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伊朗羊解读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伊朗羊解读 关于作者

艾朗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北美宋代文学研究权威,曾跟随白先勇学习中文,在哈佛读博时在方志彤、韩南等知名学者指导下研习中国文学。他出版过有关欧阳修、苏轼等宋代文学名家的研究专著,如《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等。艾朗诺也是率先研究钱钟书的西方学者,曾将《管锥编》选译为英文版,得到了钱钟书本人的认可。

关于本书

《才女之累》这本书运用了女性主义理论视角、文本细读和文献考证的方法研究李清照。书名中,“累”的英文原文是 burden,指的是负担和累赘。作者剥离了种种积压在李清照这位才女身上的累赘,进入作品的历史语境,分析她所面临的性别困境和应对方式,并纠正了中国评论家对李清照的一些偏见。

核心内容

本书旨在还原李清照的真实形象,悬置历来对李清照的先入之见,还原她作品的历史语境和本来面目。宋代女性文学创作处于非常边缘化的境地,但是李清照对文学创作的立场非常坚定。她命运坎坷,再嫁经历也被后人一再涂改,其形象也一直被不断重塑。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宋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

宋代女性的文学创作被高度边缘化,文坛被男性主导。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女人写作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如果所作诗文被外人看到,就好像自己的生活被人肆意窥视一样不妥。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几乎孤身一人写作,她们的作品也没有被较好地保存和传播,大部分已经流失。即使是一些传世的女作家的作品,大多也是由男性文人创作,后来被冠名在这些女作家名下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背后,是男性精英文化的偏见。

二、李清照对文学创作的立场

李清照对自己的写作才华有着充分的自信,即使知道大家都认为女人不应该写诗词,她仍希望把握住展示才华的良机,消除世人对外表和性别的偏见。李清照试图在一个不属于她的领域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
为了应对女性写作的质疑,李清照故意反其道而行,她像男人一样赋诗言志,立场甚至更加强硬,诗歌多以政治为题材,在风格上具有明显的阳刚特质。李清照想通过这种方式表明,女人也可以成为文人。在她看来,文学创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途径,她将文学作为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真正归宿。

三、李清照坎坷的命运

李清照早年在山东老家过着夫唱妇随、文雅安闲的文艺青年生活,但是从1126年开始,金兵南侵导致北宋灭亡等历史事件彻底颠覆了她的生活。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逃难,最后才定居临安。在这个过程中,李清照经历了丧偶、流亡、改嫁、离婚等人生重大变故,然而,受尽劫难的她没有被击垮,反而迎来了文学生涯的高峰期。除了诗词外,她还涉足文章和赋体写作,在晚年写了若干篇重要作品,包括题献给使臣的诗作和著名的自传文《金石录后序》等。
四、以自传体的方式解读李清照作品所面临的困境
作者认为,对李清照作品的一大误解,就是将她词作中的主人公形象,和历史上实际存在的李清照画上等号。这种生平传记式的解读方式是严重的循环论证,将李清照的词作和她人生经历进行牵强的比附,忽略了词体文学原本的表演属性和文学创作本身的虚构功能。

五、李清照的接受史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李清照,和在她去世后被后人诠释的,包括今天我们所想象的李清照的面貌都不一样。在李清照生前,她的作品就已经被广泛阅读,但是在关于她的早期评论中却体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分歧:评论家一方面赞许她的文才,另一方面却因为改嫁经历而指责她的为人。随着寡妇守贞观念的加强,这个分歧在明清时期发展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李清照形象:作为文学偶像的李清照和“失足才女”李清照。清代学者为了化解这个形象冲突,经过考证,脑洞大开地否认了李清照的改嫁经历,塑造了一个“忠贞才女”的形象。这个共识,经过二十世纪李清照研究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后才被颠覆,李清照再嫁的事实被认定,她以一位才气与勇气并存的伟大女作家身份被当代读者景仰。

金句

  1.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始终是一个例外,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却“不守妇道”地改嫁,这与正统文化的观念格格不入。历史对李清照的接受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驯化、改造、平反与再平反的过程。
  2. 在男权社会中,任何女性要进入由男性主导的文人圈时,就逾越了自己的本分。
  3. 李清照后半生的状况急转直下,幸运的是,她的精神没有被悲惨的境遇击垮。她重拾遍体鳞伤的自己,全身心投入创作,用文字记录生活、安顿心灵。就在离异后不久,李清照达到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
  4. 还原李清照的真实生活经历远比偶像塑造要丰富得多,她的再嫁行为不会减弱她对赵明诚的爱恋,也丝毫不会影响她的文学成就。
  5. 二婚的李清照仍是举世无双的才女,她才智与勇气并存,甚至比守寡的李清照形象更具魅力。
    撰稿:伊朗羊脑图:刘艳转述:杨婧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