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勾践十五年,即公元前482年。

“十年了!”范蠡想着。自勾践三年,越国大败于吴国,迫于无奈,大王只得投降。为了取得吴国的信任,范蠡献计三则:他陪大王亲去吴国服苦役;献上西施,魅惑夫差;将国事托付给大夫文种。

苦役整整服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大王为夫差牵马,忍辱负重,受了太多的委屈,而夫差完全没有释放他们回越的想法。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吴王夫差生病了,范蠡立刻献计,让大王亲尝吴王粪。吴王深受感动,将大王和范蠡放回了越国。(《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

大王深以为耻,卧薪尝胆,与百姓同耕作,同休息。时时不忘复仇。

是年正月丁未,吴王夫差率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这可是复仇的大好机会!机会越好,筹划就要越仔细。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筹划完毕,大王表示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未了:没有称手的兵器。

正好,越国有一位铸剑师,天下闻名,欧冶子。

先王允常在时,曾让他铸剑五把: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湛卢,当年大王投降时,献给了吴王夫差;纯均,在吴国伍子胥手上,他被吴王夫差赐死之后,据说沉入禹杭(今杭州)钱塘江;胜邪,给先王陪葬了;鱼肠,被刺客专诸要去,刺杀吴国公子光;巨阙,钝而厚重,太不称手。因此,大王命欧冶子给自己铸一把上等好剑。剑铸成之日,即是兵发吴国之时!

五月辛卯,欧冶子差其女婿女儿干将莫邪过来禀告:“翌日父亲必亲自前来,献剑于大王。”

范蠡踱步来回走着,等待欧冶子的到来。

大概巳牌时分,卫士来报。范蠡接出去,相互揖毕,见欧冶子手中,用粗布裹着一把剑,说道:“有劳先生亲来献剑,请跟我来。”引着欧冶子来到越王处。

越王正跪坐在几案前看着竹简,大夫文种侍立在侧。通报毕。越王大喜,赶忙立起,道:“先生一路辛苦!”

“不敢!”欧冶子双手托着粗布裹住的剑,“剑已铸好,请大王验试!”

范蠡双手接过,转递越王。

越王忙握住,急褪去粗布,只觉寒光凛凛。端看时,剑长约2尺4寸,剑宽约2寸。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微小的十有一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并用金丝,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 自乍用鐱”(越王勾践 自作用剑)。

越王拔下自己一根长发,轻轻放置在从刃之上,微微一吹,头发即被断为两截。

“好剑好剑!先生铸剑之术,果然名不虚传!无憾矣!但问先生,各国兵戈不止,天下铸剑师何其之多,奈何铸剑似先生之精良者,又如此之少?何也?可是有不传秘法么?”越王示意左右,给欧冶子拿了条席子,铺在地上。欧冶子跪坐下来。

“臣并没有什么不传秘法。臣的铸剑方法,与他人无异。无非就是五步:制范,选材,熔炼,浇灌和修治。一如《考工记》中所著。所不同者,唯有用心二字。”欧冶子恭敬地回答。

“愿闻其详!”越王敬重地请教,跪坐下去。身旁的文种,范蠡也分别在越王左右两侧的席子上,跪坐了下去。

“铸剑之中,选材至为重要,试以此言之。剑之精良与否,与其材质有重大的关系。《考工记-攻金之工》上记载,‘金有六齐’。其中,‘大刃即剑,叁分其金而锡居一’。书中虽然这样写着,但是小民不敢不查。当年为先王铸剑,小民曾多处选材,考究验证,所费时日尤多。终于在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天下铸剑师虽多,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铸剑的任务而铸剑,故只依成法,并不用心求精,哪里有像我这样的痴顽,非要踏遍千山万水,寻炼精铁?这就是所谓的‘质在于心,亦在于行’。万物同理,大王治理越国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治理国家,如果不费心费力,只知日闻郑音,求偏安一隅,如何称霸天下?!”

越王沉吟良久,长跪致谢。欧冶子起身告辞。越王,文种和范蠡,亲自送出去。只听见欧冶子边走边吟:

青山垒垒,碧水潺潺。

受王恩惠,献剑家还。

世多巧慧,鲜余痴顽。

为材为范,踏遍千山。

质在心中,亦在行间。

(注:鲜,读显,极少的意思;间,古读甘,《广韵》归为十五删,南方方言依然是这个读音。)

(注:《考工记》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王勾践剑)