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阿尔图·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9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叔本华30岁时写成《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但此后,他在哲学界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晚年的著作《附录和补遗》发表后,他才成名。
叔本华把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看作是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在自己的书中经常引用这三个人的论述和观点。叔本华还有一个名气比他更大的学生,那就是尼采。他的思想还影响了后世很多文学和艺术大师。比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英国的托马斯哈代;法国的莫泊桑、左拉;以及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这些人的作品里,都有叔本华思想的影子。
关于本书这是一本用来理解幸福和痛苦本质的“人生的参考书”,今天讲的《人生的智慧》,就是《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作者以“人是有意志的动物”为前提,解释了“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厘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后,叔本华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本书提出的问题包括:人应该怎样看待与自身的关系;怎样看待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怎样看待和利用财富,以及用以什么样的状态体验幸福和快乐。
核心内容1.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不要妄想实现什么绝对的幸福,而要懂得放弃不适当的欲望,尽量减少烦恼。
2. 人生追求的首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地处理财富。
3. 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幸福和安乐的源泉。
点击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幸福和痛苦的关系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欲望。欲望越多就越痛苦。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只有痛苦是真实的。
1. 调整看待自己的态度
人要认清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概脉络,并且有大概的发展计划。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既要低头认真工作,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步伐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
正确对待自己的另一方法是,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忘掉过去、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让这三者达到平衡,互不干扰。活在过去的失败中,人会无法体验现在的快乐。过于担心将来可能发生的祸患,等于提前兑现人生的痛苦。
2. 调整看待他人的态度
人生在世,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与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中国有句俗语:“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人的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二、财富越多痛苦越多,智慧越多幸福感越多
在追求财富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理智的限度。财富欲望能否得到满足,不是由财富的绝对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财富就像咸咸的海水:人喝海水越多,就会越感到口渴。
人都是有欲望的物种,满足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有了财富、地位、名誉,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对财富的追求也就无止境。而承担巨大的财富,却不会理智利用财富的人,往往就会被财富所坑害。
对穷人来说,恰当地追求财富也是无可厚非的。叔本华建议人们应该把现有的财富,看做是抵御未来发生不测事件的城墙。如果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总有遇到重大挫折、无法应对的情况。缺钱的痛苦,比钱多的痛苦,是更加真切的。叔本华建议,人至少要把赚来的钱的八分之一存起来,应对未来的需要。
对于富人,想从财富中获得幸福,要具有“高级精神禀赋”。富人要知道怎样利用财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用来个人享受和消费。富人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是财富,而是用财富可以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能创造出对于全社会都有意义的更大财富。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他就是具有了“高级精神禀赋”的富人。
三、享受孤独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而且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一个社交聚会的人越多,那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个性、才气、好恶能够无拘无束地抒发,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体验才是真正的快乐。放弃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年轻人学习人生智慧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越少。这样内心丰富的人,即使长时间独处,也不会感觉到孤独。
金句1. 智慧的人生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减少痛苦,放弃欲望才能获得幸福。
2. 人生追逐的不应该是财富,而是智慧。
3. 享受孤独,自得其乐,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4. 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5. 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他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就越少。
6. 社交聚会的人越多,聚会的本质就会变得越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