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专栏是军武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都加强了流动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很多小区,更是严防死守,每个进门的人都要经受灵魂拷问:“灵魂”询问:“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去?”然后再进行登记核对房号方可进入。
为了提高小区管理和排查的效率,“对口令”这一充满民间智慧的创新做法也应运而生,也让居民们体验了一把谍战片的感觉。
▲有的小区采用的口令非常正能量
如中国、武汉、加油、希望等
▲也有古典一些的
采用了嫦娥、玉兔、貂蝉之类的名称
有的小区更是文艺范十足,用了名著中的名句,让广大业主再次感受到了当年被“背诵全文”支配的痛苦岁月。
▲有的小区的口令则非常体现地域特色
▲更有的非常体现学术水平
你觉得难?中科院官方微博声称:一点都不难!看来军武菌不会,只能说明自己读书少!
虽然小区进入口令从防疫手段变成了全民狂欢,但我们必须承认,“对口令”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敌我识别”方法,而这种方法,已存在了2000年之久。
▲有人在疫情封控期间聚众赌博,虽然设了口令
但回令太简单,被警方抓获……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25年,吴国与楚国交战,在一次战斗中,楚军竟把吴王乘坐的船给缴获了( 子鱼先死, 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吴军感到受了奇耻大辱,命人夺回这条船。
▲春秋时期吴楚都算大国,经常互相征伐
经过一番策划,吴军派了三个十分精明的士兵化装成楚兵,潜入楚军营内,探到了吴王船的隐藏地点。并在约定的地点高呼三声“余皇”,有人回了三声“余皇”(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皇,则对,师夜从之)。暗号接上了,前来接应的吴军将船夺了回来。
▲电视剧《雪豹》中
这个日军哨兵张口一句“是谁”
就显得比较业余了,被放倒也是活该
从此,“口令”开始在军队中使用。一般在对敌作战的夜晚,视觉不佳的情况下,以此来辨别敌我,通常以单词或数字表示,且一直沿袭至今。
▲这样才是正确的
现代意义上的口令,由“口令”和“回令”两部分构成,用于识别对答的双方。一般由A询问口令,B回答后,为了确认A的身份,还要说一声“回令”,要求A回答,A回答了与“口令”相匹配的“回令”后,这就完成了一次识别。假如回答口令错误、含糊,甚至稍有迟疑,很可能一梭子子弹就过来了。
▲口令要和回令相匹配
口令和回令的内容,通常会选取己方熟悉的内容,比如本国历史名词、山川河流、风俗习惯等。既便于己方官兵记忆,又能避免被敌人猜到。
▲日军也选择了比较符合日本特色的口令
在选择口令时,也完全随机,全在军官的的一闪念之间,毫无规律可循。比如三国时,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将领问曹操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鸡肋”就变成了当晚的口令。
▲本来曹操随口一说,没想到杨修
自作聪明,结果丢了性命
口令一般一日一换,甚至几个小时一换。在一些重要目标,口令甚至还分几个级别,根据应取得安全保卫范围而分别设置,就算你能过第一重防线,也未必过得了第二重、第三重。这也就避免了因外围口令泄露,导致入侵者长驱直入到指挥部的情况发生了。
▲像这种搞定一个哨兵就拿到所有口令的
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只要有心,口令就很容易被探听到
这种简单有效的敌我识别方法,在长久的军事史中被广泛运用,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就算认识,也要认真核对口令
比如,在1944年6月6月诺曼底登陆后的晚上,奥马哈滩头阵地上四处都是忙忙碌碌的美军官兵,为了防止德军趁美军立足未稳发起逆袭,美军把口令定为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个口令非常符合大多数看着迪士尼动画片长大的美国士兵的胃口。再后来,美军干脆把迪士尼公司请来为部队设置徽标,便于友军辨认和做好敌我识别。
▲迪士尼为美军设计的徽标
在美军攻势下节节败退的德军开始酝酿反击,在突出部战役中,德军派遣“第150装甲旅”,化妆成盟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深入到盟军后方,制造了不小的混乱。为了方便在美军后方行动,德军想办法探听到了美军的口令,使美军口令很快失去了作用。于是美军后方开始变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看谁都像化妆成美军的德军。
▲“第150装甲旅”指挥官,欧洲最恐怖的
男人,特战专家斯科尔兹内
为了解决口令失效的问题,美军一方面更换了新口令,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令中令”,除要求对方回答口令外,还会询问一些美国的风土人情,如橄榄球队的比分或棒球明星的名字等。一旦认为回答可疑便立即扣押,甚至枪毙。
▲被抓住的德军,因身穿美军制服而
无法享受战俘待遇,被宪兵处决
这种“令中令”非常有效,化装的德军虽然全套美军装备,也能讲流利的英语,但被问到美国各州首府、甚至电影明星贝蒂格拉柏(美军士兵的偶像)老公的名字时,还是傻了眼,被美军识破抓住。
▲伪装成美军M10歼击车的黑豹坦克
不过,这种“令中令”涉及知识面太广,也会有很多美军因回答不上来而被误抓。美国第八军军长布鲁斯克拉克准将就曾因答错了令中令“芝加哥小熊队是不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一员”而被宪兵当场逮捕,审讯了足足5个小时。
▲克拉克:冤枉啊!我只是不爱看球而已!
苏军的“令中令”则简单得多,答完口令,会让对方说一句带有Дорога(发音:多若嘎)的话,因为俄语卷舌音非常多,而且有的音节难度系数还很高。不是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很难说的丝豪不差,如果像德语一样发音为“塔若嘎”,那就是德军无疑,直接用“波波沙”弹雨伺候就行了。
▲像这种现学的日语,日本人听不出来才有鬼了
这种方法很快也被美军用于太平洋战争,美国人发现,日语不存在r和l这两种音的对立,于是在口令中大量使用了带r的单词,这样日本人就算听到口令,也发不出r音(比如短语“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美国人一般发音为['meri]['krsms],而日本人却只能发出“麦里库里死马死”的声音……)
▲日本人的英语口音,已经被全世界传为笑柄了
口令运用有成功案例,也就有失败案例。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中,半夜志愿军遇到了一股不明武装人员,对方用中文喊道:“不开火,我是中国人!"志愿军放松了警惕,没有再做口令识别,而对方却突然开枪,导致志愿军付出了较大的伤亡。
▲Kurt Chew-Een Lee
后来才知道,这伙美军中有一名叫Kurt Chew-Een Lee华裔士兵,专门喊话来欺骗志愿军战士,后来他获得了海军十字勋章、银星勋章与二次紫心勋章,被升任少校。
▲Kurt Chew-Een Lee接受勋章
把军事上用于敌我识别的口令用于当前疫情期间的小区管理,可谓是一个创新。而各种网友脑洞大开的恶搞“口令”,更是再次证明了“高手在民间”,给全民抗疫的枯燥生活带来些许趣味,鼓励人们要乐观面对将来。
不过,这种口令虽然简单有效,但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军事史上更有不少因口令泄露而导致己方损失的案例。当前疫情防控依旧处于关键阶段,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住,少出门、少聚集,抗疫胜利就在前方!
▼▼▼点击下方小程序参与军武福利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