中东的账号,一旦苗头不对,就直接封你ID。

那么你对我提到的国内网络暴力语言的现象,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呢?

政策上,我认为应该加强——而不是放开——监管。要有对于网络暴力言论的追责机制。由于整体网民的素质,和维护个人网络形象的意识很是参差不齐,比较容易被煽动。

这也许是很难调和的一对矛盾,管太严了禁锢思想,管送了又滋生暴力。也许就如硬币的两面,永远不可兼得。

国情不一样吧,你放松,就没底线。地沟油,假疫苗,这些事美国人真干不出来,想都想不出来。美国枪支自由,你在国内一人一把枪,你敢上街吗?

第78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撞车》(Crash)中,有这么个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上层社会的导演 Cameron因为自己是黑人,总在各种事情上受到他人的「隐性」歧视,而他为了保住自己上流社会的地位,长期对此忍气吞声,连妻子被白人警察以检查为由揩油也不敢说一句话。

在一次次的忍受之后,他遇到了两个年轻的黑人抢劫犯,要抢他的车。

面对枪口, Cameron没有顺从他们的抢劫,而是升起一股无名的怒火,追着这名年轻人就是一顿猛打。一边打一边喊:「他们天天歧视黑人!我们天天反对歧视!可你们看看自己!看看你们自己!他们不歧视黑人歧视谁?!争口气不?!」

我们每天喊着,政府和大公司不应干涉我们的言论自由,不该扼杀我们表达自己的欲望。可暴民们,直男癌们,你们看看自己,每天都在带着网络的面具说些什么?让公知们如何去争取你们的自由?

争口气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出租车司机猥亵17岁女孩」新闻,到网络暴力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