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1张图片
顾城《鱼在盘中想家》

十几年前当我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我认识的好几个女生都在笔记本里写下“想去新西兰”几个字,那时候的我们确实有人在读惠特曼和艾伦金斯堡,但在由于年龄与时代问题,我并没有发现有哪位同学真的是以顾城作为自己的灯塔,为什么她们会想去新西兰呢?全世界总共有将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要选择新西兰作为出行目的地,究竟它有什么在真正吸引着人们呢。在2015年的今天说去新西兰也许真的不算是一个很“酷炫”的旅行,每年中国游客这个庞大的群体都在为新西兰经济做出着巨大贡献,大家都能去然后到处都是中国人(新西兰居民里面就有相当部分的华人),这样的一个目的地当然不酷炫了。

所以去新西兰,似乎只是一个常规的选择,有几个理由促使着大家依然欣然憧憬着去往此处:

第一,蹦极就是新西兰发明的,皇后镇这种冒险天堂永远都是旅行者的目的地之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一万五千米高空跳伞可能都是危险或者违法的,但在新西兰可以体验到。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2张图片

第二,新西兰对中国很友好,开放了打工签证,《晓说2 第五十七集中土世界新西兰》曾介绍到在新西兰的女厕所里这么写着:“中国游客在我们这里已经每年花七个亿,请大家思考一下还能为中国游客做些什么”。再想想新西兰隔壁那个天天想着“要打败解放军然后安全将铁矿石护送到中国“的奇葩国家澳大利亚,就冲对中国人这么好,也该去去吧。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3张图片
Photo by Iván Luis Ullmann

第三,有一阵子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吴镇宇陆毅几个中年大叔带着小娃儿天天在新西兰闹腾,又是萝卜蹲又是温泉煮火锅...连《爸爸去哪儿》这样的通俗娱乐节目都玩遍这块中土世界了,虽然不再酷炫,没去过就似乎有点落后了似的。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4张图片
《Kiwis》by  Chelsea Morano

往往一提到旅游介绍节目就忍不住会脑补一个场景:一个美女主持人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着烤串,边吃边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大声赞道下次您来到这一定要来试一试。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纯粹的游记和旅游介绍真正有兴趣,《晓说2 中土世界新西兰》确实完全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那种节目,看完矮大紧大叔漫侃了两期之后,如果你是一个属于旅行者中特别看中人文情怀的一类人,新西兰这个已经不再酷炫的名字一定还是能勾起你的兴趣。

人生中有很多次是出去旅行,但有些时候不是,是”回去“——回到梦中的地方。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5张图片

去远方新西兰

1961年有一个人出生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他8岁时就迷上了电影《金刚》,16岁早早退学, 靠打工攒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台摄影机,从此一头扎入了自己喜欢的电影行业。再过十多天,他最新的一部作品《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将在中国上映。新西兰这么一个小岛,史诗故事激动人心,中土世界环绕平静与安详,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位国家偶像:彼得杰克逊。

去这么遥远的一个魔幻世界新西兰,当然是去远方。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6张图片
Photo by  Alec James Villos

一个处在很远的南半球,远离喧嚣的远方。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7张图片
Photo by Helena Fletcher

一个有着你一直寻找的简单与平和的远方。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8张图片
Photo by Helena Fletcher


鱼在盘中想家,回到梦中的地方

也许对新西兰当地人来说,这或多或少算一个禁忌,毕竟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场“流血事件”。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怀揣着“朝圣”的某种心理来到激流岛,当地人也慢慢了解这位中国诗人,给他立了个塑像,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文广为流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西兰就是“诗与远方”的一个最好结合体,但这么说似乎多多少少总是带着一种伤感。

今天的人们在此地依然平静的生活着,去新西兰是去远方,也是回到梦中的地方。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9张图片
Photo by Fern Yong

一个可以轻轻摆尾,随意游动的家。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10张图片
Photo by Helena Fletcher

一个曾经有着我们的诗歌的家。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_第11张图片
Photo by Helena Fletcher


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也许旅行就是这么一首诗:

最好是用单线画一条大船/从童年的河滨驶向永恒/让我们一路上吱吱喳喳/像小鸟那样去热爱生命

——顾城《童年的河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西兰,去远方还是鱼在盘中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