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为“专家”?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里,身为“专家”似乎必须要有让人望尘莫及的留学经历,一大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以及一大堆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荣誉。如果您也是这么认为的,请您接着往下看。

关于“专家”一词,“百度百科”解释为“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全面知识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由此可知,专家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在某学科学术上有精深造诣,这类专家大多数属于学院派;另一类是拥有一项专门技能的人,这类人更有可能是技术工匠。由于人们关于“专家”身份的固有看法,后一类专家往往不以“专家”称呼,而被称为“师傅”。如果您不喜欢被社会群体观念所束缚,那么现在就是需要改变思维定势的时候了,因为我们有了关于“专家”的全新定义——一个更接地气、更易于理解、更具操作性的定义。

美国酬薪最高的高效能培训师布兰登·伯查德在他的《专业化生存》一书中,将“专家”定义为“经历过,实践过”,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人。笔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过程——“总结过”,如此我们就可以将“专家”重新定义为“经历过,实践过,总结过”,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人。这样理解似乎就把“专家”们从神坛上给拉了下来,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了。现实也确实是如此。

盘点一下2015年,有一位日本妹子火遍欧美。她叫近藤麻理惠(MarieKondo),刚刚获得了《时代周刊》“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同时上榜的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苹果CEO蒂姆库克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您一定疑惑: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凭什么和这些大人物同居一榜。您也肯定想不到——她的成名仅仅是因为会做!家!务!并把自己做家务的体会写成了畅销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据《每日邮报》报道,韩国首尔一15岁少年金诚振,每天在网络上直播自己吃晚饭的过程,一个晚上平均可挣1万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的人就是专家,“专家”也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的那样高不可攀。

其实,不仅仅是当代人对“专家”一词的认知存在错误。清代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薛福成在《应诏陈言疏》中指出:“中国则不然,凡百工技艺,视为鄙事,聪明之士不肯留意於其间,此所以少专家也。”因此,对“专家”定义的模糊认知必然导致人们对“如何成为‘专家’以及普通人能不能成为‘专家’”的错误认知。有一种逻辑谬误叫“诉诸权威”,就是说唯权威是从、盲目相信权威(这也可以解释“专家被玩坏了的原因”)。既然专家的话也并不总是对的,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普通人肯定就可以通过掌握某种方法,经过努力成为某个领域或者掌握某项技能的专家。

观念一变天地宽。若能时常换个角度看,事物往往会给我们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这里重新定义不仅仅是“专家”的名词解释,更是的对“如何成为‘专家’以及普通人能不能成为‘专家’”的颠覆性回答。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请你牢牢记住我们的口号——人人皆可成为“专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何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