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哲学是全身训练

№.10 思考与讨论

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哲学仅仅是头脑中的活动吗,它只涉及我们的思维吗?还是说我们的身体也能起到作用呢?

№.11 哲学是身心的操练(一):抵抗享受

第三堂课的训练会比较辛苦一点,其哲学思想来自于斯多葛派哲学家穆索尼乌斯。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47岁的迈克尔是美军特种部队的少校,在特种部队的训练中,他接触到了斯多葛派并对它产生了兴趣,在深入了解之后,迈克尔认为,斯多葛派的理论可以在特种部队的训练中起作用。在特种部队的训练中,有一个重要的技巧是理解人类。我们的大部分决定,看似自发,实际上都遵循着无意识的惯例,通过弄清这些做决定的无意识惯例,我们甚至可以去操控一个人。但如果你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斯多葛派,你就可以抵制这种操控。迈克尔的练习较为苦行,他每天四点半起床,完成大量的训练,只吃一顿饭,他把痛苦当作是一种磨炼的快乐:“你感到自己控制了它,你学习了控制快感和痛苦。”斯多葛派哲学家穆索尼乌斯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应当以超然的眼光看待食物,将食物看作供给营养的必需品,警惕从吃饭中享受快感。

我们往往觉得哲学是头脑中的活动,但其实在古代,哲学是一种全身训练,既在教室也会在体育馆中教授和练习。柏拉图、克里安西斯、苏格拉底、第欧根尼等等著名哲学家在当时也都是有名的运动员,他们用强壮的身体证明自己的哲学不只是空谈。最强调哲学是头脑与身体都需要同时锻炼的人要数斯多葛派的穆索尼乌斯·鲁弗斯了,他也是上一章提到的爱比克泰德的老师,他坚持认为哲学如果不融入实践训练,就没有价值。“如果没有练习过抵抗享受,他怎么能实现自我控制?”寒冷、炎热、饥饿、艰苦的劳动,灵魂在经历这些困苦之后会变得更加强大。从控制自己的饮食开始,做一些抵抗享受的训练。这些都是为了获得内在自由和遭受不幸时的坚韧而练习。古代斯巴达把这种身体的训练推向极致,他们让孩子经受“耐力训练”,将他们送到荒野中生存,用这种方法把他们训练成不怕苦、不怕死的战士。

№.12 哲学是身心的操练(二):跟踪自己,战胜自己

那么,在我们的训练中,如何知道自己进步了呢?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跟踪自己的想法、情绪、行动是否取得了进步,古代人的一个做法是记日记。我们可以每天简略地写下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如何度过了这一天,整理出自己非理性情绪出现的次数,然后过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看看自己的习惯有没有慢慢变好。

戒烟也可以用同样的技巧,我们计算一下没有抽烟的天数;对于情绪管理,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白天强烈的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刻,深入挖掘并检视自己的信念,看它是否有道理,然后用更加理性的思考战胜它,慢慢养成更深思熟虑的习惯。

古代记日记最厉害的榜样就是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位古罗马皇帝政绩非凡,位列“五贤帝”之一,但其实他统治期间,罗马不仅遭遇了许多天灾,还陷入与日耳曼人的战斗,而他却坚持记日记,在日记中记录思想,跟自己挑战。这本著名的作品也许在现在看来琐碎繁杂可读性不强,但是我们从中能看到一位帝王不断地跟踪自己的想法,然后用更理智的态度面对,并不断变好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这些哲学训练,包括训练自己变得警觉,通过日记反省自己,通过身体训练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和忍耐力,被早期基督徒接受并被发展成为苦行主义,教义中的魔鬼和永久掉入地狱的威胁让他们随时警惕自己掉入恶魔的陷阱,甚至搬离自己的家,生活在户外,苦行主义到后来走向极端,被启蒙运动哲学家们拒斥,再后来,大家也慢慢忽略了哲学是精神和身体训练这一观念。

不过,通过训练自己来提高自控能力这一观念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焦点。苦行主义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房间里的孩子们被告知可以选择马上吃掉面前的棉花糖,或者选择忍15分钟,那时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大约1/3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20年后,实验者发现孩子抵抗诱惑的时间与其成就成正比。抵抗时间越长,一个人成绩越好,并且这项指标与工作、婚姻的稳定性都有着关联,自我控制似乎是一种关键的品格力量。

那么,这种抵抗棉花糖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吗?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赞同鲁弗斯的观点: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控力,关键在于自我监视。许多实验都表明,在既有目标又有反馈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坚持和实现。

所以,再强调一次,这种古老、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式——用日记记录自己的行为轨迹,观察自己以提高自控能力,就是我们养成好习惯的关键。自我控制就像我们健身一样需要反复练习使之强大,运用我们清醒的意志去抵抗自动化的习惯,进而推广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我们变得更加自律。

№.13 哲学是身心的操练(三):自己做自己的医生

自我跟踪的方法产生了一种叫作“量化自我”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成员把自己的生活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数字:摄入的热量、社交生活次数、性生活次数、情绪等等,通过不停地记录自己以观察自己有没有进步。蒂姆·费里斯在《每周工作4小时》(4-Hour Work Week)等书中更是把自我量化推到了极致,他甚至每两周做一次血检,记录自己全面的血脂、胰岛素、血红蛋白等等。当然,这种极端的行为有很大的推广难度,并不可取。不过自我反省运动有趣地结合了古代哲学和现代技术,自我跟踪技术把权利交到每个人自己手上,让我们都可以成为自我提高方面的专家。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的训练目标是什么?斯多葛派的训练目的是为了摆脱对外界的爱慕与厌恶,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而你同样可以把跟踪技术运用于各种目标,比如戒烟或者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有一个叫“情绪地图”(Mood Mapper)的手机应用程序,这个程序让你用色彩和幅度记录自己的情绪,跟踪并检查自己的内心状态。这和记日记的原理一样,跟踪自己那些不假思索的行为,审视自己不合理的习惯并努力改正,从而养成新的习惯,就像两千年前的马可·奥勒留那样。

斯多葛派常常把哲学比喻成“为奥运会而训练”,我们可以把自己经历的不幸当作是神作为拳击教练送你的一个陪练,它训练我们的品格,训练我们对痛苦的忍耐度,训练我们去抵抗不舒服,去面对难堪,在高潮和低潮时都保持稳定的情绪。

如今,古代斯巴达人的训练在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比如20世纪初发起的童子军运动,就是将年轻人送到户外经受挑战以便他们更好地进入残酷的成人世界。我们现在的学校总是时时记挂着“安全第一”,而童子军运动发起者罗伯特·巴登·鲍威尔认为,品格只有在接近风险和危险的地方才能被培养出来,因此把孩子们丢到野外,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便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更强的竞争力。这种想法虽然带着很浓的帝国主义特质,不过直到今天童子军运动仍然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体。

斯巴达人的精神还可以被推得很远,它可能让我们执着于追求完美的身体,也可以培养出我们的道德力量,就像来自温哥华的萨姆·苏利文,他在19岁的一次滑雪中意外摔伤脊柱,胳膊、大腿、躯干都不能动了,身体上的残疾还带来了精神上的崩溃,后来他用哲学的思维看待世界,是斯多葛派的忍耐哲学让他度过了痛苦的恢复过程。后来他重新开始与世界打交道,开始为改善残疾人的处境而奋斗,甚至在2004年当选为温哥华市长,2006年,市长萨姆在都灵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奥运会会旗并挥舞,这一刻激励了许许多多残疾人。就像爱比克泰德所说:“当困难降临在你头上,要记住,神与摔跤教练一样,给你找了一个强壮的年轻人做对手。也许你会问,为了什么呢?因为这样你就可能会成为奥运会上的胜利者。”

№.14 接受和适应人生中的不完美(一):控制你的愤怒

第四堂课和我们的愤怒有关,哲学思想来自于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加。

20世纪80年代的芝加哥相当混乱,各种黑帮兴起,杰西就读的高中就有很多黑帮,他常常被人找茬,家庭教育环境也很糟糕,他是非婚生子,父亲酗酒,一度消失,虽然后来母亲将他从公立学校转出,送到天主教私立学校,但是暴躁易怒的脾气一直跟随着他。毕业后杰西成为警长管理监狱,不得不再一次和那些帮派分子打交道,他习惯性地又拿出以前对付黑帮的那一套行为模式来,如果有人挑衅,他会十分易怒并冲上去正面对抗。30岁的时候杰西接触到了斯多葛派哲学,开始控制自己的愤怒,他做笔记,用理性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话,通过练习,他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成长环境里的街头原则。

西方文化中最早以控制愤怒为主题进行写作的是公元前4年生活于罗马帝国的塞内加。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塞内加看到了贵族阶层精神与身体上的各种缺陷与危险。他热衷于斯多葛派的哲学,写了许许多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信件、随笔、悲剧,对后来的文学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莎士比亚。塞内加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对于愤怒的洞见对现代的愤怒控制研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塞内加认为,情绪爆发的那一刻,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的愤怒来源于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判断:“我受到了伤害,我报复他们是合适的。”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自己无意识的判断,而不是事实。我们应当向苏格拉底教导我们的那样,省察内心这些信念。

塞内加给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愤怒控制技巧。

短期措施包括: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发怒,事实上每个人的愤怒临界点不尽相同,但我们一般都是因为类似的事情愤怒,弄清自己薄弱的地方,然后再给予最强的保护。

其次,当我们感受到愤怒降临的时候,休息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怒气会越来越弱,我们会冷静下来。

最后,试着微笑而非皱眉,由外而内地改变我们情绪。

长期措施中,我们要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远离你周围充满愤怒的人,社会心理学家会探讨“社会传染”——我们会从周围人那里学来好习惯和坏习惯,就像瘟疫传播一样,所以,远离这些病毒源头,选择朋友时注意他们的品格。

不要在内心暗示自己“愤怒是合适的”,我们常常认为愤怒是勇敢、阳刚、有效的,而事实上,愤怒非常有害,它常常毁掉我们的周边关系、生活、生意,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的愤怒,会给更多人造成灾难。

№.15 接受和适应人生中的不完美(二):心灵是你坚固的堡垒

塞内加提出,导致愤怒的主要谬误是我们对于事情过于乐观的期待。我们会被违背我们期待的事情激怒,比如说我们期待每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一旦出现有人出言不逊,我们就会愤怒;又或者我们期待事情一切顺利,一旦出现阻挠,我们就会愤怒。这是我们过于自爱导致的,每个人内心都把自己当成国王,任意行事,所以我们会觉得世界对我们不好,欠了我们的,却忽略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是我们自己想得太美好。

所以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我们的期待,尽量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来满足我们的期待。当我们头脑清晰地估计世界,那么当打击来临时我们就不会太过愤怒。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轻率、无知、粗鲁而愤怒,但事实是,人们就是这样,历来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有所预期,更何况,我们自己可能也是一个脾气暴躁、忘恩负义、粗鲁又自私的人。

这样的世界观看上去仿佛太过悲观,塞内加是罗马伟大的悲剧家,他的戏剧中所描写的那些残忍又混乱的世界,我们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中也能看到映射。然而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一样,悲剧具有净化人心的效果,人们在看到悲剧之后,才会感激自己所拥有的。所以另一方面,斯多葛派又是非常乐观的,他们坚信我们有意志、理性,这些能让我们适应任何环境,以便得到幸福。斯多葛派的哲学家将外在的事物看得很低,他们用意识和理性尽力排除外在的干扰,把内心的自由作为目标来追求,内心的幸福完整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也因为我们都是有理性的个体,所以身处宇宙中、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更应当相互包容。

托马斯·贾勒特曾给美军士兵做认知行为治疗,他也是本堂课刚开始提到的杰西的老师,他说士兵其实对于斯多葛派哲学中的道德和义务也很有共鸣,大部分士兵参军都是出于为国效力而非获利,就像古代的战士精神一样,因此他们希望军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奉献牺牲精神。而贾勒特在他的课程“军人的适应与成长”课中便努力告诉他们:我们当然希望世界美好,但我们要意识到,世界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士兵需要忍受,但不是把这些当作受苦,而是看作一种奉献的形式。

贾勒特的另一个弟子克里斯·布伦南是一名消防员,斯多葛主义常常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中帮助他继续工作。消防员常常要去最危险的地方工作,而在工作中你会遇到各种伤病垂死的人,很容易陷入悲伤的情绪中,但这时候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中。克里斯说,控制住情绪首先要管理我们的期待,在现在这个繁荣的时代,我们总是期待消防员一个都不损失,所有人都被救出来没有伤亡,而忽略了死亡和匮乏才是常态。而认识到消防员这个职业的危险性,随时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会死亡能够让我们克制情绪,专心于当下的工作;而且使人在生活中不会再拖延想做的事情,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16 斯多葛主义的局限

斯多葛主义固然让我们内心变得强大,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作为生活方式,它有些太过自我了。

在现在强大的互联网环境中,有着许多线上和线下的斯多葛派,然而我们发现,典型的斯多葛派成员都十分好辩且个人主义,他们会因保护自我内心的自由而不顾他人。因为斯多葛主义是高度理性的哲学,不像基督教那样诉诸情感,大众更喜欢的是情绪化的东西,因此注定不会被所有人接受,所以马修·阿诺德认为它只适合精英,确实,从塞内加到马可·奥勒留,都属于上层精英。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讲克制愤怒,接受现实,但是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适用于每一件事,比如人类拒绝接受婴儿高死亡率,才会有不断精进的医疗技术使得现在婴儿死亡率确实大幅度降低。

“斯多葛派”的现代含义是“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但实际上斯多葛派并不是要压抑它们,而是教我们转化它们。也许我们不接受斯多葛派对外界彻底不动感情的超然目标,但是理解情感的起源和转化对我们十分有益。今天更加普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立场:对世界谨慎的情感反应是恰当的、有用的,只是这些感情不应该变成我们的困扰。外界因素(朋友、家人、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必不可少,当我们失去时会遭到损害,这意味着人性的脆弱,不仅在品德,还有精神;外界给我们的创伤(贫穷、战争、凌辱、漠视)很容易毁掉我们的品质,但斯多葛派仍然十分值得敬佩,他们坚持不屈服于人性的脆弱,依靠我们的适应力、内在力量,有尊严地挑战逆境。

最后在这里用一首诗歌与大家共勉,这首诗也曾经激励过狱中的曼德拉,它是威廉·欧内斯特·亨利的《不可征服》(Invictus):

透过覆盖我的黑夜,

我看见层层无底的黑暗,

感谢神赐我,

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被地狱紧紧攫住,

我也不会退缩,也绝不叫屈。

经受过一浪又一浪的打击,

我满头鲜血,却头颅昂起。

在这满是愤怒和眼泪的世界之外,

恐怖的阴影在游荡

还有,未来的威胁。

你会发现,我毫不畏惧。

无论命运之门多么狭窄,

无论我将承受怎样的惩罚。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17 今日总结

今天我们提到了两个哲学方法,分别是苦行的哲学和勇敢的哲学。这些生活态度针对我们生活中的不同的方面:想要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就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困难的忍受能力;想要不被负面情绪左右,就要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适应这个世界。

关键词:

抵抗享受,跟踪自己,控制愤怒

要点:

抵抗享受,控制自我欲望,从节制自我中获得快感,并更好地管理自己,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在自由和遭受不幸时保持坚韧。

用记日记的方法跟踪自己,观察自我,在与自己理性的对话中进步。

愤怒来源于我们过高的期待,降低自己的期待,清醒认识生活本来的面貌。

对世界谨慎的情感反应是恰当的、有用的,只是这些感情不应该变成我们的困扰。

思考与讨论:

既然哲学不仅仅是头脑中的思考,还要亲自实践,那么现在让我们试着走出自己的舒适空间,做一些抵抗自己懒惰欲望的事情,比如早睡早起,控制自己不要吃太多,少抽一根烟,坚持跑步健身等等,然后看看自己能否在痛苦中找到控制自己的快感。

记录自己一天的行为和情绪爆发的时刻,试着与自己对话,问自己这些都是合理的吗?有没有更好的信念来替代这些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2 哲学是全身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