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师出教育教综题海-----心理学篇(三)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与发展

31.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2.( )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再现是信息的提取。故本题选A。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33.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34.小刘每天坚持晨读,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发现效果比在其他时间记忆的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早上不受( )的影响。

A.双重抑制 B.多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5.对语法法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是否与特殊时空有关,可将记忆分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情节记忆是个体对与一定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情境相联系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个体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对语法法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语义记忆。

36.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心不在焉,教师突然加重语气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知觉 B.想象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本题考查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应用。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师讲课时“加重语气”,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37.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香味、红色、光滑都属于苹果的个别属性。

38.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 )。

A.流畅性 B.独特性 C.变通性 D.多维性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其中,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39.有关小学生的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人的思维根据发展程度的差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他们的发展顺序是这样的。0-2岁主要是直观动作思维,儿童的思维要借助于动作来进行。3-6岁属于完全的具体形象思维,这个阶段,个体的思维必须借助于形象才能进行,离开了具体的形象,个体无法理解抽象的公式和概念。 6-12岁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变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两种思维在个体的思维体系中并存,前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后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小学四年级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40.创造性与( )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智力和个性。其中的环境是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

41.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42.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判断 B.推理 C.概念 D.比较

【参考答案】 C

【名师解读】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

43.自行车出了毛病,不能骑了,问题在哪里?人们必须通过检查自行车的相应部件,才能确定是车胎没气了,还是轴承坏了。这是一种( )思维。

A.形象 B.常规 C.创造 D.直观动作

【参考答案】 D

【名师解读】直观动作思维即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实践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修理工人、工程师经常运用动作思维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44.当人们看见 “天安门 ”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天安门的形象是( )。

A.再认 B.回忆 C.表象 D.想象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5.人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这种想象属于( )。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有意想象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例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注意:无意想象更多的是由于外界刺激所引起的。

46.下列选项中,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

A.鲁迅先生创作的“阿 Q”形象

B.各种神话、童话中的形象

C.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象出的建筑物的形象

D.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的各种动物的形象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再造想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通常是站在读者的身份进行的想象。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师出教育教综题海-----心理学篇(三)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师出教育教综题海-----心理学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