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OEFL喜提三次99,到Oxford, Berkeley,记我焦虑和惊喜相伴的申请季

从TOEFL喜提三次99,到Oxford, Berkeley,记我焦虑和惊喜相伴的申请季(世毕盟留学)

从TOEFL喜提三次99,到Oxford, Berkeley,记我焦虑和惊喜相伴的申请季_第1张图片

基本背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TOEFL:101 (R29 L27 S20 W25)

GRE:V153 Q170 AW4.0

IELTS:7.0

申请方向:ME/EE

 

申请结果:

PhD/DPhil:BU ME, UCLA ECE, Oxford Engineering Science, USC ME

Waitlist:Northwestern ME, Cambridge Robotics Lab

Master:UC Berkeley ME, JHU ME

PS:Waitlist这两项都是面试后老师unofficial的通知,在三月份均有转正或和其他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但当时已经被更喜欢的项目录取了,就decline掉了


引言

从来没有想过PhD的申请季会这么漫长,从12月份网申开始,一直到临近4月中旬所有录取都尘埃落定,才感觉申请季真真切切的结束。然而回头看看,申请季又快的不可思议,在等待的焦虑和惊喜中眨眼就过去了。不同时间段,不同人对于申请的体会都截然不同,非常荣幸跟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受。


决定出国与申请Timeline

萌生出国读研的想法是大二上学期,但当时对读硕读博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在专业上也没有特别的偏好,只是觉得自己对工科挺感兴趣,EE/ME/CS都可以,甚至还在爸妈的疯狂洗脑下考虑过跨申金工等热门专业,不过思考了一下觉得自己对于金融和经济没什么兴趣,很快就否定了爸妈的异想天开。

既然做出了决定,大二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语言成绩了,刷了两次托福,到101过线就感觉自信心膨胀,没有继续趁热打铁刷下去,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我最后的标化成绩只有101。

大三上学期在学姐的介绍下签约了GGU(世毕盟)A项目,同时我们年级从沙河校区搬到了学院路,我开始认真思考怎么做research并且在实验室搬砖。

大三下学期考了两次GRE,刷出了323的过线成绩,同时开始着手整理项目并准备论文投稿,这个过程中逐渐把申请重心转到博士上,心里的天平悄悄地倾斜了。随后就是博士申请必备的暑期科研了,然后大四上学期查缺补漏,准备申请的各项工作,比如套磁、文书等等。


怎样丰富自己的背景

申请海外PhD的话,无论是research本身还是海外connection都很关键, 对于申请机器人方向(偏硬件)而言,个人感觉对于大学之前是机器人小白的同学而言,比较好的时间规划可以是这样:大一的时候以上课和参加一些机器人比赛为主,这个过程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做机器人需要的各种技能比如编程、机械设计、电路等等也都逐渐上手,可以独立做东西了。大二的时候可以考虑联系导师参加大型的比赛项目项目或者进实验室做课题了,目的有两点,一个是积累独立项目的经验顺便熟悉大一速成的各种技能,另一个就是和导师开始磨合期。大三搬到学院路之后,可以考虑找导师进实验室真正开始research了,这种research和之前的机器人比赛有一定差别,很强调行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所以在选题上就要花一定的时间,逐步培养自己的taste。

之后有时间的话可以考虑大三暑假做海外暑期研习,当然有条件和精力的话大二就出去一次也很好。另外海外研究也可以通过交换项目获得,要提前规划好,关注学校交换交流的网站。海外科研的收获有很多,英语口语的提升、老师的推荐信、丰富的项目经验、热心的学长学姐和小伙伴等等,最关键的我认为在于你能够真真切切体验一下海外PhD的预备生活,这期间会更加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


GT的准备

我在托福的准备上基本就是一个反面典型,从大二下学期刷出101后自信心的极度膨胀,到大三暑假极限操作然后喜提三次99的爆炸,想想都是泪,有一段时间也因为托福成绩的不理想而对申请感到特别焦虑,但还好最终还是收获了满意的申请结果。不过有时间的话,建议托福一定要达标,至少要达到总分101,口语23,可以的话尽量总分105,口语24+。

对于工科PhD来说,GRE似乎不是那么重要(当然确实高一点更好),申请的面试过程中,不止一个老师跟我说他们不是很care你的GRE成绩,一般来说,工科PhD的优先级应该是这样,Q保证170,不要低于169,然后AW最好能够考到3.5及以上,因为对于PhD来说,写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Verbal就看大家的时间了,一般V150+Q170+AW3.5对大多数Top学校的工科PhD不会造成申请上的障碍。


选校

我的选校原则特别简单,有喜欢方向的导师+特别喜欢的地理位置(比如Boston)+某种排名(不能免俗地大部分选了前30),以上三点满足一两个就可以啦,不过申请前要确定每个项目都是自己喜欢并且愿意去的。


文书和推荐信

文书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修改,另外如何把自己的经历穿成一条线也很重要。当时写文书尤其是SOP的时候,GGU的培训师和mentor和我一起把比较重要的research和经历按时间顺序排好,然后头脑风暴,想办法把每一个看似不太相关的点串到一起,再一点一点润色修改。中间大改了四五次,小改无数次。可以说,每次meeting的时候,mentor和培训师是对我SOP和CV上的每一句话都反复琢磨和推敲,最后GGU Native Expert Team的润色也非常赞。另外,mentor还鼓励我做一个个人网站,方便老师更好地了解我和相关的项目,个人感觉这个也对申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于机器人方向,一些可展示的项目视频和照片能够带来非常好的印象分。

对于推荐信而言,首选一定是比较熟悉的跟着做research的老师,直接大胆跟老师开口提自己的想法就好啦!还有一些其他推荐人的选择,比如说比较熟悉的任课老师(最好在这门课获得过高分,有内容可以写),或者是带过竞赛的老师等等,也都对你比较熟悉,有一定了解,放心要就好。还有一种,可能是导师推荐的对你不太熟悉的老师,这种情况在要推荐信的时候,最好能够带上自己的成绩单/科研项目介绍什么的,跟老师聊天时候介绍好自己,帮助老师回忆起他和你的connection,比如上课互动啊什么的,一般老师都会很nice地答应的。


套磁

我觉得PhD的套磁主要分三类,一个是暑研期间面套,一个是老师推荐套磁,还有就是申请前邮件套磁。

暑研期间面套:趁着暑研快做完的时候还在美国,可以去学校或者附近的大学城找老师面谈,一般是发邮件跟老师表面目的约时间就好,记得在邮件里介绍自己的research并且表达对老师研究的兴趣。个人觉得加州和波士顿的学校非常多,时间允许的话值得一去,一般一次性可以拜访很多学校/老师。这样套磁,无论是你还是导师对对方的了解都很直观,很可能申请后就直接拿到offer了。

老师推荐套磁:跟着做research的老板也有很多connection,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老板帮忙先打个招呼,或者给你推荐一个套磁list,一般成功率比较高。

从TOEFL喜提三次99,到Oxford, Berkeley,记我焦虑和惊喜相伴的申请季_第2张图片

申请前邮件套磁:注意邮件的主题,写清楚来意,最好还能概括一下自己的优点(research好/publication好/成绩好/工程经验丰富等等),没有特别明显的话尽量提炼一下,邮件内容主要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目的,问问老师招生不招生,介绍一下自己,一定要附上自己的简历(有些老师网站上还会要求附成绩单),时间充裕的话做个人网站也是非常好的选择。不过邮件陶瓷回复率低也是正常,毕竟老师们都很忙,放心申请就很好。另外对于组里有和你一个学校的学长/学姐,或者和你所在学校有联系的老师套磁成功率会比较高。


面试

ME/EE博士的申请一般都有面试,流程大多是自己先用slides讲research experience,老师会给出一些问题,不过都是跟你自己的项目比较相关的。之后老师(比较满意的话)就会对你介绍自己组里的research,这时候最好提前准备好问题问老师,借此表达对ta研究的兴趣。然后一般情况下,老师还会问你一些常规问题,比如说ultimate career goal等等,有时候中间还会穿插一些老师安排的特定内容,比如对指定论文或者某个项目的free discussion。

从我的申请经验来看,PhD的项目只要拿到面试+和老师聊的比较多(时长大于30min),最后基本都能拿到offer或者至少是waitlist,所以一定一定要尽量争取面试,可以在套磁邮件里礼貌地问问老师(一定要勇敢开口问!当初自己申请的时候很害羞,不敢约面试,基本都是交完申请等着被查水表的…)


我与GGU

我是大三上学期签约的GGU A项目(DIY指导),时间不早也不晚,GGU可以说陪伴我走过了整个申请季,从校内科研、海外暑研,再到申请季的选校、文书、套磁和面试,都给了非常非常多可靠的指导和建议。

我在GGU的mentor是Caltech的EE PhD,暑研期间三天两头就会push一下我的进度,还鼓励我大胆去面套其他学校的老师(因此也拿到了申请季的第一个offer),对于文书每一句话都能帮我琢磨推敲,培训师姐姐对于时间进度的把控也特别棒,基本上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都会给出提醒,对于拖延癌晚期的我简直就是福音。另外,GGU的很多帮助和陪伴也是无形的,就像一个可靠的后盾,安抚我申请的焦虑,在整个申请季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总结

回顾整个申请季,放佛一场梦一样,去年12月份赶着ddl提交了所有的申请,也迎来了第一个PhD项目的面试,再到如今尘埃落定,其间有等待申请结果的焦虑,也有收到心仪项目offer时的惊喜,这个过程中对读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像我在GGU的mentor说的那样,申请就是一个黑箱,可以从结果做reinforcement learning,但实际你只有幸体验一次,最终的选择也只有一个。

非常感谢申请季遇到的所有人,不厌其烦帮忙写推荐信、在选校方面给出诸多建议的老师们,解答我十万个为什么的GGU的培训师姐姐、mentor和学长学姐们,陪我一起等待一起焦虑的小伙伴们,还有永远无条件支持我的爸爸妈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TOEFL喜提三次99,到Oxford, Berkeley,记我焦虑和惊喜相伴的申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