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耳觅
产品数据:appstore免费社交排行No.41
产品slogan:因为声音遇上你
光听名字,在没打开产品的时候感觉是跟吱呀差不多的产品,都是以声音为载体的陌生人社交平台。
交互设计:
1.整体架构有点复杂了,顶部一排Tab,底部一排Tab,很容易造成认知负担。
2.其实听了一个人唱了一小段之后,会有再想听的需求的,交互可以考虑一下左右滑动,支持听这个人的更多声音内容。
3.在听声音页面跳私信页应该是支持发内容的才对,场景应该是我听到某个用户发的内容,我很喜欢,我私信他,“我觉得你唱的这一小段很好听。”
平台策略猜想:
1.默认页面可操作内容太多了,容易造成迷失。像领唱上面推荐Tab其实默认推荐策略就是优先推送我的所在地,那又为什么多了一个同城呢?而颜控的定位也很不清晰吧,我刷了一下发现也没有说一定要有露脸领唱;再者我发的时候我也没看见怎么操作可以把我自己的内容发到颜控里面,这对内容创作者不友好;而且这个平台既然是想主推因为声音遇上你,为何策略不单纯一点,只做声音社交呢?
如果是我我会做成一个推荐的,定位是用户可以随处逛,里面有热门、当地、冷启动内容的,再加上一个关注,就是与用户强关联的关注用户,这样就足够了,Tab太多会引起认知负担
2.一开始的页面是引导我以声音回馈声音,而不是引导我点赞。这点看出平台有意想引导用户以内容碰撞内容,而不是像吱呀一样单纯的内容产生者产生内容,内容消费者点赞。从这点看耳觅比吱呀更前进一步。
3.在推荐页听完声音后的规则是重复播放,猜想是内容库不足以支撑用户不断刷;也有可能是平台想让用户再细细品一下他人的声音,以便建立强关联,而削弱了对内容的推荐。
4.从体验过程中发现用户的点赞数还是比较低,这个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用户量不大,没有达到某个活跃阈值,所以没有产生社交网络。对于大部分目标用户来说是一个记录的功能;发内容的人还挺多的,就是点赞评论互动的人比较少。
惊喜时刻:
1.漂流瓶可以用作教育用户,让用户体会到以音会友是什么意思,而且不同于公域,只是一个在私域的直接交流。更有社交,而不是一个内容平台。
2.记录居然有语音识别,但是语音识别的效率不高会让我的记录的效率变低。
如果我是耳觅的产品:
1.漂流瓶的功能是挺好用的,但是平台并没有告诉我如何发送内容可以把内容像别人漂流过来一样漂流出去。平台在发送的时候应该告诉我怎么漂流出去。
2.把首页推荐的框架简化成推荐和关注就可以了。把热门,颜控、同城、全球这些内容分发机制写进算法里面,而不是直接展示成框架让用户有所选择。
3.把tag视觉效果做的更加明显,因为tag的作用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是帮助提高曝光,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是提升消费内容的效率,而耳觅这样横着隐藏一部分tag并没有帮助我提高内容消费效率。
4.首页推荐这个筛选只是筛选了“领唱”的内容,没有把“记录”页面的也筛选掉。对于用户来说只是想要把性别筛选出来,内容对他来说都是声音,而不区分哪些是唱歌哪些是记录。
5.领唱页的新用户冷启动应该优化一下,因为唱歌本身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那领唱页面应该有一小部分demo让用户听,用户才能学着唱。不过话说回来,猜测是考虑到版权因素的影响,所以才不推出demo,让用户直接唱。
6.音色测试如果放在新用户注册会比较好,参考“吱呀”给用户带来一个有价值的测评,告诉用户的音色怎么样,更加像那位明星,可以试一下唱XXX。如果用户跳过,那么可以参考“flow”,直接帮用户把这段原始素材发送到平台,让这个内容绑定用户一起放到平台上,用作这个用户的冷启动人设。
总结:
总的来说,耳觅做的功能很多,但是很多都不怎么符合用户场景,猜想是有很多限制,如“版权问题”“用户量过低”“内容过少”等因素。相关页面截图在文末,其他的可以自己下载一个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