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

《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_第1张图片
这张海报设计巧妙,展示了审判里辛普森试戴带血的作案手套与国旗的融合

《辛普森:美国制造》是第89届奥斯卡评选的最佳纪录长片,共5集,每集90分钟。纪录片以宏观的角度回顾了辛普森的童年、传奇的体育生涯,深陷著名的杀妻案然而被判无罪,以及戏剧性地再次入狱。目前豆瓣评分9.5分。


一、OJ·辛普森的人格画像

这部纪录片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塑造OJ·辛普森(以下简称oj)的形象。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世纪审判的故事,我们从纪录片前半部分里看到的是一个从底层出生,靠着自身的天才实力获得成功的体育明星,这个人努力、和善、永远面带微笑、不摆架子,魅力四射。

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职业体育还是演艺圈、广告圈,他总能用自己的魅力获得身边人的赞美,成功再成功,一个浑身散发着阳光与自由的美国偶像。大众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在广告里热情洋溢的小伙子会有那么阴暗的一面。

“OJ让身边的人感觉很好,与他相处的人无不同意这一点。”

这部纪录片「解剖」了OJ复杂的人格构成。

贫穷的童年环境使他追求奢华和他人的肯定。

母亲是虔诚教徒,父亲是隐藏的同性恋。他明面上继承了母亲的信仰,避开父亲的话题。看起来他只是不愿谈起父亲的事情,但多年后的一桩事则显示了父亲对他童年影响的巨大:某次他与妻子妮可发生了剧烈的争吵,起因是她「让自己的儿子坐在一个同性恋旁边」。这件事折射了他对父亲的极端反感。

他从小就用小聪明和讨好别人逃避各种惩罚。这成了他处事的法宝:不得罪任何可能帮助自己的人,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控人际关系。这个特点尤为重要。在纪录片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OJ那标志性的微笑:

《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_第2张图片

我经常发现,无论处于任何境地面对任何人,只要OJ在与别人交谈,他始终试图用笑声来达成一种轻松的氛围,这是谈话的一种掌控手段。但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永远在世人面前保持热情的微笑取悦别人,那么他的孤独和黑暗面终会无处释放,直到扭曲他的人格。

取悦他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小丑涂上五彩缤纷的妆容,引得观众忍俊不禁,可卸下这套彩妆的背后是一个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卓别林、周星驰、金凯瑞,有那么多喜剧大师被抑郁所苦,如果OJ的生活本身就是演戏,每时每刻始终在扮演一个完美的正面角色,那么他负面情绪的郁积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在家暴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后果,看到了一个有着变态控制欲,仿佛精神分裂般的男人。

纪录片的开头,其实是故事的尾声。入狱数年的OJ身材发福,面容大变,但他仍然是那个试图取悦他人的OJ,津津乐道于狱中的生活。直到官员提到他的第一次被捕的时候,他的面具又再次无情地被揭开。

我总觉得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面,就仿佛是阴阳之分,如果不达到一种相对的和谐状态,那么被压抑的那一面终究会吞噬一切。在可控的情况下持续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可能才是保持自我的正道。

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去取悦所有人,不管那样会带来多少便利。


二、种族歧视的轮回

在说到正案之前,纪录片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来展示洛杉矶甚至是美国的种族歧视史。这些画面告诉了我们黑人族群所遭遇的不公待遇,以及黑人的佼佼者们如何奋起反抗。

同样的,纪录片也讲述了OJ如何脱离这些事,用「我不是黑人,我是OJ」的口号慢慢走进白人社会。

但讽刺的是,后来OJ的律师团所打出的有力的一张牌,就是种族主义。

这是种族歧视历史轮回的恶果。LA警方数十年对待黑人的行为造成了极端的口碑和印象。一次次对待黑人受害者的不公,最终演变成了黑人民众的反抗。

辛普森杀妻案由一件刑事案件,逐渐变成了黑人与白人的战争,到审判前夕,70%以上的白人认为辛普森有罪,同样的,70%以上的黑人认为他无罪。

黑人社群通过这样一件世界瞩目的案件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他们对于案件本身的关注,远不如说是对长久以来处于劣势的反击:「这次死的是白人,你们也尝尝我们的感受吧。」

不管种族话题对最终的判决影响有多大,但从结果来看,辛普森被判无罪,黑人赢了。

然而,辛普森后来在拉斯维加斯因持械抢劫被重判33年,又被视为白人社会的反击。

至少从这件事情来看,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终结与赢家。

《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_第3张图片

三、美国制造

上一次看到让我如此震撼的纪录片,应该是Netflix出品的《制造杀人犯》。

两者的共同点是对美国法庭的各种问题的直接展示。在《制造杀人犯》中,我第一次看到与印象里那个美好的制度国家完全相反的状况:对异类莫名的仇恨,无处不在的恶意,沦为工具的法律和制度。如果说,经典电影《十二怒汉》里展现了陪审团制度的细节和优越性,那么作为记录现实的《制造杀人犯》则打破了对完美公正的制度的幻想,提出了现实层面下美国的普罗大众所面对的问题。

《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_第4张图片
《制造杀人犯》

在观看这样的纪录片时,我就深深感觉到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时,旁观者始终处于一个脆弱无知的状态。人会被无数可能的事情影响对某件事情的判断 ,真相只有神知道。因此法治社会下不得不倚重于法律程序来做出判断。而一旦执掌法律武器的权力机构受到质疑,事件的发展通常都是灾难性的,这两部纪录片都在试图传递出这种态度。

辛普森杀妻案里影响结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检方在程序上犯下的众多错误。提出试戴手套,取证的不专业,可疑的血迹,是这一切客观证据的失效导致了检方的失败,而不是种族话题的威力。

这最终导致了一个陪审团制度下代表性极强的局面:嫌疑最大的那个人就在那里,但法律必须宣判他无罪。

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没人能凭空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

这就是程序正义的代价。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可能在某些案件里,它放过了凶手,但在另一些案件里,它又保护了无辜者。

真实事件通常比虚构的故事更加戏剧化。在这部长达450分钟的纪录片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相,但偏偏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服其他所有人。只有《辛普森:美国制造》这个标题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主题。

辛普森的成功、审判、堕落、这一切都是美国制造。

你可能感兴趣的:(《辛普森:美国制造》:带血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