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简史》2

      1.

       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第一章谈到了人类社会一直面临的三大潜在危机:饥饿、瘟疫和战争。饥饿问题,自从有了袁隆平,基本全世界范围都得到了解决,至少除了极少数由于政治、军事原因,比如卢旺达、索马里等少数地区,基本不存在饿死人的事情。瘟疫问题,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基本灭绝城市,死亡7500万到两亿;1918年西班牙流感,死亡5000万到一亿(同期一战共计死亡才4000万);2003年非典死亡1000人;2015年埃博拉病毒死亡11000人;同比每年肥胖死亡300万,糖尿病死亡150万,自杀死亡80万,瘟疫致死率基本属于可控范围之内。最后战争问题 ,每年全球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就有50万,其实也是算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已不算最大危机了。人类就是在抵抗这三大危机中走过来的,很多事情经历过后才有了这分坦然,确实这些已经不能算什么了。

     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冲击是心智模式的转变。数据主义将人类感受等同于数据模式,解构了我们主要的权威与意义来源,带来一场重大的心灵革命!别在倾听你的内心的声音与感受。你所赞颂的内心的感受,只不过是一种过时的生化算法!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莱曼的《快与慢》的说法,“你的感觉并不见得总是准确,但已经比大多数其它指导更可靠。”几百万年以来,人的感觉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但到了本世纪,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过去许多宗教,虽然在事实上不尽正确,却也是大受欢迎、大权在握。现在数据主义未尝不是如此?

       只要我们放弃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而秉持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目前纠结的价值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一旦万物互联开始运作,人类就可能从以往网络中自持的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四海八荒中溶解离散,最后激不起一丝涟漪。在古代,力量来自于有权获取资料;而到今天,我们的力量却来自该忽略什么。


    2.

    自由主义者将叙事自我奉为圭臬,不论在投票站还是婚姻抉择中,都让叙事自我决定。在以往的历史中,也不乏其道理啊,因为叙事自我虽然用了幻想和虚构的故事啊,但却是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

      可是现在或许存在更好的方案。最近脸谱网采用86220名用户志愿者研究准确判断人的性格和性情指出,只需要过去点赞次数超过10次,算法预测准确性就可以高于同事;70个赞,预测准确性就可以高于朋友;150个赞,预测准确度就可以高于家人;到了300个赞,预测准确性就会高于配偶。我们把脸谱网换成你常用的微信、QQ,如果在这些客户端上点赞超过三四百个,它们预测你的想法和期望的准确性可能就比睡在你枕边的人更高。是不是细思极恐!过去人文主义者呼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现在,智能正与情感脱钩,数据主义则呼吁,“不要在刚愎自用,倾听算法的意见!”

      2013年5月14日,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解释她为什么在无痛感并未患癌的情形下决定切除双乳乳腺。

       “我选择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是因为有很多女性并不知道自己有可能活在癌症的阴影下。(笔者加,由于她的母亲和外祖母在相对年青时因癌症早逝)我希望她们能进行基因测试(笔者加,她测试被证实带有致癌率87%的乳腺癌变异基因BRCA1),如果发现自己罹患癌症的风险很高,也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她在未患癌的情况下决定做乳腺切除手术,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她的名气,加上她勇敢地公开自己的决定,为她赢得了全世界的盛誉与关注。从医学历史来看,算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极有可能,我们在未来,也会接受算法建议,像朱莉一样,对自己的健康做出大决定!这还不是人类世界的结局,算法没办法奴役人类,反而会是红的助手,为我们做出更多明智的好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未来简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